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党组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项新生事物,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院系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构建起课程思政建设的整合平台,为课程思政建设起到引导、指导、增值等方面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一部分成果又能转化为新的党建资源,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院系党建工作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院系党建;课程思政;引领;整合
  [基金项目]上海戏剧学院2019年德育课题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方 军(1972—),女,上海人,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管理、思政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86-02 [收稿日期] 2019-09-30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和高校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也是对思政教育理念、渠道、方式的重大创新与拓展,为高校中院系层面的党组织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院系党组织有必要充分认识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将责任担当意识融入其中,争取更大作为,实现院系党建与课程思政的相互促进。
  一、院系党组织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与“整合”
  引领,是基于课程思政三个层面上的要求。第一个层面是行为层面,思政类以外的课程须挖掘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中,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教学活动中传递给学生。第二个层面是认识层面,思政类以外的课程应当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不能对思政课程的基本原则、核心价值、主要观点形成冲击和干扰。第三个层面是效果层面,思政类以外的课程同思政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同频共振地作用于学生的“耳”“脑”“心”。以上三个层面的要求,决定了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也在于教师。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须从思想上认同课程思政的理念,创造性地挖掘思政元素并在课程中不断完善相关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只有成为教师内化的自主行为后,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和持续的影响力。院系党组织不仅对党员教师负有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责任,也须做好非党员教师的组织、宣传等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院系教师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正是这种相通性,为院系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可能。
  整合,是基于课程思政自身存在的三个空间。第一个整合空间,来自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课程思政的实施,使思政教育突破了“专职思政教师做的事”这一狭小格局,成为构建大思政新格局的一道重要环节,也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具有了一个坚实的抓手。它的深入动员性、广泛参与性及全面覆盖性,为其本身留下了整合的广阔空间。第二个整合空间,来自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课程思政的实施,其根本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非思政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各门课程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来挖掘思政元素,因而其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必然存在差异,但在立德树人、价值引领、课程育人等大目标的设定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个目标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为整合各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创造了巨大的空间。第三个整合空间,来自课程思政的过程成果。课程思政的实施,将使相当一部分课程呈现出新的面貌,產生新的成果。这些面貌与成果在单独的课程之中可能是孤立的、碎片式的,但如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串联”起来,则有可能产生出更大的合力。在这一点上,显然也存在着整合的空间。
  二、课程思政整合平台的构建
  根据课程思政的特点,课程思政整合平台应着力构建并完善以下几大功能:
  1.引导功能。引导教师进一步认识、明确课程思政的目的与意义。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对于为什么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认为这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不是自己教学范围内的事情,没有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因此,整合平台可充分依托院系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动员及引导,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教师将课程思政的开展由外部推动逐渐转化为内在行动,而教师的动力问题正是开展课程思政最关键的因素。在整合平台的模式下,教师课程思政的开展不是孤立分散式的,对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目的认识较为深入的教师,本身就对其他教师具有带动及影响作用,这也是整合效应的体现。
  2.指导功能。协助教师寻找开展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及方式。不可否认,部分教师虽然认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迷茫于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自己的课程。整合平台指导功能并不意味着直接替代教师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事实上,这也是不现实且毫无必要的。指导功能应表现为发挥平台的整合优势,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交流研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提升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创造力。
  3.增值功能。在各门课程的课堂上所产生并积累下的思政教育成果,是广大教师努力的结果,其中一部分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资源。课程思政所取得的成果在大思政格局下,应当实现动态化、增值式的发展,走上“成果—资源—成果—资源”的思政教育良性循环之路,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内容。整合平台的增值功能,表现为积极推动并促成这种转化,通过有效转化使课程思政的成果不再局限于某门课程的课堂上,而是进一步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成为新的思政教育资源并产生更大的辐射力,同时再度成果化,并进入下一轮思政教育资源的转化过程。课程思政成果从“小”课堂步入大循环,“增值”功能的要义便在于此。
  根据以上功能设置,院系党组织引领的课程思政整合平台建设,包含的具体任务有:①向本院系教师宣传课程思政的意义及目的,必要时协助学校教务处等主管部门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员组织工作;②对本院系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给予指导,帮助教师出谋划策,协助教师完善课程中的思政内容;③定期组织联合教学研讨会,以平台全体成员参与或分组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交流研讨课程思政的计划、方法、经验、设想等;④组织培训活动,包括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培训,涉及教师课程思政授课内容的培训,对课程思政有支持或辅助作用的培训等;⑤推动成果转化,如举办课程思政主题展或课程思政成果联合展,策划与课程思政成果相关的演出,课程思政成果的文创开发等;⑥以多种方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院系党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紧密融合。
  三、课程思政建设对院系党建的促进作用
  课程思政的实施与开展,使院系党建工作获得了与课程建设紧密关联的新机遇。众所周知,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院系党建以往与课程建设关联的空间相对较小,这也在客观上削弱了院系党建工作的影响力。课程思政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院系党组织通过引领与整合推动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本身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院系党组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实际上便深入参与了一大批课程的提升优化乃至金课的打造过程。
  课程思政的实施与开展,使院系党建工作更能贴近于教师的需求。课程思政对于教师来说看似“任务”,但从长远来看,它所强调的价值引领却赋予了课程新的“灵魂”,这对大部分课程的提升至关重要。院系党组织发挥优势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契合了教师的实际需求,服务于教师的长期发展,通过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与整合,将教师队伍更加有效地组织凝聚起来。
  院系党组织在引领整合课程思政的实践中,还应特别注重课程思政成果的增值。院系党组织推动构建课程思政整合平台的目的之一,是促使课程思政成果在大思政体系中实现再资源化,这其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党建资源。课程思政成果的展示、运用及深入开发,都可以成为党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院系党组织在构建思政建设平台,引领与整合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虽然着眼于全体教师,但必然会强调党员教师在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且同院系党建方面的要求构成高度契合。党员教师要带头参与课程思政,积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为院系党建注入强大的力量,并推动其蓬勃发展。
其他文献
<正>农业是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东周时期楚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大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楚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东周时期楚国农业
有限元分析是工程问题数值分析(CAE)的最主要方法,在多数工科院校,“有限单元法”已被定位为研究生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位课。随着“智”造及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的渗透,提
从胜利广场坐上36路电车.沿着欧洲大道往北走,通往布拉格著名的自然风景保护区吉沃卡&#183;夏勒卡的道路两旁是形形色色的住宅区和公共建筑。与市中心的古老建筑不同.这些建筑大
为了更好地掌握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增强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总体状况、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公德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总结了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健康指导。认为LEEP刀对宫颈病变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工科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以能力为核心,以未来职业方向为导向的专业教育与职业倾向双重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教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鼻窦炎患者内窥镜术后康复的意义。方法鼻窦炎患者128例随机分成A、B2组,A组予以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B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后在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