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特产”——麝牛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牦牛我们都知道,可麝(shè)牛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啦。它是正宗的北极“特产”,而且“牛”如其名,身上有一种麝香的味道。这种牛身高约1.5米,体长2米到2.5米,体重可达400千克。它们的重量主要集中在有肉峰的前半身,显得格外矫健有力。
  无论公牛母牛,麝牛的头上都长着一对坚硬而永不脱落的犄角,尖利的角尖则向上翘起,像一把钢叉,让人望而生畏。它们全身还披挂着长长的毛发,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绒球。这身毛发虽然可以帮助它们抵御严寒,但也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因为北极的天气非常多变,即使在隆冬季节,温暖的气流有时也能带来一场大雨。下完雨后,寒风一吹,挂在毛发上的水就会渐渐冻成一层厚厚的冰甲,把它们变成了一块块“冻牛肉”,卧在地上动弹不得。
  虽说看上去很强壮,但实际上,麝牛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的一天过得特别悠闲:溜达饿了,就停下来吃一点食物,然后就躺在地上“细嚼慢咽”,不一会儿便打起瞌睡来。等稍微清醒时,接着再向前走一段,之后再吃食物、反刍(chú)、打瞌睡……看上去虽然懒得像猪一样,但这其实也是环境所决定的:在寒冷的北极,想吃上一口草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减少运动既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又可降低对食物的需求。这就成了麝牛的生存之道。
  夏季,麝牛主要以新鲜野草为食,从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小溪、池塘、河流中饮水。冬季,麝牛只能吃到少量从雪下挖出的苔藓和干草叶,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身体需要,而且可以降低能量的流失。据报道,由于麝牛保持能量的效率极高,所以它所需的食物仅是体重相同的普通牛所需的1/6。
  麝牛的社会生活也十分有趣。它们习惯于群居。在遇到天敌北极狼和北极熊时,它们不会像野牛那样惊慌地乱跑,而是由成年的公牛和母牛冲上高地,肩并肩把小牛犊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脸朝外,低下头,虎视眈(dān)眈地面对着敌人,让敌人无计可施。有时麝牛也会冲出防御圈,主动发起进攻。
  但是,和北极的大部分动物一样,当人类来到北极之后,麝牛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更倒霉的是,面对挥舞着枪支的欧洲人时,麝牛的防御体系不仅成了废物,而且比四散溃逃还要糟糕——很快,猎人们就掌握了猎杀麝牛的“秘诀”:他们先派出猎狗追赶麝牛,等麝牛愤怒地组成防御圈、准备决一死战时,便一个挨一个地用枪将它们射杀,几乎不会失手。
  1865年左右,美国阿拉斯加的最后一头麝牛被杀死。从1902~1909年,美国探险家、海军少将比利在率领探险队向北极进军的路上,共捕杀了约600头麝牛作为食物。如果不是加拿大政府在1917年及时通过法律,禁止捕杀麝牛的话,麝牛可能就此灭绝了。1930年,由美国国会提供资金,从格陵兰运来34头麝牛重新引进到阿拉斯加,并成立了保护区。幸好麝牛的繁殖速度比较快。目前,在阿拉斯加大约已有3000头麝牛,在全世界大约有8万头,它们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濒危动物了。
其他文献
只要我们的身体还在地球上,就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那么,在地球上要到哪里去找一个“没有重力”的地方,来让宇航员“实习”自己在失重情况下的行动呢?  嗯,在一些科幻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无重力实验室”,难道……好吧,现在小编就来给你揭开传说中神秘的“失重训练营”的面纱。不过,看完了“真相”之后,可别太震惊啦!  好啦,可以睁开眼睛啦——哇,怎么是这么大的一个水池子啊?这跟失重有啥关系?  哼哼,
俄罗斯库尔茨克地区的铁矿有着极其丰富的蕴藏量。但这个大铁矿的发现,不是有意勘探的结果,而是因一次偶然的旅游;发现它的存在的,也不是依靠高级的探矿仪器,而是一只平平常常的指南针。  那是在1874年,一天,俄罗斯物理学家斯米尔诺夫到库尔茨克地区旅游。他随身带着一只小巧的指南针。走着走着,当来到某一地点,他拿出指南针测定方向时,只见指南针凝固不动了,死死地定在一个方向上。他觉得很奇怪,以为指南针出了毛
我们《百科探秘》的小编也知道,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学校就是个很没意思、很没意思的地方,上学呢,也是个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如果是去下面这些“古怪”学校的话,是不是就能提起你上学的兴趣了呢?  超人高校  如果你是超人,上普通的学校肯定会很不自在:上体育课跑个步,一不小心就会破世界纪录;跳个高,一使劲就蹦到月亮上去了……看来,还真得找个专业的学校,让你既可以尽情地施展超能力,又不用担心被同学当成怪物
黑与白是最简单、纯粹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永恒与稳定。黑白的世界从来不会单调——黑白琴键能弹奏出优美的歌曲、黑白棋子能博弈出人生哲学……黑白双色也可以成就美好画卷,篆刻和版画就是其中代表。  说到篆刻、版画,就不得不说说南宁市武鸣区武鸣中学(以下简称武鸣中学)的篆刻版画艺术工作坊了。这个工作坊有许多漂亮的篆刻和版画作品,棉花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展示会上就见识过了,本期咱们就去了解了解这个工作坊吧!  2
很久以前我就见过你,  那天天空清澈如洗。  我站在岔路口为自己的流浪计划兴奋,  我走了很远很远,成了伟大的探险家。  你经过我,轻盈地洒下点点蜜汁。  你扇动翅膀越飞越远,没有看到后来妈妈拥抱我时的温暖。  那时,  你是好心的蜜蜂,我是春天里弄丢了自己的小蚂蚁。    很久以前我就见过你,  那是一个夏天,在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里,  你很美,像一只欢快的小鹿。  你打量着我,帮我整理了落满灰尘
1  真的,我很喜欢长篇小说《他乡》。而且,我相信,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新世纪以来,对于当代文学史和付秀莹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作品。尽管这是付秀莹继《陌上》之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但已经充分展现出了她的小说诗学特征。尽管,《陌上》与《他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陌上》是《他乡》的前史,中国成千上万个乡村中代表,芳村的姑娘翟小梨,作为“外省人”,通过高考上学走进城市、嫁入城市,进而通过业余自学考
奇迹并不存在
期刊
北极狐是北极草原上真正的主人,它们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在毛皮商人们到达北极之前,这些狐狸们真是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虽然看起来北极只是一片荒凉的冰原,但对北极狐来说,食物还是非常充足的。它们靠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甚至在海边捞取被海浪冲上来的鱿鱼、螃蟹就可以充饥。到了秋天,它们也会到草丛中寻找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需的维生素。  然而,北极狐最主要的食物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
“无所不知先生”  1951年9月30日,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的卡尔古利市。他从小就是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当他才3岁的时候,就表现得好像什么都懂。上学的时候,如果听不懂老师的课,他就会想:“这是个坏老师,讲得一点都不好。”  同时,小马歇尔还一直是妈妈眼中的“麻烦的孩子”。有一次,他用螺丝刀拆开祖母的一块表,然后试图把零件都装回去,结果最后“多出来”好几个零件,当然表也就此报废了。玩得最出
中国家兔和中国的野兔在动物分类上是不同属的动物。家兔祖先属于穴兔属,它们是穴居的,在地下挖掘彼此相连的隧道,产仔于洞穴,初生幼仔裸露无毛,闭眼,不出声,也不会行动,直到生活一周后,才睁眼活动、长出毛来;而野兔妊娠期是家兔的一倍,在旷野产仔,仔兔生下来就有毛,睁眼,生后几分钟之内就能跑,腿比一般穴兔长,在跑时能远跳,在旷野中生活,不会打洞穴居,人工饲养很难养活,即使养活也难以繁殖。  凡是家养动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