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党性再教育对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的作用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党性再教育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尤其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问题研究。分析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考察培养的过程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 键 词] 大学生;党性再教育;党员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35-01
  党性是一个政党最基本的特性,体现了它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共中央更加重视党员党性问题,持续开展的“创先争优”“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在深层次上都是为了保持党性的纯洁,确保党的生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党性、如何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已经成为教育者和高校甚至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再教育,端正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注重党员同学过程化的教育、培养、考核,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渗透,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敏感度,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勉励大学生自觉投身于党和国家建设,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党员党性再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现实中确实存在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党性不强的现象。其次,大学生党员思想活跃、自主意识突出。最后,高校学生党员是一个高流动性的群体,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一些新问题和新要求的出现,都需要制定新战略。
  二、大学生党性再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党员成为党员的增长点,它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另一方面也给党的各级组织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如何把学生党员的政治信念教育同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日益成为各级党组织需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性再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样化,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缺乏系统理论化,集中体现在对大学生党员缺少系统性的再教育。大部分学生党员参加党校培训考试结束后几乎没有进行党性教育,关心时政、听报告摘要、写总结等缺乏系统化的培养与考核,从而造成大学生党员在党性要求、理想信念方面弱化的现象。
  (二)大学生党性再教育面临的问题
  学生党员党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如果党员对党性认识都不强,如何能够体现出党员自身的先进性。
  大学生党员理论知识水平尚需提高,虽然高校具有完备的党校系统、规范的党员发展流程,会对要发展的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与考核培养,但仍然存在大学生党员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党性再教育对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作用研究
  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建设力量的源泉,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力量的重要来源。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基础上,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并运用新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尝试构建一种可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党员发展机制,不仅注重党员同学发展前的教育、培养与考核,更注重过程化的培养与考核,这些不仅有利于保证大学生从思想上入党,更能确保他们在行动上真正入党。
  (一)大学生党员党性再教育的新方法研究
  继承并打破传统。在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研讨会、党的理论知识读书笔记评选等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大大调动党员的学习自觉性,更可以在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以致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考察、调研、社会实践等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形式之一,其中社会实践教育可分为校内、校外两类,各基层学生党支部可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一些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开展雷锋月争做好人好事、关注留守儿童、帮助孤寡老人、交通协管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QQ群、微博、微信、直播等新媒体突起,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生党员党性再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引导学生党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我们要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新途径,使再教育工作朝着网络化、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新方法对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作用
  党员党性再教育的新方法从继承并打破传统、理論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三个方面来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通过党性再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加强党员与普通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帮、传、带作用,起到良好效果。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持续机制
  首先,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坚定其理想信念。其次,要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再次,将培训中心点下移,开展高校党员质量跟踪和党员过程化培养、管理、考核机制。最后,不断拓展社会实践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发展过程中引入党员答辩环节。始终将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培养高素质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再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遵循大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求,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金帅.高校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刘晓东.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5).
其他文献
红色教育是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指引小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确的政治方向.目前,小学红色教育的形式过于单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都存在时空限制,严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