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检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推动着检察事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强化检察文化建设,应侧重于实用性理论研究,跟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跟服务“十二五”规划的社会经济大局有机结合起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着重探讨,如何构建管理型、幸福型、廉政型和团队型为框架的检察文化,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推动基层检察院整体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力服务和保障“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检察文化 科学发展 廉政建设
作者简介:郑镇坤,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245-02
一、推动创新,规范应用,建立科学管理文化
文化是创新的事业,创新是文化的动力。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在检察管理体制中融入创新理念,更加着重在管理文化的“软实力”基础上实现检察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检察机关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以检察业务、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是检察文化框架的重要支撑要件。
一是应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调动、协调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管理活动,包括目标的设置、分解、落实和检查。检察机关应根据服务大局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当前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重在分解量化考核指标,大幅提升工作执行力。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各部门的目标、职能、要求,做到定标、定岗、定责。
二是严格过程控制。规范工作流程,过程控制与结果产出均衡并重,在办案过程中贯穿动态管理,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设置控制节点,形成衔接合理、环环相扣的过程控制体系。实施过程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发挥事前预测、事中纠正、事后总结的优势,同时各部门之间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牵制作用,确保透明度和公正度。
三是加强细节文化建设。将文化理念固化为便于操作的日常管理制度,为检察干警提供从思想到行为的自我控制器,实现由“虚”到“实”、由“大”到“小”、由“内”到“外”的转变。从细节着手促进执法作风的不断好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姿态和行为习惯保障检察业务的顺利开展。广泛开展新党员入党、检察官任职宣誓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激发检察干警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举办公务礼仪讲座、礼仪培训,注重执法活动中使用符合规定的法律用语和文明用语。倡导积极、健康、发展的工余生活方式,将广大干警八小时之外的生活纳入动态管理。
二、拓宽渠道,增进和谐,服务构建幸福文化
从笔者所在地区(广东省)而言,检察文化必须有机融入到“幸福广东”和“首善之区”建设的大局当中,扎根大文化中吸收充足养分,使社会更为安定,使民生更为幸福。“十二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检察机关应当拓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领域和渠道,积极发挥检察职能增进社会和谐指数,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幸福化的实现。
一是服务大局突出打击职能。检察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等职能,其本质和核心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环境,这无疑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关系到民生幸福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始终坚持打击犯罪与服务大局相结合,坚决惩处严重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着力保障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要在保障民生上有新举措,在维护稳定上有新进展。
二是宽严相济实现综合治理。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扩大和解、息诉等司法手段的运用。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办案减少社会对抗。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实行品格证据审查,引入社会义工帮教,回访、帮教未成年人。对重大敏感、涉众、涉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定范围的案件,落实风险预测、评估和防范、处置的工作机制,确保涉诉案件零风险,实现零投诉。开展网上检察工作,及时监测研判网络舆情,专注社会矛盾化解。
三是阳光检察缩短检民距离。推行“阳光检务”拉近检察机关和民众的感情,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切实把阳光检务工作落到执法为民、服务为民上,就必须努力贴近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促进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三、惩防并举,铺设网络,构筑立体廉政文化
检察廉政文化是检察机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应当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检察文化的基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的纲领性文献。检察机关应当在学习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年”经验做法,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更直接、有效地构建社会大预防格局。
一是实现查办职务犯罪社会效果。充分认识查办职务犯罪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把办案重点放在关乎民生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大力查办群众关心、反应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案件,体现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力度,体现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通过严厉查办此类案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实现办案工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全面铺开预防治理工作网络。着眼于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职务犯罪,构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清廉政务环境。结合办案积极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活动,制定涵盖犯罪分析、对策建议、预防教育等内容的职务犯罪报告,发送给当地人大政协、党政机关等单位,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借鉴。全面推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及时更新档案内容,把好廉洁准入关。提高预防工作的信息科技含量,在检察机关门户网站、知名互联网站上开辟检察廉政文化宣传栏目,向社会公众敞开检察廉政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是抓好检察队伍长效监督机制。检察机关担负着反腐倡廉的历史重任,抓好自身队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廉政制度是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检察队伍保持良好职业操守和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职业保障机制、监督预防机制和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形成完备的廉洁从检机制。建立廉政文化和检察职业道德相结合的文化体系,其共同的检察观念和行为准则会把检察干警团聚起来,切实做到以忠诚促公正,以清廉促文明。引入家庭廉洁美德教育,确保其家属成员一起管好家庭“廉政账”,成为构筑防腐倡廉的第二道坚固防线。
四、革新观念,增值能力,倡导活力团队文化
探索人本管理模式,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检察院活动为契机,在文化建设中以团队学习为导向,更新学习机制,树立奉献理念,使检察队伍在团队中实现整体能力增值,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是价值实现与团队成长相结合。鼓励干警在岗位工作、特长发挥中取得价值实现,不断提高个体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团队的整体价值追求。建设“学习型、互动性、开放型”团队,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激发干警互相在学习中提升自身,在提升中保持继续学习。实行分类分级培训系统,准确了解每个干警希望“充电”的内容,提高干警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是价值实现与团队奉献相结合。团队文化的关键是在团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提炼出团队健康的价值观、使命感,汇成方向一致的整体合力。在提升检察队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应当树立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以青年干警为主力多管齐下参与社会创新服务管理,在社会上树立起有活力、有社会责任心的检察队伍新形象。
关键词检察文化 科学发展 廉政建设
作者简介:郑镇坤,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245-02
一、推动创新,规范应用,建立科学管理文化
文化是创新的事业,创新是文化的动力。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在检察管理体制中融入创新理念,更加着重在管理文化的“软实力”基础上实现检察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检察机关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以检察业务、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是检察文化框架的重要支撑要件。
一是应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调动、协调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管理活动,包括目标的设置、分解、落实和检查。检察机关应根据服务大局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当前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重在分解量化考核指标,大幅提升工作执行力。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各部门的目标、职能、要求,做到定标、定岗、定责。
二是严格过程控制。规范工作流程,过程控制与结果产出均衡并重,在办案过程中贯穿动态管理,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设置控制节点,形成衔接合理、环环相扣的过程控制体系。实施过程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发挥事前预测、事中纠正、事后总结的优势,同时各部门之间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牵制作用,确保透明度和公正度。
三是加强细节文化建设。将文化理念固化为便于操作的日常管理制度,为检察干警提供从思想到行为的自我控制器,实现由“虚”到“实”、由“大”到“小”、由“内”到“外”的转变。从细节着手促进执法作风的不断好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姿态和行为习惯保障检察业务的顺利开展。广泛开展新党员入党、检察官任职宣誓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激发检察干警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举办公务礼仪讲座、礼仪培训,注重执法活动中使用符合规定的法律用语和文明用语。倡导积极、健康、发展的工余生活方式,将广大干警八小时之外的生活纳入动态管理。
二、拓宽渠道,增进和谐,服务构建幸福文化
从笔者所在地区(广东省)而言,检察文化必须有机融入到“幸福广东”和“首善之区”建设的大局当中,扎根大文化中吸收充足养分,使社会更为安定,使民生更为幸福。“十二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检察机关应当拓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领域和渠道,积极发挥检察职能增进社会和谐指数,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幸福化的实现。
一是服务大局突出打击职能。检察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等职能,其本质和核心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环境,这无疑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关系到民生幸福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始终坚持打击犯罪与服务大局相结合,坚决惩处严重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着力保障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要在保障民生上有新举措,在维护稳定上有新进展。
二是宽严相济实现综合治理。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扩大和解、息诉等司法手段的运用。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办案减少社会对抗。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实行品格证据审查,引入社会义工帮教,回访、帮教未成年人。对重大敏感、涉众、涉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定范围的案件,落实风险预测、评估和防范、处置的工作机制,确保涉诉案件零风险,实现零投诉。开展网上检察工作,及时监测研判网络舆情,专注社会矛盾化解。
三是阳光检察缩短检民距离。推行“阳光检务”拉近检察机关和民众的感情,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切实把阳光检务工作落到执法为民、服务为民上,就必须努力贴近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促进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三、惩防并举,铺设网络,构筑立体廉政文化
检察廉政文化是检察机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应当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检察文化的基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的纲领性文献。检察机关应当在学习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年”经验做法,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更直接、有效地构建社会大预防格局。
一是实现查办职务犯罪社会效果。充分认识查办职务犯罪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把办案重点放在关乎民生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大力查办群众关心、反应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案件,体现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力度,体现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通过严厉查办此类案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实现办案工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全面铺开预防治理工作网络。着眼于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职务犯罪,构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清廉政务环境。结合办案积极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活动,制定涵盖犯罪分析、对策建议、预防教育等内容的职务犯罪报告,发送给当地人大政协、党政机关等单位,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借鉴。全面推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及时更新档案内容,把好廉洁准入关。提高预防工作的信息科技含量,在检察机关门户网站、知名互联网站上开辟检察廉政文化宣传栏目,向社会公众敞开检察廉政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是抓好检察队伍长效监督机制。检察机关担负着反腐倡廉的历史重任,抓好自身队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廉政制度是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检察队伍保持良好职业操守和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职业保障机制、监督预防机制和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形成完备的廉洁从检机制。建立廉政文化和检察职业道德相结合的文化体系,其共同的检察观念和行为准则会把检察干警团聚起来,切实做到以忠诚促公正,以清廉促文明。引入家庭廉洁美德教育,确保其家属成员一起管好家庭“廉政账”,成为构筑防腐倡廉的第二道坚固防线。
四、革新观念,增值能力,倡导活力团队文化
探索人本管理模式,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检察院活动为契机,在文化建设中以团队学习为导向,更新学习机制,树立奉献理念,使检察队伍在团队中实现整体能力增值,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是价值实现与团队成长相结合。鼓励干警在岗位工作、特长发挥中取得价值实现,不断提高个体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团队的整体价值追求。建设“学习型、互动性、开放型”团队,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激发干警互相在学习中提升自身,在提升中保持继续学习。实行分类分级培训系统,准确了解每个干警希望“充电”的内容,提高干警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是价值实现与团队奉献相结合。团队文化的关键是在团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提炼出团队健康的价值观、使命感,汇成方向一致的整体合力。在提升检察队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应当树立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以青年干警为主力多管齐下参与社会创新服务管理,在社会上树立起有活力、有社会责任心的检察队伍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