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反对意见的领导艺术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te51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之际,有人问:“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此话一出,当时多家报刊杂志纷纷转载,因为它再次验证了一个几乎大家都明白却又有很多领导者都容易犯的错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管理学上有句话,“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然而,在实际的为政、管理工作中,处理反对意见是门复杂的领导艺术。
  闻过则喜,欢迎下属提反对意见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高缭,他为人谨慎,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安安稳稳地做了三年官,从没有犯过什么错,这样谨慎的官员本应受到奖励,不料却被晏子辞退了。
  别人不解地问晏子,高缭鞍前马后侍奉您三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不仅没有给他职位,反而将他辞退了,这是道义允许的吗?
  晏子回答,我本是一个鄙陋的人,如同一块弯曲凸凹的木头,必须要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劈砍,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器物。但高缭呢,跟随我三年,看到我的过失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晏子当然不是“鄙陋”之人,他是齐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机敏、善变闻名于世,还留下过“晏子使楚”“死马杀人”等经典智慧故事。这样一个睿智的人还要别人不断给他指出过失,那是因为他认识到反对意见对人的帮助是巨大的。
  就像潘家铮所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这并非只是一句客套话,实际上,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意见,使三峡工程的施工更注重科学论证、更加完善。这些意见都成为了后来进行决策、规划、施工的“金玉良言”。
  宏大的三峡工程需要听取“反对意见”,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也应如此。因为传统的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式的一把手“一言堂”现象,不仅影响民主进程、阻碍法治进步,滋生个人腐败,还会极易造成决策失误,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从谏如流,认真汲取有益思想
  司马炎29岁因父亲司马昭去世而承袭王爵,30岁灭魏称帝,44岁灭吴统一天下,并开创了有名的“太康之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武果断的人物,在立储的问题上却出现重大失误。司马炎一共有26个儿子,其中不乏聪明睿智者,但自从长子司马轨夭折后,司马炎就选定次子司马衷作为太子。
  司马衷不谙世事,几乎朝野皆知。他吃饭时不爱惜粮食,师傅委婉地告诉他,碗中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耕作而来,眼下旱灾严重,百姓没有粮食吃都在忍饥挨饿呢。司马衷听后奇怪地问,百姓没有饭吃,为何不吃肉粥,搞得师傅哭笑不得。
  看到晋朝天下将要传给这样一个弱智之人,晋朝大臣十分着急,他们不断给司马炎进谏,希望司马炎更换太子,但司马炎就是不为所动。
  一次,尚书令卫瓘参加完皇家宴会之后,借着酒劲跪在龙椅下面说,有事要上奏。司马炎笑着问何事。20岁就做了曹魏尚书郎、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卫瓘并没有直接明说,而是故意欲言又止,接着又用手抚摸着龙椅喃喃自语,此座可惜!司马炎自然知道卫瓘的意思,但他没有接受,只是装糊涂地说,爱卿,你可真喝醉了。于是叫人把卫瓘扶下去了。
  在政治军事决策时,司马炎是勇于积极纳谏的。然而,在立储这件事上他没有能够积极纳谏,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弱智的司马衷,为后来的政变和司马家族被屠杀埋下了祸根。
  从古至今,司马炎现象在很多官员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面对下属的反对意见,他们能够认真听下去,甚至有时候还公开鼓励大家提出反对意见,但也就是听听而已,最后的结果常常如《资治通鉴》上所言“上不纳”。
  不纳,就如同白说,这会打消大家提意见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提什么有益的反对意见了。所以,对于反对意见,仅仅做到“喜闻”还不夠,还要有所行动,对反对意见认真分析、归纳,发现意见背后的智慧金矿,将其消化吸收,成为自己正确决策、合理执行的重要依据。
  沟通交流,融化坚冰求团结
  当108位好汉聚义水泊梁山,并排完座次之后,作为他们的首领,宋江开始考虑众兄弟的前途问题。继续落草梁山,会被世人嘲笑为“贼寇”,早晚一天也可能会被朝廷剿灭,为了兄弟们能够“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一把手宋江决定接受招安。
  重阳节那天,宋江乘着酒兴写了一首《满江红》,并要乐和当众吟唱。不料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时候,武松第一个站起来大喊:“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就连一切为宋江马首是瞻的李逵也站起来反对,还一脚将桌子踢翻。
  接受招安刚刚放出一点风声,就招到如此反对,这对宋江打击不小。他知道如果不掐掉这些反对招安的“刺头”,招安就别想顺利推进。于是宋江开始做这些反对者的思想工作。
  对于武松,宋江说:“兄弟,你也是個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宋江话里“改邪归正”颇值得玩味,也就是说咱们现在是“邪”的,只有招安了才能归正。武松是有正义感的,宋江的“正”包含了忠孝仁义、同心报国等大义,武松听后勉强屈服。
  李逵是个粗人,他对招安没有太多道义上的考虑,只是担心招安了没有现在自由痛快,这代表了一部分梁山好汉的想法。对此,宋江的处理也非常简单,他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他要用杀李逵来震慑众人。当然,也只是做做样子,不会真的杀李逵。
  抛开宋江接受招安正确与否不论,单就他给兄弟们做思想工作之举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在一个班子里,并不是所有的反对意见都是来自像魏征这样的忠贞之人,也不是所有反对意见都是来自像诸葛亮那样的有远见卓识之人,有时很多反对意见是来自固执,来自偏见,甚至来自于利益纠葛、嫉妒、排挤等阴暗心理。
  这些意见可能是幼稚的、不合理的,但它又确实在很多下属的头脑里存在。如果无视这些反对意见的存在,就可能像重阳节的宋江那样引起某些人公开反对,即使不反对,他们选择消极抵制,也会影响事情的顺利推进。
  所以面对这样的反对意见,一把手要像宋江那样,针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法子积极沟通交流,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消除心中块垒,使整个班子万众一心朝着阳光的方向前进。
其他文献
崇尚节俭、热衷创造财富、乐于慈善救助,正是这样看起来似乎对立的精神状态,却使得这个家族形成了在追逐物质之外的更高理念——正如老洛克菲勒所说,“财富是上帝的,而我们只是管家。”  3月20日,美国著名慈善家和亿万富翁大卫·洛克菲勒在睡眠中去世,享年101岁。《纽约时报》发表长篇讣告,说:“对于洛克菲勒这个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家族而言,大卫·洛克菲勒可能是最后一位在世界舞台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出色人物
期刊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明确方向.以湘西地区为例,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产业发展不强;乡风文明建设滞后,农村文化发展较弱;乡村治理主体单一,基层治理效能不高;乡村振兴人才不足,农村留人缺乏吸引等主要困境.为此,社会工作可以尝试以下介入路径回应湘西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乡风建设、基层治理、人才振兴方面的需要:聚焦特色产业,挖掘生态价值,打造绿色品牌;发挥党建引领,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培育多元主体,疏通民意渠道,提升干部素质;发掘在地人才,充分调动乡
新挑战:要协调利益关系,更要价值引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和社区党组织的基本功能都面临着挑战。总的来看,今天的社区党组织应有三大功能。  首先是政治领导。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开展向社区先进党员、党组织学习等,使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在基层实现。  利益协调也很重要。基层社区聚集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一方面大批“单位人”向“社会人”转移,单位体制下原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下岗工
期刊
陈旭留给外界的印象,似乎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法官,一个好父亲。然而,他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2016年1月,陈旭因年龄原因卸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旭在这个位置上,已坐了8年,遍观他的仕途,也几乎没有离开上海政法系统。  这样一个人物,却在退休后遇到了麻烦。举报他的网帖不断,举报者有律师、商人和副部级离休干部。陈旭的许多部下、朋友,也在2016年相继接受调查。甚至一些级别并不高的上海政法系统干
期刊
虽然9月的新学期看似遥远,但不少准备让孩子上幼儿园的父母已经摩拳擦掌,其中不乏瞄准“贵族式”教育的家长。这些高端幼儿园一年学费少则数万元,多则20万元,不仅入园需要“排队”,还有家长面试环节。  这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孟母”們为了娃儿能在好的环境中学习,有钱还不够,还得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真是“痛并快乐着”。  谈话:最注重两种能力  作为面试的重要环节,谈话从十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这段时间里,
期刊
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福溪村是我国南方地区保护较为完整的瑶族古村落,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福溪村拥有许多传统古建筑,其中包括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马殷庙和风雨桥,这些古建筑极具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福溪村古村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着基础设施简陋、专业人才稀缺、规划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平衡保护与开发、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和扶持功能、加强与古村建筑相关产业的开发等策略,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乡村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