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拨云见日
有谎言就有真相,没有不露痕迹的谎言,抽丝剥茧,就能揭开谎言背后的真相。然而真相大白后,我们又该如何善后呢?有时候,既不能简单处理,也不能视而不见,这其中的处理艺术让人寻味。
福尔摩斯在案子真相大白之后,有时为保护当事人,会编造一些善意的谎言。最近我也当了一回这样的“福尔摩斯”。
一天,小何对我说:“老师,我的饭卡丢了。上午生活委员充好饭卡后放在讲台上,我忘拿了,下午就不见了。”我忙让他再找一下,可他找了多遍仍无果。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他又告诉我找到了,就在讲台的粉笔盒里,“老师,我的饭卡被人刷了几十块钱。”至此,我才意识到我必须破案了,如果听之任之,必然纵容不良风气。
我先在班内调查了一下,确定饭卡是中午不见的。接着我去了学校的监控室,教室外走廊中间的摄像头证明,期间并无外人进出教室。那么,我能肯定此事是班内同学所为了。
我又来到了充卡室,请工作人员帮忙调出了小何的饭卡消费记录。记录上清晰地显示了何时在哪台刷卡机上消费了多少钱,这样对照摄像头排查就方便多了。
强烈的破案冲动激励着我来到小卖部看录像,这期间我共看到三个熟悉的身影。于是我再次回到充卡室查这三个同学的消费记录——如果这三个同学此时有自己饭卡的消费记录,那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嫌疑,如果没有……
充卡室总机电脑的查询速度很慢,可缓慢的电脑让我逐渐清醒起来:查出来了又能怎样?开除还是处分?于是,我又回到班里,要求犯错同学主动来找我认错,但始终无人来。是不愿,还是不敢?
第二天,充卡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消费记录查到了。拿到记录后,一对比,嫌疑人便昭然若揭。真相大白后,我不但没有一丝破案后的成就感,反而充满了忧虑。怎么处理又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名单不能公布,纵容也不行,怎么办?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思前想后,我想好了对策。于是,在周五离校时,我在班上讲了破案的思路。最后我说:“我一个小小的老师尚能轻易破案,更何况警察呢?我想对那位犯了错的同学说几句。我知道你并没有从小何座位上拿饭卡,这说明你没有偷,并且事后又能把饭卡归还,说明你是个懂得反省的孩子。因为你的自我反省,我决定不把你的名字告诉任何一个人,但我需要你对此事做出补救:第一,你花了小何67元钱,下周必须归还,悄悄放到他的抽屉里也可以,放到我的办公桌上,让我转交也可以;第二,我要知道你对此事的态度,放学后,你或打电话,或发短信,或者给我写封不署名的信。”
当晚,我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我想,如果我是那个犯了错的同学,我应该会趁着没人的时候,把东西放到办公室。
第二天上班时,我的办公桌上果然有一封信,撕开后,里面有70元钱,和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老师,我错了,我当时看到卡上没有名字,以为那是一张废卡,于是去小卖部买东西试试,谢谢老师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看到这些,我很开心。但转念一想,此后那个犯了错的孩子估计每次见到我都不敢直视吧!怎么消除其心理障碍呢?突然间,我有了主意:不如来个善意的谎言吧!
我兴冲冲地拿着钱来到了教室,将它还给小何后,又用足以让那位犯了错的同学也能听到的声音对小何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没有去确认最后一步,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位同学是谁呢。”说到这里,我用眼角瞟了那位同学一眼,他因悔过而深深低垂的脑袋逐渐抬了起来。
至此,事情圆满解决。教师节我还收到了那个孩子的手工礼物!看来,对于偶犯错误但心存善念的孩子来说,善意的谎言也许比冰冷的惩罚更有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有谎言就有真相,没有不露痕迹的谎言,抽丝剥茧,就能揭开谎言背后的真相。然而真相大白后,我们又该如何善后呢?有时候,既不能简单处理,也不能视而不见,这其中的处理艺术让人寻味。
福尔摩斯在案子真相大白之后,有时为保护当事人,会编造一些善意的谎言。最近我也当了一回这样的“福尔摩斯”。
一天,小何对我说:“老师,我的饭卡丢了。上午生活委员充好饭卡后放在讲台上,我忘拿了,下午就不见了。”我忙让他再找一下,可他找了多遍仍无果。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他又告诉我找到了,就在讲台的粉笔盒里,“老师,我的饭卡被人刷了几十块钱。”至此,我才意识到我必须破案了,如果听之任之,必然纵容不良风气。
我先在班内调查了一下,确定饭卡是中午不见的。接着我去了学校的监控室,教室外走廊中间的摄像头证明,期间并无外人进出教室。那么,我能肯定此事是班内同学所为了。
我又来到了充卡室,请工作人员帮忙调出了小何的饭卡消费记录。记录上清晰地显示了何时在哪台刷卡机上消费了多少钱,这样对照摄像头排查就方便多了。
强烈的破案冲动激励着我来到小卖部看录像,这期间我共看到三个熟悉的身影。于是我再次回到充卡室查这三个同学的消费记录——如果这三个同学此时有自己饭卡的消费记录,那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嫌疑,如果没有……
充卡室总机电脑的查询速度很慢,可缓慢的电脑让我逐渐清醒起来:查出来了又能怎样?开除还是处分?于是,我又回到班里,要求犯错同学主动来找我认错,但始终无人来。是不愿,还是不敢?
第二天,充卡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消费记录查到了。拿到记录后,一对比,嫌疑人便昭然若揭。真相大白后,我不但没有一丝破案后的成就感,反而充满了忧虑。怎么处理又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名单不能公布,纵容也不行,怎么办?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思前想后,我想好了对策。于是,在周五离校时,我在班上讲了破案的思路。最后我说:“我一个小小的老师尚能轻易破案,更何况警察呢?我想对那位犯了错的同学说几句。我知道你并没有从小何座位上拿饭卡,这说明你没有偷,并且事后又能把饭卡归还,说明你是个懂得反省的孩子。因为你的自我反省,我决定不把你的名字告诉任何一个人,但我需要你对此事做出补救:第一,你花了小何67元钱,下周必须归还,悄悄放到他的抽屉里也可以,放到我的办公桌上,让我转交也可以;第二,我要知道你对此事的态度,放学后,你或打电话,或发短信,或者给我写封不署名的信。”
当晚,我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我想,如果我是那个犯了错的同学,我应该会趁着没人的时候,把东西放到办公室。
第二天上班时,我的办公桌上果然有一封信,撕开后,里面有70元钱,和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老师,我错了,我当时看到卡上没有名字,以为那是一张废卡,于是去小卖部买东西试试,谢谢老师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看到这些,我很开心。但转念一想,此后那个犯了错的孩子估计每次见到我都不敢直视吧!怎么消除其心理障碍呢?突然间,我有了主意:不如来个善意的谎言吧!
我兴冲冲地拿着钱来到了教室,将它还给小何后,又用足以让那位犯了错的同学也能听到的声音对小何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没有去确认最后一步,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位同学是谁呢。”说到这里,我用眼角瞟了那位同学一眼,他因悔过而深深低垂的脑袋逐渐抬了起来。
至此,事情圆满解决。教师节我还收到了那个孩子的手工礼物!看来,对于偶犯错误但心存善念的孩子来说,善意的谎言也许比冰冷的惩罚更有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