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五年第一期《读书》韩少功《心想》一文,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唯工业,唯技术,唯物质的工业文明与其说使人类失掉了个性的灵魂,人文的文化,真实的自然,不如说人类驾驭现代化进程措施不力,自甘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和牺牲品。难道人类从走出蒙昧以来所苦苦追求的自由和解放到头来只是自我蒙蔽,作茧自缚?难道世俗文化既解放了人性也扼杀了人性?难道文明会消灭文明本身,创造就等于消灭,如同说人之生长亦并非不可说人更接近了死亡?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灭顶之灾,如果我们仍不能争取主动,现代化的手段将摧毁人类惨淡经营的地球村,扼杀那伸向太空的脆弱的触角。
  人类的主动是精神的主动,通过心灵拯救来洗刷文明的污渍。韩少功认为,“想法”是“活法”的同义语,用新的伦理观念,价值体系,道德架构来适应和规矩现代化进程,以使物质与精神达到内在的统一,这不是“唯意志论”,更不是“内圣外王”的翻版,而是包容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古以来的“心有所想,物有所给”的永恒愿望。物质压抑精神背离了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人类“活着,活得更好”的本意,是貌似进步而实则破坏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所采取的现代化方式本身。
  可以想见,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国家里实现这种心灵拯救需要激发多少在不知不觉中冬眠和麻木的民众,需要多少志士仁人的孜孜的导引。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仍然可以称为初级现代化,而在人文精神上却已滋生起高级现代化国家的众多流弊。这似乎是历史的一种无奈和必然。然而,我们并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现代化运动和心灵拯救运动在有强烈爱国心的人们推动导引下同时进行,红与黑,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上演着一出历史活剧,它的观众——十二亿国民难道没有感到厚重的压抑感,责任与使命?现代化的艰难与挑战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中国儒家文化也许将有助于这一进程的实现。
  心灵拯救或许还将有着无法预见的远景,那却是属于后人的责任,面对现实,诚挚可亲而身体力行的先进的人们先踏踏实实地“用心血和心魄,用一生中全部怦然动心的回忆和向往”来“心想”。思想着,我们便活着。
  “心想”事成。
其他文献
读过任剑涛撰著的《建国之惑——留学精英与现代政治的误解》,令人兴奋。其中的主题也是我长期思考过的一个问题:留学生群体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负面作用,他们又是如何误入迷途的?但我只形成了一些零星的想法,还不成系统。这本书出来,第一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以往有史学界的人研究留学生和留学运动的历史,主要是一个历史的记录和整理,也有学者对留学生个体进行过传记式的研究。但是,此书头一次对长达一百年左右
一九零一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里说:“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两头不到岸”说的正是近代中国各种事业夹缠在古今新旧中西之间的不好说与不易做,而清末民初的教科书就正是这不好说与不易做中的一种。目前论者多爱谈那时教科书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现代启蒙产生的影响。却因太关注教科书“趋新”的一面而有把“历史”简化之嫌,尤其论者多忽略教科书编写者和教科
6月13日,凌晨4点,我的闹钟没响,它的主人肾上腺素也没有分泌过剩,甚至连点刺激都没有受到。于是在睡梦中,巴西世界杯开始了。在同一天的北美洲,当詹姆斯单节砍下19分却只能目睹热火惨败之后,我才通过电视知道,在稍早的揭幕战中,那个头发蓬松,专业卖萌的马塞洛用一记乌龙球为本届世界杯开了个趣味十足的好头。  6月16日,当莱昂纳德在NBA加冕FMVP的时候,世界杯赛场上,上届冠军西班牙已经被荷兰吊打到中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  康定为人所熟知,多半是因为上述的《康定情歌》。如果以今天的目光来看,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似乎算是一个藏人主导的城市,对藏区自然、人文风光充满热爱的内地旅行者,大多以康定作为进入“神圣”世界的开始。这也难怪,康定的海拔本身已经高达两千五百米上下,历史
人们常常喜欢用“通过一个人来写出一个时代”这样的话,称赞一部传记。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1948—)的《沈从文传》,确实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它的社会矛盾,它的政治动荡,它的外患内忧,它的深重灾难。作者原本就有这样的意图:“不应该把沈从文的生活只写成作家传记,而应该作为进入中国社会历史这个广阔天地的旅程”。(见《引言》)已成的传记表明,作者这一意图相当圆满地得到
文学史上有许多谜团,是萦绕着作品本身扩散开来的。日本“大正鬼才”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六宫公主》,就是一例。  小说写于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八月,取材于日本平安朝末期的传说故事集《今昔物语》中的两则故事《六宫姬君夫出家语》和《造恶业人寂后唱念佛往生语》,说的是一个长在深闺的小姐(姬,可通译为“公主”或“小姐”)在父母双亡后与奶妈相依为命,倘不委身男子,生活便难以为继。在相守的男子离去之后,小姐苦
现代英文中的discourse这个词,由拉丁词头dis——“穿越、分离、对衬”,和词根coursus“线路、行走”两部分组成,大致的意思是指对事物演绎、推理、叙说的过程。它在各种西方文字的词典里都作说话、讲演、论述解,但是作为西方当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词典里的解释远远不能概括它的内涵。在中国大陆,discourse通常被译为“话语”,在港台和其它地方的华语刊物上,则译成“述说”、“叙述”、“说
其实,人有多种活法,不必强求划一;否则,这世界便无色彩可言。我们的男人穿过大一统或蓝或灰的中山装,而女人则潮涌般向“江青服”看齐,结果,只是盲目、狂热、残酷和悲剧的一幕。从那以后,我们多出了一颗能够转动的头脑,也懂得了这世界不简单不寂寞的一面。  十多年来,这世界并没有什么改变。如果说改变,那就是我们这块特有的土地上,哗然移植了许多不曾有过的奇花异草。我们确实买力地去做了这事,虽然做得很不够,很不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宗教问题是重大且意义独特的文化主题和社会主题。其中包含的若干根本性问题、难题,及其身陷于中却又常常被熟视无睹的种种悖论式困境,若能得到某些标示,或许可以重启思想的视界。  难题Ⅰ: 宗教概念在中国的特殊语境:名与实  在中国,宗教的难题,从学理的角度,首先表现为宗教的名与实之间的一定程度的悖谬。  我们知道,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或者一个重要层面,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
找这个题目让我受了整整两年的折磨,或许更久。说或许是因为我找到后才恍悟,原来一直莫名其妙的某根神经疼痛竟然也与此有关。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张修桂先生的大作《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皇皇一巨册,同事们都感慨不已。为此我们几个年辈相若的不期而遇在当时的资料室讨论过几次。与谭其骧先生一样,张先生也是到了七十岁才推出他的第一部个人著作(谭先生当时出版的是《长水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