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情感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浅谈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将情感教育引入到课堂中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师教学中的主导情绪状态”“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及其流露”“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营造课堂积极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五种有效方法建构情感课堂,大大促进学生的情感输入和输出,提升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备受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推崇。同时,理论和实践同时说明这一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教学标准,有利于培育建设祖国的人才。这一教育模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环节中也是充分结合学生自己的情感、性格和特点等进行教学指导。由此,促进学生自我的提高和进步。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一模式应该被合理地引入到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教师在教學中的主导情绪状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科书为媒介进行双边交流,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主导情绪状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其自身的情感状态是师生进行全面的情感互动的关键条件之一,所以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可以说,这种情感是当前高中教育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动力。这种主导的情绪状态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由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自己的学生,通过情感的教育来促进知识的传播,以教师的情感来促进学生的情感。这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在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保证自己对所讲内容的充分理解,比如教师要感受到《赤壁赋》的乐观豁达;《荷塘月色》的喜悦哀愁;《小狗包弟》的忏悔歉疚;《烛之武退秦师》的爱国情怀。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感知力,及时感受到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以及作者对自然和世界的领悟和感受。总之,文章是有情物,需要教师体会其中要义,并将之传达。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情绪调节
  教学活动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活动,教师作为其中的主导者难免遇到一些问题,甚至是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等,所以在真实的教育环节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正确地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等,比如应该带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去进行教育活动,也要时刻怀着一颗爱心去关注自己的学生,不应该被挫折和问题等打败。这是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之外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展现,在情感教育中,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中学习,有利于教师用爱的阳光滋养学生的心田,并且是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被自己的情绪打动。高中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所以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学生可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滋润学生的心田,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一个不会自我情绪调节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教师的理智和理性的。一个不会表达爱的教师也不会让学生产生接纳感和安全感,也不会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
  三、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及其流露
  一位不喜欢自己学科的教师,是不会倾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学生着想的,所以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以情感教育见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自己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化作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注意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爱意,让学生在教育的活动中感受到教师自身的热情和信心,由此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这种对于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也会让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对于职业的热爱也很容易转化成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这种爱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获得学习的信心,情感具有迁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向上,会传染到自己的学生,并且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理想目标,这也是高中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情感保证。
  四、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
  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我们当前要想恰当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时刻端正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观念。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引导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会使得自己的情感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课程改革要想获得预期的目标,就要以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的理念,摒除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及摒除应试教育的固有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完全尊重学生自身的情感诉求,而不仅仅是关注知识传播和扩散。同时,在课程中,教师自身丰富和深厚的情感本身就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素材。语文教师自身的观念也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快速地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和真正的情感价值,丰富学生文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学生接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强调学生自身自觉地接受积极能量的影响。
  五、营造课堂积极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评价要素还是在于学生所参与的课堂氛围,所以在情感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为自己营造活跃积极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学效果才会优质。这种氛围的产生还是要依靠教师利用自己真诚的情感态度去营造和谐和民主、公平和平等、活跃和互动的优良课程环境,教师不但要以自己正面积极的态度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学生,还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情感感染力的同时,多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自己的学生多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脑筋,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迸发出教学的火花,产生更好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在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于主流的看法和想法时,教师一定不能够不分青红皂白训斥自己的学生,相反应当对自己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冲破自己思想的“禁区”,勇敢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实践也说明只有更为包容地去探索更为广泛、更深层次的领域,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素养都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
  总之,情感教学策略需要语文教师全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到自己的教学对象。不言而喻,这一情感教学的理念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师不懈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懈地找寻自己的价值。而积极有效的情感教学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丽.情感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下旬,2018(11).
  [2]梁献堂.高中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情感教学的方法解读[J].教育界,2017(34).
  [3]陈博.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及实施[J].读书文摘,2017(20).
  [4]丁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感表达的问题研究[J].数码设计(下),2018(3).
  [5]李芳菲.品读情感,赏析唯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学习心得[J].青春岁月,2019(4).
  [6]李金萍.与学生一起追逐“真善美”——高中语文情感教学探讨[J].发现(教育版),2017(1).
  作者简介:曹鑫,1982年生,江苏南通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情感交往型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积极引进西方文化。随着西方文化的流入,我国文化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人开始崇洋媚外,觉得外国的节日要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更“高大上”,传统节日文化的逐渐淡薄对我国未来的文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鼓励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平时的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西方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小学语文教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依赖青少年的,“少年强,则国家强”。对其教育所涉及的领域是较为广泛的,如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等原因。作为一名当代语文教师,应在自身教育环节把好关,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文本资源,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塑造小学生的人格,使小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及进步,以期在未来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本文着重探讨挖掘小学语文文本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
【摘要】体育是一门以运动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体育老师和学生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体育教师要找准在教学的定位,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策略。本文将基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分析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和产生的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实效的目标。  【关键词】和谐师生;
【摘要】在社会不断地发展中,社会各界对初中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显得稍微枯燥一些,学生对很多文章、诗词的感觉都是生涩难懂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很大程度解决了初中生学习枯燥的问题。本文就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其中展开分析,并且提出几点改进的方式,以期二者的融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应将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和校外体育家庭作业布置的科学有机结合作为良好配合,这样有助于构建中学生校内外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的体育运动认知实践良性循环体系。  关键词:现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1、初一学生体育教学的充实和完善,促进与提高的实践探索  1.1开学两周内,考查学生素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以查漏补缺  每年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