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社会主体权利的哲学基础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俗化市场经济浪潮祛除了神性的蒙昧,使功利主义理所当然成为主体权利的哲学基础,失去超验价值的主体权利却遭遇了巨大的悖论。权利本是保障主体尊严的条件,以功利原则作为主体权利的哲学基础,不仅难以保障每个主体的价值尊严,还极易沦为物与自身双重奴役的对象。重新厘清主体权利的哲学基础,重建利益主体超验的维度,使其转化为价值主体,成为时代的命题。康德“目的王国”的实践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他将权利与功利剥离,以“人是目的”的信念重塑主体超验的维度.真正确立了主体权利“质”的哲学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塞罕坝地区范围内湿地资源的调查、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此区湿地类型众多,面积达5088.5km2;湿地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48种之多;以湿地为生境的鸟类有50多种。说明
福斯特对新自由主义环境理论的批判路径集中在新自由主义的市场、技术、人口这三者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新自由主义试图把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推广到环境领域,在
当前,学界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做了一些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于景森博士的专著《学习型政党研究》于2009年12月出版。该专著是当前国内鲜见较系统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著作,
共生理论是生物科学中的一种视野独特、逻辑严谨的描述物种关系的方法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共生理论被注入了超出生物学领域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共生理论中的进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