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童书快乐面对面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应该有三次和童书的美丽邂逅,童年,初为父母,人生过半为了自己的时候。”所以,不论你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陪着孩子和最好的童书共度美好的时光,于你自己和孩子,都是人生幸福的事。
  记得,和儿子共读的第一本童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尽管儿子还是没有完全搞定吃喝拉撒的小班的年纪,但是我刚一读开头:“一条长长的,好像香肠似的‘嗯嗯’掉下来,糟糕的是,它刚好掉在小鼹鼠的头上……”没想妈妈会拿一本“嗯嗯”的书,这马上让不谙世事的孩子手舞足蹈,捧腹大笑。爆笑之后,孩子迫不及待地让我快讲。是谁?到底是谁呢?随着精美童书的一页页翻阅,一个个小动物轮番登场:飞在天上的鸽子、吃草的马、吃胡萝卜的野兔、刚睡醒的山羊、吃草的奶牛、趴着的猪、又肥又大的苍蝇,最后,还是在苍蝇的帮助下,终于查清原来是正在打瞌睡的大狗干的。小鼹鼠爬上狗的房子屋顶,终于以牙还牙,拉下一坨小小的、黑黑的“嗯嗯”,却把自己吓得钻回地底下去了。接下来轮到孩子翻书,说说这九种小动物了。因为有那么好玩的故事情境,不一会儿,孩子就能趣味盎然、乐此不疲地指认它们了。真不错!不过除了鼹鼠,这些本来就差不多是孩子已有的知识,而认识它们的便便,那就是新知识、新本领了!那么就图文结合,听妈妈再来讲一遍。这九种动物的“嗯嗯”是怎么样的?鸽子的是一团又白又湿的;马是一坨又大又圆的,像马铃薯一样,咚咚咚……野兔的是像豆子一样,哒哒哒;山羊的是一颗颗咖啡色的球;奶牛的好像一盘巧克力蛋糕;猪的是“噗”的一坨软软的……动物的“嗯嗯”形状各异,真是太搞笑、太有意思啦!那就让孩子也试着来说一说。像狗狗的“嗯嗯”呢?对!看童书要边听边记,这不在故事一开头就说过了吗?狗狗的“嗯嗯”是“一条长长的,像香肠似的”……
  饶有趣味地听完了故事,不想睡觉,那么就和孩子一起聊聊拉“嗯嗯”、拉粑粑的事儿吧!故事里谁不对呀?大狗,哦,还有鼹鼠好像也不对,它也乱拉“嗯嗯”。其他动物呢?都随地拉“嗯嗯”,可是他们是动物呀!那么小朋友如果乱拉呢?那就变成不懂事的小动物了。从第二天开始,儿子的热门话题就是动物的“嗯嗯”了,还尝试着用眼睛探索神奇的大自然。我告诉宝宝也要尝试着在平时说话时用“又……又……”“……像……”“……好像……”等词句。
  可见一本好的童书,它身上有许许多多密码,等着我们家长去发现,去引导。两年后,当我陪着大班的儿子,再次捧起《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时,孩子的神态仿佛说闭着眼睛都能把故事说下来。那么就来点新鲜的吧:“请你说说,鼹鼠分别是怎么询问(质问)各种小动物的。”孩子眨巴着眼睛,才发现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童书,其实还有空白点。书上的文字虽然沒有提及,但看看那图画实在是太生动了!鼹鼠一手叉着腰,瞪大眼睛,抬头问鸽子;鼹鼠一手藏在背后,一手指着问马;鼹鼠双手交叉,张大嘴巴问野兔;鼹鼠双手交叉,凑近身子问山羊;鼹鼠双手下垂,抬起头,恭恭敬敬问奶牛;鼹鼠的一只手指头简直戳到了猪的鼻孔里,大声问;鼹鼠一手托着下巴,走近问苍蝇。同样是问话,可是鼹鼠神态各异,只因是面对不同特质的对象。想办法看图说说,或者演一演,简直太生动传神啦!
  看看听听、看看说说、看看评评、补充说说、看后演演,让我们陪伴孩子和童书快乐面对面。
其他文献
衡量家庭教育之优劣,不该只考量孩子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不该只看孩子的学历、家产、职务、官阶等方面的成功,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家庭教育的产品或结果,即孩子本身,看其内心有无幸福感,成家立业后有无成就感。  之所以用看似虚无的感觉来衡量家庭教育,而非物质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是因为这两种感觉直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传统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其与孩子的内心直接相关,关系到孩子能否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能否循着
女儿深受父母疼爱,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1992年4月,黄萍萍出生在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克尔台乡一个普通家庭。因为是独生女,父母一直对她尽心呵护、百般溺爱。  2008年,黄萍萍读高中。学校与家相距70里,黄萍萍只好住校,每半个月回家一次。  女儿不在身边,黄德全、关淑琴夫妇免不了惦念,时常打电话给女儿嘘寒问暖。由于家里饲养奶牛,每年仅卖牛奶就有10多万元的收入,因此在吃穿上,他们从不没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