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应用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脏和骨骼肌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长期服用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脏和骨骼肌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服用替诺福韦酯300 mg,1次/d,持续24个月。用药前和用药3、6、9、12、15、18、21、24个月进行血清肌酐、磷、ALP和CK水平检测,实验室不良事件定义为血清肌酐较基线值升高≥44.2 μmol/L,连续2次检测(间隔3个月)检测血磷<0.8 mmol/L,血清ALP>2倍参考值上限(ULN),血清CK>3×ULN或连续2次检测(间隔3个月)CK>500 U/L。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0例,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19~59岁,平均(34±11)岁。用药后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仅男性患者血清肌酐的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男性和女性患者血磷和血清CK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患者中1例(2.5%)连续3次检测血磷均<0.80 mmol/L,确认为实验室不良事件。未发现其他实验室不良事件。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连续2年服用替诺福韦酯可能导致血清肌酐升高和血磷降低,应加强监测;对血清CK水平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转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CRC患者60例(Ⅱ~Ⅲ期42例,Ⅳ期18例)和直肠良性疾病患者30例。采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技术和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mFISH)检测CTC数目,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分析CTC与CEA的相关性。
目的 基于膨胀实验和逆向建模技术评估戊二醛对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10只日本大耳白兔,处死摘取眼球.实验开始前测量角膜的厚度与直径.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每只白兔其中一眼进入实验组,另一眼进入对照组,分别浸入包含和不包含4%戊二醛的PBS磷酸盐缓冲液30 min.处理完毕后分离2组眼球制成附带巩膜环的完整角膜试件,固定于自制前房模拟装置,于角膜后表面施加液压,加压范围为2.1~4
目的比较铜绿假单胞菌(PA)经不同浓度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和诺氟沙星(NOR)体外共培养后耐药性的变化,从中优选治疗PA感染的药物。方法将0.5、1.0、2.0和4.0倍最小抑菌浓度(MIC)的CIP、LEV、NOR分别与对CIP、LEV、NOR敏感且MIC基本相同的7株临床分离非重复PA共培养,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E试验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CIP、LEV、NOR对不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