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时小鼠脑内自由基及其清除系统的变化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鼠脑内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系统在一氧化碳(CO)中毒和高压氧治疗后的变化,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在CO中毒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探讨这些变化与 CO致脑损伤的关系. 方法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脑内NO、NOS、 MDA、SOD、GSH-Px、CAT以及L-NAME干预治疗的小鼠脑组织内伊文思蓝的含量. 结果①中毒后NO含量和NOS活性降低,HBO使NOS活性明显恢复,有一定的NO恢复作用.②CO中毒后,MDA明显增多,SOD活性下降,HBO治疗抑制了MDA的增多,有助于 SOD活性恢复;③GSH-Px和CAT活性在CO中毒后增强,HBO使GSH-Px活性进一步增强,而C AT活性回到基线;④CO使小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高,L-NAME可减轻其损伤. 结论 CO中毒后脑内氧自由基生成明显增多,HBO有助于减轻其损伤.三种抗氧化酶在CO中毒时出现的变化有利于清除自由基,而HBO推动了这一作用.CO中毒后早期应用NOS抑制剂可减轻对血-脑脊液屏障的损害,对急性CO中毒所致脑水肿有防治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吸入不同浓度异氟醚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C组)、0.6%异氟醚吸入组(0.6%Iso组)和1.4%异氟醚吸入组(1.4%Iso组).每组分别在吸入异氟醚2、4和8 h处死10只大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值及蛋白浓度、肺含水量,用Western blot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含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阻抗参数对微栓塞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方法 10头小型猪不开胸经导管重复性注入前降支微栓塞球(45 μm),通过多普勒导丝、压力导丝和腔内超声导管与心电同步分别在微栓塞前及不同微栓塞程度采集前降支中段基础状态和最大充血状态的多普勒信号、压力信号以及腔内超声图像,通过自制软件建立了反映冠脉脉动流阻抗的冠脉阻抗参数.结果因子分析发现一次谐波基础冠脉阻抗和一次谐波最小冠脉阻抗分别
目的 探讨从分析质量-计划模型导出"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并用于评价满足室间质评性能准则所需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质控方法.方法常规操作规范以OPSpecs图形式表示,其描述了当由特定质控方法提供期望的质量保证水平时,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的操作限.结果 OPSpecs图能用来比较不同质控方法的操作限和选择适合于特定测定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质控方法.将测定方法的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绘制在OPSp
目的 探讨脓毒症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时HSP-70对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 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并转染HSP-70基因,分析HSP-70基因转染前后细胞因子、多脏器功能与形态的变化. 结果 CLP组,血清TNF-α、IL-6、IL-1β、IL-10的浓度分别在6、12、24、48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tTNF-α=16.5
清洁灌肠是影像科进行腹部和结肠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肠腔清洁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变的检查与诊断.我们对传统左侧卧位灌肠法实施改良,采用旋转体位方法进行清洁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目的 通过对下肢慢性溃疡癌变骨侵蚀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病理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X线诊断依据,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68年2月~2002年4月间16例经病理证实为鳞癌的下肢慢性溃疡、窦道或瘢痕癌变患者的正侧位X线表现.男15例(93.75%),女1例;年龄15~67岁,平均50.4岁.癌变位于胫骨前方15例,股骨中下段1例.有典型慢性骨髓炎病史者14例,软组织损伤和烧伤各1例.病
目的 全面了解复性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各区散光改变及对眼球散光的影响.方法对150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测量及视网膜检影检查,进行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复性近视散光患者角膜3mm区、5mm区、7mm区散光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mm区与5mm区散光度差异无显著意义,并与眼球散光度呈正相关:眼球散光度(D)=0.647D3mm(3mm区散光度)+0.810D5mm(5mm区散光度)-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