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与新课程关系密切的乡土史教学在历史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南通地区为例提出了开展乡土历史活动课的具体操作策略。
探究主题的选择与确立。探究主题的来源可以是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乡土资源的关注和调查;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也可以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可操作性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师生共同审题、论证,最后由学生确定。根据南通地区乡土资源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下:①《动手画南通导游图》;②《你感兴趣的一位南通历史人物》;③《我读过的有关南通的历史书籍》;④《有关南通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⑤《南通的乡土艺术》。
活动小组的确定与成员分工。(1)确定合理的小组成员组合:探究活动小组是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活动探究课实施的关键之一。活动小组的形式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相对固定的小组。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另一类是临时组合的活动小组。
(2)明确的角色定位和分工: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种职责。如善于管理的学生担任活动小组组长、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担任外交组长等。
制订活动计划。讨论探究方案。计划的制订要尽可能详尽、细致、周密。它可以分为探究目标、探究人员、探究经过、探究成果和探究保障五部分,《南通方言的历史和现状》探究活动计划如下:
(1)探究目的:了解南通方言的形成和发展,感悟方言文化的特色,分析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方案。
(2)探究分组和分工:确定每组的小组负责人、外交组长、资料组长、文字组长。
(3)探究过程:第一次活动:制订探究计划地点:班级教室;第二次活动:实地收集资料地点:南通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第三次活动:整理分析资料、小组讨论研究;第四次活动:交流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4)探究成果展示:①南通方言的形成和发展;②南通方言的分类和分布状况(画出分布图);③南通方言的特点;④教你学南通方言;⑤关于南通方言引发的笑话和用南通方言演唱歌曲;⑥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好独有魅力的方言之间的关系;⑦保护方言的建议: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传统的笔纸和现代化的电化手段记录方言。
(5)探究保障:文字材料:《通州志》中附录的方言词语、孙锦标先生编著的《南通乡音字汇》、《南通方言疏证》、《通俗常言疏证》、鲍明炜的《南通地区方言研究》;交通工具:自行车、公交车;方式:实地调查、查找网络资源、教师联系指导、家长支持配合。
究活动的具体实施。(1)认识和收集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如从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文化馆问卷调查中收集有关的资料等,使学生对资料的性质和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初步的认识。
(2)实地参观,观看展览。要做好参观前的准备:①要认真掌握教科书的相关基础知识。②要向学生讲清楚本次活动的地点、参观目的和参观内容,提出在参观中应注意的事项。③要给学生讲清楚参观的先后顺序、重点和应注意的事项。④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⑤参观后要及时写参观记录和总结。
(3)调查访问,查找史事: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或走访有关人员来收集口述资料。
(4)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实地参观活动调查回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对记录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等,写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活动成果展示。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后,将其成果在全班或年级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可以有论文展示、知识竞赛、采访日记、历史小制作评比、办墙报比赛等。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好由学生推举主持人,每组可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
乡土活动课的评价机制。乡土历史活动课的评价要注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自评和小组互评表:(等第评定)
(注:以上表格的评价等次为:好的作A,一般的作B,差的作C。研究成果可以是一篇小论文,一份采访记录、一组观察日记或调查报告等)
总之,乡土历史活动课是新课标中的亮点,我们要探讨正确、合理的方法来使我们的教学教导有方,学之有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来深化历史教学改革。
探究主题的选择与确立。探究主题的来源可以是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乡土资源的关注和调查;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也可以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可操作性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师生共同审题、论证,最后由学生确定。根据南通地区乡土资源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下:①《动手画南通导游图》;②《你感兴趣的一位南通历史人物》;③《我读过的有关南通的历史书籍》;④《有关南通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⑤《南通的乡土艺术》。
活动小组的确定与成员分工。(1)确定合理的小组成员组合:探究活动小组是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活动探究课实施的关键之一。活动小组的形式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相对固定的小组。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另一类是临时组合的活动小组。
(2)明确的角色定位和分工: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种职责。如善于管理的学生担任活动小组组长、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担任外交组长等。
制订活动计划。讨论探究方案。计划的制订要尽可能详尽、细致、周密。它可以分为探究目标、探究人员、探究经过、探究成果和探究保障五部分,《南通方言的历史和现状》探究活动计划如下:
(1)探究目的:了解南通方言的形成和发展,感悟方言文化的特色,分析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方案。
(2)探究分组和分工:确定每组的小组负责人、外交组长、资料组长、文字组长。
(3)探究过程:第一次活动:制订探究计划地点:班级教室;第二次活动:实地收集资料地点:南通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第三次活动:整理分析资料、小组讨论研究;第四次活动:交流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4)探究成果展示:①南通方言的形成和发展;②南通方言的分类和分布状况(画出分布图);③南通方言的特点;④教你学南通方言;⑤关于南通方言引发的笑话和用南通方言演唱歌曲;⑥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好独有魅力的方言之间的关系;⑦保护方言的建议: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传统的笔纸和现代化的电化手段记录方言。
(5)探究保障:文字材料:《通州志》中附录的方言词语、孙锦标先生编著的《南通乡音字汇》、《南通方言疏证》、《通俗常言疏证》、鲍明炜的《南通地区方言研究》;交通工具:自行车、公交车;方式:实地调查、查找网络资源、教师联系指导、家长支持配合。
究活动的具体实施。(1)认识和收集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如从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文化馆问卷调查中收集有关的资料等,使学生对资料的性质和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初步的认识。
(2)实地参观,观看展览。要做好参观前的准备:①要认真掌握教科书的相关基础知识。②要向学生讲清楚本次活动的地点、参观目的和参观内容,提出在参观中应注意的事项。③要给学生讲清楚参观的先后顺序、重点和应注意的事项。④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⑤参观后要及时写参观记录和总结。
(3)调查访问,查找史事: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或走访有关人员来收集口述资料。
(4)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实地参观活动调查回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对记录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等,写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活动成果展示。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后,将其成果在全班或年级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可以有论文展示、知识竞赛、采访日记、历史小制作评比、办墙报比赛等。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好由学生推举主持人,每组可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
乡土活动课的评价机制。乡土历史活动课的评价要注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自评和小组互评表:(等第评定)
(注:以上表格的评价等次为:好的作A,一般的作B,差的作C。研究成果可以是一篇小论文,一份采访记录、一组观察日记或调查报告等)
总之,乡土历史活动课是新课标中的亮点,我们要探讨正确、合理的方法来使我们的教学教导有方,学之有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来深化历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