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为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由经济薄弱、农村落后的“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第一方阵”,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城镇化提供巨大内需空间, 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为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由经济薄弱、农村落后的“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第一方阵”,不少发展指标挤进了江苏“第一方阵”,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引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不断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化城镇发展规划体系,遵循先规划后经营、先拆迁后出让、先完善功能做优环境后开发建设的原则,全面提升城镇能级,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奋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先后高起点编制和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民集居区修建性详规、城镇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全面推进城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核心区和多业态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功能业态,初步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者相融的城乡规划体系,镇区控规编制覆盖率达80%以上,努力使城市和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加快构建起“中心城区(港区)—重点镇—一般镇—农村新社区(居民点)”梯次分明、发展有序的四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培育“双城”特色鲜明、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规模适度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坚持以能级提升为目标。依据城市规划,全力推进招商建市、招商建镇,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农民集居区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引导和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参与城镇开发建设。中心城市按照2012年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定位,加快城市路网框架、中央商务区、休闲商务区建设,推进老城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拆迁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辐射能力;如港新城按照2012年20万人口规模,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功能配套建设,形成与主城区“哑铃式”经济发展格局。
以新型工业化为“火车头”,拉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迅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85%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为实现城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突出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中布局。近年来,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先后高起点修订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总体规划,编制了22个特色专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和水、电、路、气等各项专业规划,制定十大产业以及目标千百亿规模重点企业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快速集聚,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十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占规模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份额超过全市95%以上,亿元企业突破200家,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突出载体打造,提升产业综合承载力。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坚持载体先行的理念,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80多亿元倾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大沿江主体功能区和各镇生态工业集中区,以优良的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集船舶动力、推进、导航系统的韩国、欧洲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以中海油、德源高科、日本丸红为龙头的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以神马科技为龙头的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集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科技孵化的科技城(软件园)、元升太阳能产业园等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初现雏形,沿江主体功能区建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优势充分彰显。突出龙头培育,带动企业集群壮大。始终坚持以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为核心,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以农业现代化为“助推器”,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平台,“三大合作”为载体,土地流转为抓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使更多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实基础。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龙头,以“三集中”和“万顷良田”工程为抓手,加快农业的高效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致力培大育强优质稻米、花木盆景、栽桑养蚕、优质畜禽、生态果蔬、旅游农业等六大十亿产业板快,推动高效主导产业规模扩张。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商品化。大力吸引“三资”投入项目农业,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农业协会、合作社为龙头,推进品种、技术、质量、管理和销售“五个统一”,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着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长寿农业品牌。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化。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依托,全面建立镇村土地流转中心和服务站,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向优质农业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集中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设施农业园区发展,提高农民的土地资产性收益。创新设施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促进设施农业基地与学校、企业、大超市及大市场对接,实现设施农业快速扩张。
(作者为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
城镇化提供巨大内需空间, 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为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由经济薄弱、农村落后的“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第一方阵”,不少发展指标挤进了江苏“第一方阵”,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引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不断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化城镇发展规划体系,遵循先规划后经营、先拆迁后出让、先完善功能做优环境后开发建设的原则,全面提升城镇能级,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奋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先后高起点编制和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民集居区修建性详规、城镇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全面推进城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核心区和多业态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功能业态,初步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者相融的城乡规划体系,镇区控规编制覆盖率达80%以上,努力使城市和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加快构建起“中心城区(港区)—重点镇—一般镇—农村新社区(居民点)”梯次分明、发展有序的四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培育“双城”特色鲜明、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规模适度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坚持以能级提升为目标。依据城市规划,全力推进招商建市、招商建镇,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农民集居区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引导和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参与城镇开发建设。中心城市按照2012年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定位,加快城市路网框架、中央商务区、休闲商务区建设,推进老城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拆迁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辐射能力;如港新城按照2012年20万人口规模,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功能配套建设,形成与主城区“哑铃式”经济发展格局。
以新型工业化为“火车头”,拉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迅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85%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为实现城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突出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中布局。近年来,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先后高起点修订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总体规划,编制了22个特色专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和水、电、路、气等各项专业规划,制定十大产业以及目标千百亿规模重点企业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快速集聚,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十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占规模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份额超过全市95%以上,亿元企业突破200家,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突出载体打造,提升产业综合承载力。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坚持载体先行的理念,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80多亿元倾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大沿江主体功能区和各镇生态工业集中区,以优良的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集船舶动力、推进、导航系统的韩国、欧洲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以中海油、德源高科、日本丸红为龙头的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以神马科技为龙头的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集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科技孵化的科技城(软件园)、元升太阳能产业园等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初现雏形,沿江主体功能区建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优势充分彰显。突出龙头培育,带动企业集群壮大。始终坚持以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为核心,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以农业现代化为“助推器”,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平台,“三大合作”为载体,土地流转为抓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使更多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实基础。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龙头,以“三集中”和“万顷良田”工程为抓手,加快农业的高效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致力培大育强优质稻米、花木盆景、栽桑养蚕、优质畜禽、生态果蔬、旅游农业等六大十亿产业板快,推动高效主导产业规模扩张。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商品化。大力吸引“三资”投入项目农业,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农业协会、合作社为龙头,推进品种、技术、质量、管理和销售“五个统一”,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着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长寿农业品牌。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化。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依托,全面建立镇村土地流转中心和服务站,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向优质农业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集中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设施农业园区发展,提高农民的土地资产性收益。创新设施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促进设施农业基地与学校、企业、大超市及大市场对接,实现设施农业快速扩张。
(作者为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