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词好句”本,怎么写好作文?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有这样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抄好词好句。
  一天一天又一天,一段一段又一段,一本一本又一本。我说:“这其实没有什么用。”家长总是半信半疑地说:“啊?肯定还是有一些用的。”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就抄写过一本一本又一本,自己抄不了,家长代劳帮着抄。最后语文也未见起色,高中一毕业,就视作文为洪水猛兽,再也不肯写任何文章了。
  当然,有的老师或家长还很体贴,似乎很科学地认为,光抄写不行,还得运用。于是,布置作文题之后,还把相关的词语也给出一堆,让孩子们在作文里用上。
  写花就“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写旅行就“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天气不错,就“风和日丽”;天气不好,就“绵绵细雨”;雨越下越大,就“暴雨倾盆”;下得更厉害,就“铺天盖地”。春天就“春风拂面”,秋风就“金风送爽”,夏天就“凉风习习”,冬天就“寒风凛冽”。到了湖边,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了草原,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为什么一定要用上这些词,是要追求语言的漂亮吗?殊不知,过分依
  赖现成的词,其实是有害的,更是为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所不取的。
  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是这样开头的:“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这些语言,凌厉而有痛感,几乎没有什么成语,类似儿童的语言。
  如果是老师,可能会很“体贴”地提供好现成的词:“同学们,现在要写严冬了,描写严冬有什么词呢?有……”
  好吧,如果萧红按照老师的建议,这样写开头:“严冬来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银装素裹……”还有什么个性吗?还有什么看头吗?这一堆毫无观察感的词,真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人写出来的吗?
  所以说,没有积累“好词好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一样能写,也许可以写得更好。
  不会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瓢泼大雨”“疾风暴雨”“大雨滂沱”,那就不用,作家老舍写暴雨也没有用,他是这样写的:“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当然,如果学生对“好词好句”,特别是一些刚刚吸收的词,有运用的积极性,有强烈的表达需求,还是应当鼓励的。
  写作文时,一个五年级的小女孩,边写边问:“演yì的yì,怎么写?”我给她在纸上写了个“演艺”。她说不对,我说:“是三国‘演义’呀?”她还是说不对。我看了她的那句话:“看到天上的银河,人们演yì出牛郎织女的故事。”我明白了,她要用“演绎”这个词。我大大表扬了她:“演绎这个词你都知道了?真了不起。”我不知道她是在什么地方接触到这个词的,但是她用到了,并且用得恰当,那就很好。
其他文献
“我的妈妈”,这个题目很好写,因为妈妈是孩子最熟悉的人;但也很难写,因为妈妈们很在意,她们总要把作文拿过去看一看,琢磨一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看到“天下第一的好妈妈”“会说话的眼睛、能干的巧手”“一夜没合眼,皱纹都长出来”这些词句,妈妈们就很开心,觉得没有白养孩子。如果看到对妈妈有抱怨的、不满的、调侃的句子,心里就不舒服,可能还要“和颜悦色”地启发一下,要孩子在作文里,多写写
期刊
春天来了,地面上长出一层小草,绿油油的。  我想:地下会有什么呢?我拿来小锹,挖开泥土,想看个究竟。  我双手拿着锹,把草拨到一边,然后用力把泥土铲开。瞧,一条条蚯蚓醒了,弯曲着身子拱来拱去。它们穿着铁红色的衣服,闪烁着水润的光泽,可爱极了。土里有些蜗牛壳,可一个个都是空的。这些蜗牛到哪里去了呢?一定是去找新家了吧!  再一锹下去,我看到了三只西瓜虫挤在一起,好像是一家三口。最小的是宝宝,颜色最淡
期刊
小朋友大创作  语文是阅读的工具,沟通的工具,也是思考的工具,更是创作的工具。学习语文,绝对不是只用来应付考试,获取高分,而是要用来阅读沟通,思考创作,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也是为什么学习语文这么重要的原因。  很多同学在学校里害怕写作文,老师也害怕教作文。那是因为作文不好玩,老师没有告诉小朋友写作怎么玩,同学也没用文字玩起来,那样的作文是很没趣的。这些让人痛苦的作文真是罄竹难书,先不提了,我们来
期刊
同学们,你听过“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吗?北宋的时候,有一次画院考试,考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考生们绞尽脑汁:花,马,都是具体可绘的,可是香气怎么画出来呢?有个聪明的考生是这样画的,他在马蹄后边画了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于是,香气这么抽象的东西就变得形象可见了。同样的例子还有清代著名的画家李方膺画的《潇湘风竹图》。  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画家就这样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了。我们在写抽象的东西时,怎
期刊
你的烦恼是什么?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同学们的烦恼会是什么呢?听听伙伴们的倾诉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  你好!  我最大的烦恼非粗心莫属了。粗心就像一只小虫子,只要稍不留神,它就会挠我痒,让我事事不顺。有一次,奶奶叫我去买盐,我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从超市买回了“盐”,拿去向奶奶邀功。谁知,奶奶看了后,哭笑不得,说:“看看这是什么。”我瞪大了眼睛,想看一看究竟是什么这么好笑。细看之后,我尴尬极了
期刊
“我”是什么意思?提到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会笑掉大牙。但是,古时候的“我”呢?大家想一下,“我”字是不是和“战”“伐”“戟”等表示争斗、武器的字很像呢?其实在秦朝以前,“我”是一种武器。这种武器是一种只有三个齿的钉耙。  那么,“我”是怎样变成第一人称的呢?原来,“我”字作为一种常用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渐渐地,人们便将“我”指代“我们”“我方”。秦朝以后,“我”作为一种武器已经被淘汰,而这
期刊
点评:发现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顾书诚真是个爱观察的人,他乐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比赛开始了,我们两人一组,紧张地忙碌起来。锯木板,安装齿轮箱,钻孔,装手臂,锯瓶子……很快,“机械战鼠”便在我们手上完工了,接下来又进行了一番调试。一切准备就绪,正当我们的杰作即将和别人的作品一较高低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马达烧坏了。“怎么办?只剩下一分钟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这时,在
期刊
大街上,由于太阳的炙烤,空旷的街道白得晃眼,零零星星的行人汗如雨下,衣服像刚洗过似的,有的人手里拿了一把扇子,有的人拿着冰棍,卖冷饮的地方则是人流如潮。  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狗儿伸出了舌头,“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鱼儿钻入深水,再也不肯浮上水面,猫儿找了个背阴的地方躺着,一动不动,偶尔会听到它一声“喵”,声音拉得老长老长。草儿热得弯下了腰,花儿也低下了头。
期刊
名著诞生记  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1947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曾于2005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他的多部作品获得西班牙国家青少年儿童文学奖,西班牙“领路人”儿童文学奖等,几乎囊括了西班牙所有的青少年文学奖项。  在一座小镇上,火车站站长塔德欧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穿过镇中心时他感觉好像踩到什么东西,抬脚一看是一个大写字母“A”,紧接着他又发现通往图书馆的路上有更多字母
期刊
大家会客厅  :小黑,你读过黄蓓佳阿姨哪些书?  :那可多了,有《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  《艾晚的水仙 球》等等,她写的每个故事都很不一样!  :是啊,看来我们写作文也要学会挑战自我呢!  有一个名叫余宝的小学生,他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尘土飞扬的“天使街”,绕过一座巨大的垃圾场。他是“城中村”里长大的孩子,他的生活与其他城里孩子的生活大不一样。在一个夏夜,余宝和爸爸目睹了一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