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_zhe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呢?现实经验告诉我们: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最后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手足无措。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呢?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呢?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真是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了。但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引起“质”的飞跃;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在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又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对于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显然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教师的教学只能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会取得成功。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我们需要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追根究底,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能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而且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具备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我以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一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二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既要明确又要践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只有给学生以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由此高三语文教学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下,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和服务员。
其他文献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用户对电信产品全业务运营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种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要求电信运营商在产品和业务创新中加快创新速度,提升创新质量,确保创新系统的、有序的进行。快速创新的需求为电信运营商实施全员创新奠定了基础,部分运营商已经着手尝试全员创新,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创新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创新的转化率不高,甚至创新的失败。其中最典型的是产品/业务创新过程中的研发/营销界
一、引言    在最近几十年里,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科学信息化、技术数字化、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等。在这种背景下,21世纪成为一个“学习的时代”和“知识的时代”。进入新世纪,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在各门基础学科中,语文因其本身丰厚的人文内涵,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最适宜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学科。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逐步扩大,我国已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GDP总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国家对于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虽然在生产能力方面已有一些幅度的提高,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存在严重资源浪费现象,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会抑制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提高。研究不同性质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创新现状,来分析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
学位
随着知识产权经济的来临,专利已成为企业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法宝,专利战略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战略。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近5年要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比重,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指引下,各地区、部门、行业都纷纷研究制定各自的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战略是知识产权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至此开始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网络众筹等模式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金融服务需求,同时也冲击着商业
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经久不衰的一项活动,其绩效深受经济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微观环境的影响。控制权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为研究并购绩效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研
衍生品作为推进了金融全球化和世界大生产的润滑剂,促进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繁荣。它一方面可以规避风险,一方面也可以使风险集中,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