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一试离开男人一个人去旅行,是女性保持独立与新鲜、敏感与神秘的好办法。
凌晨四点半,醒来,外面天还没亮,这是个多思的时辰。我想起在我年少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这个钟点,我躺在已不再燠热的席子上,听火车的鸣笛,穿越整个城市,落到我的枕边。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在车上的人,在我罗曼蒂克的想象中,也有一种很英雄的意味,年轻人的生活,从来不在此处。
这个清晨,我明显有了去远方的冲动,那么,是不是,站起来,随便去一个想去的地方呢?
这样想着我盘算开了,这是周末,小孩正好有人带,假如我消失两天,嗯,也许不会发生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吧?
我把老公打醒,跟他说,我要出去走走。他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我说,我要坐火车出去走走,他依旧是嗯了一声。我掩上门,去卫生间,正在刷牙,这个人起来了,说,你去哪儿?我说,我也不知道,到火车站再说呗。他说,注意安全!—呵呵,就冲这一点,也证明我没嫁错人,换个人,会不会要解释上半天?
到了售票处看到马上就有一趟去商丘的,好吧,就选它了。没买到带座位的票,还是没有空调的绿皮车,我站在车厢连接处,觉得自己正是一枚吃苦耐劳的驴友,后来我才明白这个想法有多矫情。
列车朝西北而去,我看到水洼,村镇,孤单站立在田野中的树,一片乌云与一座长长的铁路桥平行。地里种的大多是大豆,渐渐地,高粱也多了起来,苍绿的竿子上,顶一簇暗红的缨子,我很想发一条微博说,高粱真是美丽的植物,又怕别人觉得我被安妮宝贝附了体。
下午一点四十,列车抵达商丘,微雨,我在站前广场上晃悠着,眼前的人大多很黑,很瘦,我倒不觉得这是商丘人的特点,哪个城市的火车站前,出现最多的,不是那些活得特别不容易的人呢?
但毫无疑问,这个城市的街景,比我熟悉的景象,是要慢半拍的,在细雨中更是楚楚动人。它让我想起从前,要么就在这儿呆着?在这样的细雨里,看人,看街,看路上的树,打发掉两个半天?,但心里还是有个声音,催促着,让我继续上路。
我最后,是到了开封。
很容易就找到了通往繁华地带的公交线路,投币一块,在学院门下。问路人鼓楼怎么走,人家指了一个方向,需要过一个很开阔的十字路口,等绿灯时,看见太阳在远远的天边,欲坠,人影晃动,街景陌生,突然觉得走上这么远的路,来到这里,也不过是为了这样站一会儿,但是,绿灯亮了,我迅速地穿过马路。
鼓楼街依旧,这是第四次来到这里了。老公听说我又要来开封很不以为然:开封的县太爷是你大舅吧?他讽刺地说。其实,在火车上,我看着列车时刻表,也考虑过去济南,或者石家庄,但是,如今城市同质化那么严重,看着区域规划,我就知道它们长得什么样子,我不好奇。而开封不是的,表面上看,它与其他城市没什么区别,但,总有一些不同的东西在吸引着我,不完全是那六朝古都的名头。
鼓楼街上漫山遍野的小吃算是其中一个原因吧,不过这是五点半,小吃摊还没有出现,我得先找个地方住。我原本打算住到河南大学的招待所的,在电话里被老公极不耐烦地吼了一下,他认为我完全没必要在其他地方花钱如流水的同时,在旅途中做艰苦朴素状。最后落脚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只是转个身,就看一条小巷里,某栋大楼上,出现了“欢迎下榻”的灯箱。
真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与小吃广场可谓零距离,房间的窗户却对着民居,除了偶尔飘過来一两句口音犹如豫剧对白般的居民的对话,便是一片静悄悄的光阴。
我洗了个澡,下楼去,天光依旧大亮,但是,在巷口的街边,冒出了很多很多辆小推车,上面都拉一块帘子,写着“羊肉炕馍”“烤面筋”“炒凉粉”“涮牛肚”“肚肺汤”等等,下面大多挂一“清真”的小牌子。我走过去,所有的车都还被布蒙着,旁边的人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突然觉得这种寂静也让人兴奋,那些小车,犹如候场的演员,即将华丽登场了。
我穿过马路,走进对面的小巷,许多年前,我曾在鼓楼的一条小巷里,看到过一排有着黑色飞檐的房屋,我记不得那方位了。但这个巷子显然不是,它唯一的不寻常处,就是总能越过一排屋顶,看到远处的塔尖。我回过头,还没到巷口,已经遇到好几辆小推车,看来,它们已经粉墨登场了。
我暗暗叮嘱自己,第一,不要吃那种一份就能把人吃饱的东西,比如面皮粉丝八宝粥烫梨之类,可以多吃几种;第二,不要吃那种在合肥也能吃到的东西,比如烤鱿鱼。但我中午就没吃太饱,这会儿实在太饿了,我在一个烤面筋摊前停了下来。
烤面筋这东西,合肥也有,但毕竟不常见,我要了两串,烤好之后,居然是用一块很薄的小饼包起来吃的,面筋外焦内软,小饼薄而劲道,可谓相得益彰。无意中一抬头,看见小车上写着两行大字: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我在心里哈哈大笑起来。
出得巷子,小吃车们已经安营扎寨,摆开华丽阵容,我顿时心潮澎湃,亢奋无比,开封的小吃摊们,别后经年啊!而你们依然在这里,依然是这么壮观。你们有了新的品种,你们开始使用统一消毒的碗筷,你们中有人离去,同时又添了新面孔,可是,你们依然是这样的令人激动。
我在一个个摊点前,如鱼得水般窜来窜去,每一个摊位我都要凑过去打量,所有摊主的招揽,我都摇摇手拒绝。想到今夜,有那么多的面粉,那么多的鸡蛋,那么多头牛的肚子,那么多六年才能出土的蝉蛹,都要经过人们的口舌,进入人们的腹中,我简直应该写一首宏大的赞美诗嘛。
是的,蝉蛹,除了蝉蛹,还有豆虫、蚕蛹、蝗虫……各色昆虫,统统摆在烧烤摊上,等待被人选中。不过,相对这些稀罕之物,我还是更爱看那些更有中原特色的小吃,比如炒凉粉,明亮的灯火下,淡黄色的凉粉摆在案上,一个男子正一下一下挥动锅铲,灯光周围溢出屡屡的雾气,一块晃啊晃的“清真”小牌子,让我想起童年我和爸妈逛过的夜市。
在夜市上,总能看到幸福,逛夜市的人,不会是公务饭局,不会是无奈的应酬,都是来找乐的,低成本的,触手可及的快乐,却远胜于那些豪华大餐。那熙熙攘攘,那人流如织,背后,是人们多么想要幸福的心啊。
忙中偷闲刷了一下微博,说我在开封,腾讯微博上,很快有博友回应,问我在哪里,说她就是开封人,愿意尽一下地主之谊。现代的通讯手段真是神奇,但我还是婉拒了,对不起了,美眉,一个人在路上,自在的原因就在于,跟所有人的交道都是一次性的,不会重逢,不会再联系,也就不会有期望引起的不安,后悔引起的不快,我祝你,周末快乐! 9点多的时候,我的胃以它自己的方式,提示了它最大的容量。我离开小吃广场,顺着鼓楼街逛,汽灯下,一个古装的女人倚着卖花生糕的小车,大喇喇地跟边上人说着话。她四十开外的样子,穿粉红色的织锦衣裙,像是皇后戴的那种长长的头饰垂下来,在夜色里太有穿越感了。不过旁边就是唱豫剧的茶楼,我怀疑她是未卸妆的演员,又觉得更像卖花生糕的。
我走上前,说,我能给你拍个照吗?她很高兴,主动告诉我,她是卖花生糕的:“我是广告。”她高兴地说。我想起不久前某游戏公司,也是让人穿了古装坐在地铁口炒作,难道,那创意是借了她的灵感?拍照的那一刻,这个看上去很泼辣的女人突然变得拘谨,也许,那才是她内心的另一面,每个泼辣的女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其实挺羞怯的自己。我拍完,正要收回手机,又觉得余兴未尽,重新对准她,她措手不及,在镜头前,抿着嘴,待笑不笑的样子,那一瞬的无措,很柔和。
我还想去御街,许多年前,我在那条幽暗的街道上走过,后来常想起那光景,路的尽头是河,路的两边有许多店铺,想起来总像梦里的景象。但今天,我实在太累了,便回宾馆,看了会儿电视,十一点多,睡了。
凌晨四点半,忽有歌声破空而来,男子的声音,浑厚、悠长、深情、威严、华丽……异族语言。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也感到这应该是寺庙里的咏诵,在地图上是看到附近有些寺庙,相国寺也离得不远,佛教的经文,大约是用梵语咏诵的吧?
歌声停止,又是一片寂静,我再次睡去。
吃早饭的时候,路过总台,总台小姐说,那歌声来自于旁边的清真寺。
便想去清真寺看看,按照总台小姐的指点,走进一墙之隔的巷子。昨晚我看到的那些小吃车,一辆接一辆地进入我的视线,包括那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烤面筋的车子。敢情它们白天都在这儿呆着啊?如果傍晚它们犹如候场的演员,现在,在天光下,在这条很容易被忽略的小巷子里,它们则有了散场后的苍白寥落。
在清真寺门口站了站,我不知道人家的规矩,又穿着牛仔短裤,还是不进去比较好。折回头时,我看到一个深目高鼻系着头巾的女人,拉着一个小女孩走过,一路说着我不懂的语言。
步行去相国寺,斥99元巨资烧了柱香,拜了三拜。我是无神论者,但我妈和我婆婆都信,算是替她们烧的。
正殿前僧人坐了一地,一个老和尚大声地说着什么,口音太重,听不懂,只听见“汝等”之类,僧人们时时齐声作答。有两个穿着黄色袈裟的和尚站在一边,像是管理者,共同的特点是都白皙,有个还带着眼镜,我怀疑他们就是传说中的高学历僧人,所以能得到很快的提升。
相國寺两边的厢房墙壁上,刻着些箴言,虽然都是些熟知的道理,但我每次来还是爱看,起码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许多年前,我看见那上面说:“你不可能拔去路上每一条荆棘”。后来再跟别人有龃龉时想到这句便释然。这次入心的是:“我们对欲望的执着,犹如刀口上舔蜜。”可不是,比如说刷微博这件事吧,你是能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信息,是能得到些呼应赞同,可一旦因为这些小甜头上了瘾,它就能在不知不觉间吞噬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生命。其他的欲望,可诸如此类地推下去。
但作为无神论者,我没法让自己相信一个人格神,佛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比喻,或者,还原到它的本义“觉悟者”。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又觉得在寺庙里这样想实在是大不敬,他们家的佛,会来惩罚我吗?虽然这种畏惧感,跟我的思想是相悖的,但就像我进门先烧一炷香一样,未能免俗嘛。
我赶快离开了这里,毕竟早晨被扰了清梦,一个回笼觉也没补过来,此刻觉得很累,想想还是回宾馆休息吧。
我一直休息到十一点半才退房,到对面的书城去看了看,看见了我自己的两本书,虽然我看到了更多比我写得还烂的书,但是,不管怎样,在陌生城市里,与自己的书相遇,也算他乡遇故知。
在火车站门口我买了一把小马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路,我没有买到一张有座位的票,返程四个半小时,我想我这样未雨绸缪是对的。上了车才发现,连下脚的空都难找,好容易把小马扎放下来,眼前却站一抱小孩的妇女,只好让人家坐。
站在拥挤的车厢里,将重心在左边与右边不停地换,要说不难受是撒谎,但我并不觉得不快乐。宗教里的斋戒,一个目的就是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去体验饥饿,体验另一种状态,我这样站上几个小时,就当是修行未尝不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以忍受,遂想起佛家所言的“无常”二字,真的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没有座位”这个事实也许没有改变,但你自己会改变,会渐渐地接受这个事实,将它合理化,常规化,并在那夹缝里,找到自己的快乐。
在书店我还买了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沉默的证人》,侦探小说真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车到阜阳,我还没有看完,幸好接站的人来晚了一点,我坐在马扎上,背对出站口,背对整个火车站的夕阳,终于,在接站的人到来之前,知道了凶手是谁。
编辑 火锅
凌晨四点半,醒来,外面天还没亮,这是个多思的时辰。我想起在我年少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这个钟点,我躺在已不再燠热的席子上,听火车的鸣笛,穿越整个城市,落到我的枕边。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在车上的人,在我罗曼蒂克的想象中,也有一种很英雄的意味,年轻人的生活,从来不在此处。
这个清晨,我明显有了去远方的冲动,那么,是不是,站起来,随便去一个想去的地方呢?
这样想着我盘算开了,这是周末,小孩正好有人带,假如我消失两天,嗯,也许不会发生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吧?
我把老公打醒,跟他说,我要出去走走。他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我说,我要坐火车出去走走,他依旧是嗯了一声。我掩上门,去卫生间,正在刷牙,这个人起来了,说,你去哪儿?我说,我也不知道,到火车站再说呗。他说,注意安全!—呵呵,就冲这一点,也证明我没嫁错人,换个人,会不会要解释上半天?
到了售票处看到马上就有一趟去商丘的,好吧,就选它了。没买到带座位的票,还是没有空调的绿皮车,我站在车厢连接处,觉得自己正是一枚吃苦耐劳的驴友,后来我才明白这个想法有多矫情。
列车朝西北而去,我看到水洼,村镇,孤单站立在田野中的树,一片乌云与一座长长的铁路桥平行。地里种的大多是大豆,渐渐地,高粱也多了起来,苍绿的竿子上,顶一簇暗红的缨子,我很想发一条微博说,高粱真是美丽的植物,又怕别人觉得我被安妮宝贝附了体。
下午一点四十,列车抵达商丘,微雨,我在站前广场上晃悠着,眼前的人大多很黑,很瘦,我倒不觉得这是商丘人的特点,哪个城市的火车站前,出现最多的,不是那些活得特别不容易的人呢?
但毫无疑问,这个城市的街景,比我熟悉的景象,是要慢半拍的,在细雨中更是楚楚动人。它让我想起从前,要么就在这儿呆着?在这样的细雨里,看人,看街,看路上的树,打发掉两个半天?,但心里还是有个声音,催促着,让我继续上路。
我最后,是到了开封。
很容易就找到了通往繁华地带的公交线路,投币一块,在学院门下。问路人鼓楼怎么走,人家指了一个方向,需要过一个很开阔的十字路口,等绿灯时,看见太阳在远远的天边,欲坠,人影晃动,街景陌生,突然觉得走上这么远的路,来到这里,也不过是为了这样站一会儿,但是,绿灯亮了,我迅速地穿过马路。
鼓楼街依旧,这是第四次来到这里了。老公听说我又要来开封很不以为然:开封的县太爷是你大舅吧?他讽刺地说。其实,在火车上,我看着列车时刻表,也考虑过去济南,或者石家庄,但是,如今城市同质化那么严重,看着区域规划,我就知道它们长得什么样子,我不好奇。而开封不是的,表面上看,它与其他城市没什么区别,但,总有一些不同的东西在吸引着我,不完全是那六朝古都的名头。
鼓楼街上漫山遍野的小吃算是其中一个原因吧,不过这是五点半,小吃摊还没有出现,我得先找个地方住。我原本打算住到河南大学的招待所的,在电话里被老公极不耐烦地吼了一下,他认为我完全没必要在其他地方花钱如流水的同时,在旅途中做艰苦朴素状。最后落脚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只是转个身,就看一条小巷里,某栋大楼上,出现了“欢迎下榻”的灯箱。
真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与小吃广场可谓零距离,房间的窗户却对着民居,除了偶尔飘過来一两句口音犹如豫剧对白般的居民的对话,便是一片静悄悄的光阴。
我洗了个澡,下楼去,天光依旧大亮,但是,在巷口的街边,冒出了很多很多辆小推车,上面都拉一块帘子,写着“羊肉炕馍”“烤面筋”“炒凉粉”“涮牛肚”“肚肺汤”等等,下面大多挂一“清真”的小牌子。我走过去,所有的车都还被布蒙着,旁边的人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突然觉得这种寂静也让人兴奋,那些小车,犹如候场的演员,即将华丽登场了。
我穿过马路,走进对面的小巷,许多年前,我曾在鼓楼的一条小巷里,看到过一排有着黑色飞檐的房屋,我记不得那方位了。但这个巷子显然不是,它唯一的不寻常处,就是总能越过一排屋顶,看到远处的塔尖。我回过头,还没到巷口,已经遇到好几辆小推车,看来,它们已经粉墨登场了。
我暗暗叮嘱自己,第一,不要吃那种一份就能把人吃饱的东西,比如面皮粉丝八宝粥烫梨之类,可以多吃几种;第二,不要吃那种在合肥也能吃到的东西,比如烤鱿鱼。但我中午就没吃太饱,这会儿实在太饿了,我在一个烤面筋摊前停了下来。
烤面筋这东西,合肥也有,但毕竟不常见,我要了两串,烤好之后,居然是用一块很薄的小饼包起来吃的,面筋外焦内软,小饼薄而劲道,可谓相得益彰。无意中一抬头,看见小车上写着两行大字: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我在心里哈哈大笑起来。
出得巷子,小吃车们已经安营扎寨,摆开华丽阵容,我顿时心潮澎湃,亢奋无比,开封的小吃摊们,别后经年啊!而你们依然在这里,依然是这么壮观。你们有了新的品种,你们开始使用统一消毒的碗筷,你们中有人离去,同时又添了新面孔,可是,你们依然是这样的令人激动。
我在一个个摊点前,如鱼得水般窜来窜去,每一个摊位我都要凑过去打量,所有摊主的招揽,我都摇摇手拒绝。想到今夜,有那么多的面粉,那么多的鸡蛋,那么多头牛的肚子,那么多六年才能出土的蝉蛹,都要经过人们的口舌,进入人们的腹中,我简直应该写一首宏大的赞美诗嘛。
是的,蝉蛹,除了蝉蛹,还有豆虫、蚕蛹、蝗虫……各色昆虫,统统摆在烧烤摊上,等待被人选中。不过,相对这些稀罕之物,我还是更爱看那些更有中原特色的小吃,比如炒凉粉,明亮的灯火下,淡黄色的凉粉摆在案上,一个男子正一下一下挥动锅铲,灯光周围溢出屡屡的雾气,一块晃啊晃的“清真”小牌子,让我想起童年我和爸妈逛过的夜市。
在夜市上,总能看到幸福,逛夜市的人,不会是公务饭局,不会是无奈的应酬,都是来找乐的,低成本的,触手可及的快乐,却远胜于那些豪华大餐。那熙熙攘攘,那人流如织,背后,是人们多么想要幸福的心啊。
忙中偷闲刷了一下微博,说我在开封,腾讯微博上,很快有博友回应,问我在哪里,说她就是开封人,愿意尽一下地主之谊。现代的通讯手段真是神奇,但我还是婉拒了,对不起了,美眉,一个人在路上,自在的原因就在于,跟所有人的交道都是一次性的,不会重逢,不会再联系,也就不会有期望引起的不安,后悔引起的不快,我祝你,周末快乐! 9点多的时候,我的胃以它自己的方式,提示了它最大的容量。我离开小吃广场,顺着鼓楼街逛,汽灯下,一个古装的女人倚着卖花生糕的小车,大喇喇地跟边上人说着话。她四十开外的样子,穿粉红色的织锦衣裙,像是皇后戴的那种长长的头饰垂下来,在夜色里太有穿越感了。不过旁边就是唱豫剧的茶楼,我怀疑她是未卸妆的演员,又觉得更像卖花生糕的。
我走上前,说,我能给你拍个照吗?她很高兴,主动告诉我,她是卖花生糕的:“我是广告。”她高兴地说。我想起不久前某游戏公司,也是让人穿了古装坐在地铁口炒作,难道,那创意是借了她的灵感?拍照的那一刻,这个看上去很泼辣的女人突然变得拘谨,也许,那才是她内心的另一面,每个泼辣的女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其实挺羞怯的自己。我拍完,正要收回手机,又觉得余兴未尽,重新对准她,她措手不及,在镜头前,抿着嘴,待笑不笑的样子,那一瞬的无措,很柔和。
我还想去御街,许多年前,我在那条幽暗的街道上走过,后来常想起那光景,路的尽头是河,路的两边有许多店铺,想起来总像梦里的景象。但今天,我实在太累了,便回宾馆,看了会儿电视,十一点多,睡了。
凌晨四点半,忽有歌声破空而来,男子的声音,浑厚、悠长、深情、威严、华丽……异族语言。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也感到这应该是寺庙里的咏诵,在地图上是看到附近有些寺庙,相国寺也离得不远,佛教的经文,大约是用梵语咏诵的吧?
歌声停止,又是一片寂静,我再次睡去。
吃早饭的时候,路过总台,总台小姐说,那歌声来自于旁边的清真寺。
便想去清真寺看看,按照总台小姐的指点,走进一墙之隔的巷子。昨晚我看到的那些小吃车,一辆接一辆地进入我的视线,包括那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烤面筋的车子。敢情它们白天都在这儿呆着啊?如果傍晚它们犹如候场的演员,现在,在天光下,在这条很容易被忽略的小巷子里,它们则有了散场后的苍白寥落。
在清真寺门口站了站,我不知道人家的规矩,又穿着牛仔短裤,还是不进去比较好。折回头时,我看到一个深目高鼻系着头巾的女人,拉着一个小女孩走过,一路说着我不懂的语言。
步行去相国寺,斥99元巨资烧了柱香,拜了三拜。我是无神论者,但我妈和我婆婆都信,算是替她们烧的。
正殿前僧人坐了一地,一个老和尚大声地说着什么,口音太重,听不懂,只听见“汝等”之类,僧人们时时齐声作答。有两个穿着黄色袈裟的和尚站在一边,像是管理者,共同的特点是都白皙,有个还带着眼镜,我怀疑他们就是传说中的高学历僧人,所以能得到很快的提升。
相國寺两边的厢房墙壁上,刻着些箴言,虽然都是些熟知的道理,但我每次来还是爱看,起码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许多年前,我看见那上面说:“你不可能拔去路上每一条荆棘”。后来再跟别人有龃龉时想到这句便释然。这次入心的是:“我们对欲望的执着,犹如刀口上舔蜜。”可不是,比如说刷微博这件事吧,你是能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信息,是能得到些呼应赞同,可一旦因为这些小甜头上了瘾,它就能在不知不觉间吞噬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生命。其他的欲望,可诸如此类地推下去。
但作为无神论者,我没法让自己相信一个人格神,佛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比喻,或者,还原到它的本义“觉悟者”。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又觉得在寺庙里这样想实在是大不敬,他们家的佛,会来惩罚我吗?虽然这种畏惧感,跟我的思想是相悖的,但就像我进门先烧一炷香一样,未能免俗嘛。
我赶快离开了这里,毕竟早晨被扰了清梦,一个回笼觉也没补过来,此刻觉得很累,想想还是回宾馆休息吧。
我一直休息到十一点半才退房,到对面的书城去看了看,看见了我自己的两本书,虽然我看到了更多比我写得还烂的书,但是,不管怎样,在陌生城市里,与自己的书相遇,也算他乡遇故知。
在火车站门口我买了一把小马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路,我没有买到一张有座位的票,返程四个半小时,我想我这样未雨绸缪是对的。上了车才发现,连下脚的空都难找,好容易把小马扎放下来,眼前却站一抱小孩的妇女,只好让人家坐。
站在拥挤的车厢里,将重心在左边与右边不停地换,要说不难受是撒谎,但我并不觉得不快乐。宗教里的斋戒,一个目的就是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去体验饥饿,体验另一种状态,我这样站上几个小时,就当是修行未尝不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以忍受,遂想起佛家所言的“无常”二字,真的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没有座位”这个事实也许没有改变,但你自己会改变,会渐渐地接受这个事实,将它合理化,常规化,并在那夹缝里,找到自己的快乐。
在书店我还买了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沉默的证人》,侦探小说真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车到阜阳,我还没有看完,幸好接站的人来晚了一点,我坐在马扎上,背对出站口,背对整个火车站的夕阳,终于,在接站的人到来之前,知道了凶手是谁。
编辑 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