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的幼年时代,音乐、舞蹈、诗这三种艺术形式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除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过程与方法外,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实践证明,将舞蹈、绘画、文学等都是与音乐分不开的。
关键词: 音乐教学学科综合 发展规律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学科综合”在各学科各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中专阶段,学生正处在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中专学生比小学生知识丰富,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强。而单调的音乐教学使学生得不到身心发展,体现不出音乐的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因此,音乐教学要与其它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在音乐教学中,可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体现出学科综合原则,这有利于音乐教学效果的改善。
1.将舞蹈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它们分别强调“听觉”与“视觉”,但是又存在内在的联系。舞蹈随着音乐的韵律、节奏渐渐展开,在音乐与动作中创造一种艺术情境。人们欣赏舞蹈时,由于视听巧妙的结合,共同创造出一种艺术境界,使人产生韵律情感。音乐欣赏教学中,引用多媒体将音乐配以画面或让学生根据音乐设计舞蹈,将学生已有的舞蹈知识引用于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在听音乐时产生的韵律感活起来。比如,在教学欣赏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其中《四小天鹅舞曲》《天鹅之死》等片断录像,这时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在欣赏中韵律感十分活跃,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舞蹈基础差的同学通过多媒体展现也能使韵律乐感活起来。因此,把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见,通过结合舞蹈教学,可让学生的韵律感活起来。
2.将绘画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音乐就是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是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例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就是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其作品旋律趋向片断,配器精致、善变,模糊多于明朗,音乐的层次和浓淡色彩,造成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意境。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听边在心里绘画,将音乐的高低、节奏、强弱想象为美术中的形体、色彩和空间,学生在心中用绘画的思维去听音乐,绘制出心灵之画,达到思维色彩浓起来,音乐欣赏亮起来的目的。可见,绘画可让学生的思维色彩浓起来,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效果的提高。
3.将文学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文学是通过文字组合的形式达到目的,而音乐则是通过音响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音乐的乐谱和文学的文字表达都可以化为特定的声音来表达。例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柴科夫斯基以该剧为题材写的同名交响幻想曲,他们所表现的题材是一致的,并且也通过某一个过程反映出来。我们可根据交响曲展示的应用过程,去判断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从音乐中感受到实现这个过程文学性的内容。音乐教学主要体现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通过音乐欣赏、唱歌教学等途径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进而创造音乐,让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健康成长。音乐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音乐魅力,体现音乐情感,进而在了解、理解、感悟音乐中展开想象,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题材来自文学作品。这些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标题音乐更能让学生借助文学的特点,理解音乐,激发想象。如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在欣赏前,从文学的角度提供给学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历史背景。欣赏中,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想象文学情节理解乐曲中《梁祝》的音乐特色及音乐结构及表达的音乐主题。欣赏后,借助文学引导学生,在原作与乐曲对比中想象思考《梁祝》的艺术价值及音乐构思。使学生借助文学故事在乐曲中想象出“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的情节形象,进而提高欣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见,文学可让学生的想象翅膀飞起来。在教学中,音乐不仅与舞蹈、绘画及文学作品息息相关,而且还与历史、地理、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紧密相连。音乐教学中融会这些学科,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实现难以预料的效果。
总之,学科综合符合人类知识学习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学习历史和认知规律告诉我们,综合认知是知识传承的最好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人类的知识智能是一个综合的结构,加德纳“智能多元理论”就对此有过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虽然在人类智能组成结构和划分中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反映到知识学习上来,实际就是学科的互相综合、渗透和促进。每一科知识的学习都不可避免地要关联到其它学科知识,任何一种单一的知识学习都不可能满足人类知识学习的需要,也不可能完成人类智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科综合是人类知识传承、知识学习发展的规律。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学院大名分院 )
关键词: 音乐教学学科综合 发展规律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学科综合”在各学科各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中专阶段,学生正处在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中专学生比小学生知识丰富,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强。而单调的音乐教学使学生得不到身心发展,体现不出音乐的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因此,音乐教学要与其它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在音乐教学中,可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体现出学科综合原则,这有利于音乐教学效果的改善。
1.将舞蹈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它们分别强调“听觉”与“视觉”,但是又存在内在的联系。舞蹈随着音乐的韵律、节奏渐渐展开,在音乐与动作中创造一种艺术情境。人们欣赏舞蹈时,由于视听巧妙的结合,共同创造出一种艺术境界,使人产生韵律情感。音乐欣赏教学中,引用多媒体将音乐配以画面或让学生根据音乐设计舞蹈,将学生已有的舞蹈知识引用于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在听音乐时产生的韵律感活起来。比如,在教学欣赏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其中《四小天鹅舞曲》《天鹅之死》等片断录像,这时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在欣赏中韵律感十分活跃,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舞蹈基础差的同学通过多媒体展现也能使韵律乐感活起来。因此,把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见,通过结合舞蹈教学,可让学生的韵律感活起来。
2.将绘画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音乐就是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是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例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就是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其作品旋律趋向片断,配器精致、善变,模糊多于明朗,音乐的层次和浓淡色彩,造成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意境。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听边在心里绘画,将音乐的高低、节奏、强弱想象为美术中的形体、色彩和空间,学生在心中用绘画的思维去听音乐,绘制出心灵之画,达到思维色彩浓起来,音乐欣赏亮起来的目的。可见,绘画可让学生的思维色彩浓起来,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效果的提高。
3.将文学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文学是通过文字组合的形式达到目的,而音乐则是通过音响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音乐的乐谱和文学的文字表达都可以化为特定的声音来表达。例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柴科夫斯基以该剧为题材写的同名交响幻想曲,他们所表现的题材是一致的,并且也通过某一个过程反映出来。我们可根据交响曲展示的应用过程,去判断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从音乐中感受到实现这个过程文学性的内容。音乐教学主要体现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通过音乐欣赏、唱歌教学等途径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进而创造音乐,让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健康成长。音乐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音乐魅力,体现音乐情感,进而在了解、理解、感悟音乐中展开想象,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题材来自文学作品。这些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标题音乐更能让学生借助文学的特点,理解音乐,激发想象。如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在欣赏前,从文学的角度提供给学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历史背景。欣赏中,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想象文学情节理解乐曲中《梁祝》的音乐特色及音乐结构及表达的音乐主题。欣赏后,借助文学引导学生,在原作与乐曲对比中想象思考《梁祝》的艺术价值及音乐构思。使学生借助文学故事在乐曲中想象出“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的情节形象,进而提高欣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见,文学可让学生的想象翅膀飞起来。在教学中,音乐不仅与舞蹈、绘画及文学作品息息相关,而且还与历史、地理、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紧密相连。音乐教学中融会这些学科,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实现难以预料的效果。
总之,学科综合符合人类知识学习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学习历史和认知规律告诉我们,综合认知是知识传承的最好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人类的知识智能是一个综合的结构,加德纳“智能多元理论”就对此有过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虽然在人类智能组成结构和划分中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反映到知识学习上来,实际就是学科的互相综合、渗透和促进。每一科知识的学习都不可避免地要关联到其它学科知识,任何一种单一的知识学习都不可能满足人类知识学习的需要,也不可能完成人类智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科综合是人类知识传承、知识学习发展的规律。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学院大名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