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不同年龄段孕妇妊娠期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年龄对孕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北京市围产保健管理登记卡的资料进行分析,共纳入有分娩年龄信息的孕妇263 157例,按照孕妇的年龄共分为5组,(1)2组适龄孕妇:分娩年龄为18~34岁的适龄孕妇共219 563例(83.43%,219 563/263 157),其中≤ 29岁组122 735例(46.64%,122 735/263 157)及30~34岁组96 828例(36.79%,96 828/263 157);(2)3组高龄孕妇:分娩年龄≥35岁的高龄孕妇共43 594例(16.57%,43 594/263 157),其中35~39岁组37 395例(14.21%,37 395/263 157)、40~44岁组5 790例(2.20%,5 790/263 157)及≥ 45岁组409例(0.16%,409/263 157),采用趋势χ2检验及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孕妇高危妊娠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析孕妇的年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1)总体高危妊娠的发生率:高龄孕妇高危妊娠的总发生率为67.83%(29 571/43 594),适龄孕妇为56.73%(124 550/219 5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848.91,P<0.000)。高龄孕妇严重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7.64%(3 329/43 594),适龄孕妇为6.18%(13 571/219 5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1,P<0.000)。高龄孕妇极严重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1.76%(769/43 594),适龄孕妇为0.84%(1 838/219 5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8,P<0.000)。(2)5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的比较:≤29岁组、30~34岁组、35~39岁组、40~44岁组及≥45岁组孕妇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总体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也增加(分别为53.28%、61.09%、67.41%、70.09%、74.57%),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3 165.72,P<0.000)。5组孕妇极严重高危妊娠、严重高危妊娠、一般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均增加(分别为0.66%、1.06%、1.66%、2.35%、2.93%;5.77%、6.70%、7.48%、8.34%、11.49%;46.84%、53.34%、58.26%、59.40%、60.15%),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18.31,P<0.000;趋势χ2= 422.20,P<0.000;趋势χ2=1 947.51,P<0.000)。(3)5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比较:5组孕妇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5.54%,6.85%,8.77%,9.90%,18.09%;趋势χ2= 674.57,P<0.000),围产儿死亡、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也均增加(分别为趋势χ2=34.79,P<0.000;趋势χ2=692.87,P<0.000;趋势χ2=379.20,P<0.000)。(4)logistic多因素分析:考虑辅助生殖技术与多胎妊娠的影响,5组孕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仍增加(P<0.000)。

结论

孕妇高龄对其妊娠期健康状况及妊娠结局均存在影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均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高,应重视高龄孕妇的妊娠期管理,尤其应重视年龄≥40岁的高龄孕妇的围产保健。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Verheij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特点。方法对2017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Verhei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Verheij syndrome""PUF60"和"Verheij综合征""PUF60基因"为检索词,分别检索2018年1月前的PubMed、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
期刊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况调查。分析2016年9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患儿年龄、标本种类和月份分布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性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到6 200株肺炎链球菌,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95.1%(5 876/6 177),血液标本2.2%(136/
期刊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肿瘤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64例中位年龄9岁3月龄(出生~16岁1月龄)甲状腺占位性疾病患儿(男孩60例,女孩104例)进行病历资料收集,对其中62例甲状腺癌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随访。结果2006年7月至2017年12月甲状腺癌占住院登记的甲状腺占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总结北京儿童医院成熟B细胞淋巴瘤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6例年龄≤18岁的初治伯基特淋巴瘤病例,剔除3例因放弃治疗出组病例后,183例按照北京儿童医院高剂量短疗程的改良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MB)89方案分层治疗(危险度A组1例,B组59例,C组123例),C组中97例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ITGB2新发突变所致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1型的致病机制。方法患儿 女,11岁,因反复发热于2014年8月收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白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水平;以全外显子基因二代测序明确突变基因;软件预测突变致病性;构建含野生型及突变型ITGB2基因的载体,分别比较野生型蛋白与突变型蛋白的稳定性及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患儿临床表现(反复感染发热、牙槽嵴低平、牙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2(NFκB2)基因突变致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的临床、免疫学及分子特征。方法分析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NFκB2基因失功能突变致CVID患儿的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免疫功能、分子特征、治疗及随访,并以"NFκB2""免疫缺陷"为检索词,检索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岁2月龄,自生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