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处方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学生体质较差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批体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针对这一状况,开始进行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练身运动负荷价值阈等理论的提出,国外运动处方信息的连续介绍等使我国对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它与临床医生开方取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是,一个是用药作为治疗手段,另一个是用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措施。
2.运动处方的由来和发展。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3.教学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制定运动处方所应考虑的基本要素有四类,即: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项目要因锻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部分,而定量化又是运动强度的核心。运动次数与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因素。以上诸要素的合理搭配正是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要求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发展完善、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一步,了解入学新生的普遍的基本状况。包括性别、年龄、参加锻炼情况爱好锻炼情况等。对其健康做出初步的判断,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步,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在实施运动处方前,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与体能做出测定。运动负荷的测定是对其身体承受运动的能力的检测和评价。通常现行的大学生新生入学素质检测来做依据。体能测定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鉴定。也可将所得结果与较大样本进行对比,确定该项素质优劣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运动处方。对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数据要保留,以备后用。第三步,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根据以上调查测定的结果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包括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锻炼方案,贯彻实施。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锻炼次数要严格控制,使运动处方规范化。(1)伸展运动和健美操:既可用于治疗、预防疾病,又可用于健身和健美,主要功效是能有效地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和机体的柔韧性,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项目包括太极拳、保健气功、医疗体操和广播操等。决定运动持续时间(2)耐力性(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锻炼方式,对于长时间缺乏锻炼的进入大学开始新的生活的新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过渡环节。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运氧能力、清除代谢产物、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锻炼以后可以促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脏输出量增加。有氧运动的常用项目包括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绳、划船、滑冰、滑雪、球类运动等。(3)力量性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性锻炼后,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我们一般可采用力量运动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力量运动一般包括被动运动(通过辅助设施锻炼)、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在减除肢体重力负荷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运动,如在水中运动等)、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利用各种力量练习器进行)等。第四步,对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再测试分析。一个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再测试分析,以检验核运动处方是否有效。可以将再测试的数据与实施处方前的数据或该地区的、全国的相应数据作比较分析,以便找出差距。第五步,运动处方的优化与综合。对于一个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使之日臻完善。最后,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还要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使用并不断优化。
运动处方思想方法切实可行:一种思想方法之所以能够被人们认可,是由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优点。运动处方思想也不例外。
1.与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相得益彰。我国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而实施处方教学,有利于快速寻找出一条增强学生体质的捷径。
2.使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运动处方教学能够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三方对大学生体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方面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在学生的饮食和锻炼等方面给予敦促和关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体质水平,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体育意识。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体质状况,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3.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现行我国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生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从大学生入学的体质测试的结果来看,身体素质还处于较弱的水平,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考学习紧张而忽视了身体锻炼引发机能下降,因此对于恢复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大学体育教育最基础的课程,所以改革传统的以精细技术教学为主的模式,积极引进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显著效果,而且受场地、器材、经费等条件的影响较小的运动处方教学,合理安排技术教学内容与运动处方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增强我国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赵修港.学校体育推广“运动处方”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6.
[2]姜富革.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身体素质练习[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李晓婵.浅析运动处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它与临床医生开方取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是,一个是用药作为治疗手段,另一个是用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措施。
2.运动处方的由来和发展。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3.教学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制定运动处方所应考虑的基本要素有四类,即: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项目要因锻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部分,而定量化又是运动强度的核心。运动次数与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因素。以上诸要素的合理搭配正是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运动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要求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发展完善、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一步,了解入学新生的普遍的基本状况。包括性别、年龄、参加锻炼情况爱好锻炼情况等。对其健康做出初步的判断,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步,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在实施运动处方前,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与体能做出测定。运动负荷的测定是对其身体承受运动的能力的检测和评价。通常现行的大学生新生入学素质检测来做依据。体能测定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鉴定。也可将所得结果与较大样本进行对比,确定该项素质优劣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运动处方。对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数据要保留,以备后用。第三步,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根据以上调查测定的结果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包括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锻炼方案,贯彻实施。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锻炼次数要严格控制,使运动处方规范化。(1)伸展运动和健美操:既可用于治疗、预防疾病,又可用于健身和健美,主要功效是能有效地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和机体的柔韧性,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项目包括太极拳、保健气功、医疗体操和广播操等。决定运动持续时间(2)耐力性(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锻炼方式,对于长时间缺乏锻炼的进入大学开始新的生活的新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过渡环节。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运氧能力、清除代谢产物、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锻炼以后可以促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脏输出量增加。有氧运动的常用项目包括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绳、划船、滑冰、滑雪、球类运动等。(3)力量性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性锻炼后,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我们一般可采用力量运动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力量运动一般包括被动运动(通过辅助设施锻炼)、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在减除肢体重力负荷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运动,如在水中运动等)、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利用各种力量练习器进行)等。第四步,对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再测试分析。一个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再测试分析,以检验核运动处方是否有效。可以将再测试的数据与实施处方前的数据或该地区的、全国的相应数据作比较分析,以便找出差距。第五步,运动处方的优化与综合。对于一个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使之日臻完善。最后,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还要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使用并不断优化。
运动处方思想方法切实可行:一种思想方法之所以能够被人们认可,是由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优点。运动处方思想也不例外。
1.与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相得益彰。我国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而实施处方教学,有利于快速寻找出一条增强学生体质的捷径。
2.使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运动处方教学能够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三方对大学生体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方面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在学生的饮食和锻炼等方面给予敦促和关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体质水平,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体育意识。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体质状况,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3.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现行我国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生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从大学生入学的体质测试的结果来看,身体素质还处于较弱的水平,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考学习紧张而忽视了身体锻炼引发机能下降,因此对于恢复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大学体育教育最基础的课程,所以改革传统的以精细技术教学为主的模式,积极引进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显著效果,而且受场地、器材、经费等条件的影响较小的运动处方教学,合理安排技术教学内容与运动处方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增强我国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赵修港.学校体育推广“运动处方”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6.
[2]姜富革.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身体素质练习[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李晓婵.浅析运动处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