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有一个不错的女伴,我们暂且把她称作雪梨。我们以前住得很近,她常来我家和我聊天。雪梨比我大五岁,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孩,神情忧郁,有一张十分显眼的紫红色的嘴唇。当时我们住在一条巷子的深处,在一个拐弯口有一户人家种了许多神秘的植物,奇形怪状,还养了一只神情古怪的猫。雪梨很喜欢那个破烂的小庭园,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后来才知道,当时14岁的她爱上了那家的男青年。
   下雨的时候小巷的路面会形成沼泽般的形状,不知名的藤蔓植物从墙头垂下来,黄昏的稀薄光芒使它们发出颓败的气息。雪梨坐在拐角的小院子里,听那个男孩拉琴。那是一个身材瘦长的男青年,沉默寡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上学、做了什么工作、去了哪里、过怎样的生活。雪梨从他的门口给他塞进一封信。这事发生在那男孩搬离小巷之前几天。后来再没有在那个拐弯口听到提琴声。藤蔓植物慢慢枯萎,总是作出古怪笑容的猫也不见了。
   雪梨去北京上了大学。她学俄语。从那之后她成为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女人,再后来又蜕变为苏联时代的少女,穿着苏俄风格的格子连衣裙,写普希金风格的诗歌、屠格涅夫式的散文和小说。她常给我写信,用漂亮的楷体字,淡绿色的信笺。一直持续到她喜欢上一个较为年长的男人。打那之后,她不给我写信,只给那个男人写信。
   当时雪梨大学毕业,回X城,在一家报社工作。我正读高三,是一个目光猥琐、身材瘦削的女高中生。那个男人任职于另一报社,已婚,有个上小学的女儿。雪梨对他一见钟情。以我当时的眼光,我觉得那个老男人一无是处,好在我现在也大学毕业、在医院工作、对男人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深刻理解了那男人的魅力。只要我在X城,雪梨就会来找我,坐在我的书桌上,晃荡着脚丫子,跟我讲他和她的事情。
   她见到他的时候,他站在X大学的湖边树林里看书。当时雪梨为了到X大学图书馆借一本俄罗斯当代文学评论的书,在X大里到处乱转。那个时候正是春天,木棉花盛开,湖边还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花,湖边的霞光染在嫩绿的草地上,铺洒开来,一直蔓延到他的脚下。她看到他抬起头来,那目光带着一种古老的温柔与迷茫。他身材修长,穿着一件在任何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身上都可以看到的浅蓝色衬衫,一条藏青色的西裤,皮带束在衣服外面,勾勒出他漂亮的腰线和腿线。雪梨由此判断他一定还有一件外套,只是春天湿热的水汽让他把它脱掉了。
   雪梨喜欢匀称、修长的男性身材,不喜欢过分明显的肌肉,在强壮与清瘦之间,她偏爱后者。她看到他站在那里,双手捧着那本书,双腿颀长,站成一个轻松的姿势。雪梨最喜欢的是他的腰。她一向喜欢男人漂亮的腰线。她觉得衬衫下隐藏的是一个细且柔韧的腰部。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诱惑。不得不插一句:经她启蒙,我也认为这很美。
   他的外套随意地扔在草地上。雪梨走了过去。她仰起头,在暮色中吃力地看着他的脸。他的五官较为普通,长着一张圆脸。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大眼睛,虽然并不十分动人,但透出一种宁静的褐色光芒。雪梨对他说:“请问,图书馆怎么走?”
   春天时常是在不经意的时间里降临的。雪梨清醒地意识到,她爱上他了。她的爱非常狂热。在他之前她曾爱过其他的男人,但没有哪个人像他这样。他缄默,克制,目光温顺。看到他,她就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又惊又喜的感觉。她主动认识他,走近他,但他并不给她机会。有几个女人同时爱他。雪梨常说,有一个比她美很多,还有一个比她丑很多,另外的几个则在外形上不相上下。她们的相处十分和平,谁也不排挤谁。就像共同追求一位高贵的淑女的骑士一样,几个女人甚至常常在同个时间出现在同样的地方。她们都在形式上或本质上、或多或少地喜欢文学,她们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某些东西。具体讨论什么,不得而知。而这个男人,至少在雪梨看来,并未对她们中的任何一个有较为亲密的举动。你可以说他是一个狡猾而深藏不露的高手,也可以说他是一个一无所知的笨蛋。
   时间就这样过去。雪梨在爱与不爱之间焦灼着。她的事业较为顺利,工资不算低,买了套小房子,还出了一本没有名气的书,养了一只廉价的猫,这只猫就像屠格涅夫笔下的“天文学家”一样,是一只常常强露假笑的动物。一切很顺利,直到有一天雪梨来告诉我,他爱上了她。
   那段时间的雪梨真的非常幸福。简直是我所见过的一个女人所处的最为幸福的状态。她写温柔如清晨花瓣上的露水一般的诗歌,唱夜幕初上时暗黄的路灯一样慵懒而暖和的歌曲。她被他遥远而静默的爱情彻底击垮了。这是来之不易的东西,她为此付出了许多,因此非常珍惜。她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人能比她更幸福。在那个时候我相当羡慕她。我能想象那样一双黑色的眼睛,能想象它们不声不响的凝视,就好像那谁的诗歌里写的,千年之后的眼睛。反正我是没有见过这样的目光停留在我身上。
   那个男人在整个故事里始终是静默的。我所听到他所说的话,都是他用笔写在纸上的。他像一个天主教徒一样看重缄默的力量。雪梨似乎热爱这种缄默,热爱他那双宁静而明亮的眼睛,热爱他笑起来浅浅的梨窝。她试图和他发生关系,但他似乎拒绝了,要么就是没能理解她的意思。这让她非常失望,甚至产生怀疑。不过最后爱情还是打消了她的顾虑。他们甚至连身体接触都很少。他较为喜欢的动作,是像兄长一样宠溺地拍拍她的额头。他依然恪守着他的静默。雪梨的脑子里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坐在他的窗台前,听隔壁的小提琴声。他的窗台爬满了藤蔓植物。
   爱他的女人们感到嫉妒。她们刻薄地对待雪梨,并把她排斥在她们的学术交流之外。她并不在意,孤独地爱慕着他的静默。他也静默地爱着她。她说有一次见到他的眼泪。她忘不了那个初夏的夜晚,湿气从泥土中冒出来,草丛后传来夏虫欣喜的叫声,夜来香害羞地爬上他的窗台。她忘不了他淡淡的笑容,那双迷人的褐色眼睛。生活中的一切都比她想象中的更美。他是那样寂静,寂静地等着她的到来,然后举起明灯照亮她归去的道路。
   故事的结局显而易见并不愉快。雪梨不声不响地离开了X城,去俄罗斯留学。在那里,她皈依了东正教。她走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三年之后我见到她,是她已经回到了X城。她不再工作,神情恍惚,穿着漂亮的苏联式的格子连衣裙,走在小巷子的石子路上。她的嘴里常常说着听不懂的语言,也许是俄语,也许是其他什么。有一次她来我的医院找我,我请她吃了鳗鱼炒饭。她对我说:“永远都要提防男人的爱。太美好,所以要提防。”然后她就走了。
   之后没有再见到她,过了几个月听说她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强制治疗。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弄明白,对我说那句话的时候,她到底是神志正常,还是已经发疯。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不太可能。我没有去精神病院看她。我向来讨厌那个地方,好像带有宗教时期的恶臭。我倒是见到过那个男人,他还是那么安静,温暖而沉默的褐色眼睛。那双眼睛如她所说,好像沉浸在无尽的岁月里。我见到他轻轻地笑,笑容里也满是寂静。
   我常常想,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相比起雪梨,我是更幸运,还是更不幸呢?我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一步一个脚印,相信脚踏实地就能有所作为,待人宽厚,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奔波在亲人、朋友、同事和同学之间,谈波澜不惊的恋爱,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人生是好的。但很显然,并没有那么好。那么长的历史,那么悠久的记忆,那么遥远的褐色眼睛。我也许稍微了解了自己,但永远无法了解我们的世界。
   我珍藏着雪梨当时来医院找我的时候寄在我这里的几样东西:她和他去郊游的时候摘的一小束野花——现在已经成了花干,不过还是有淡淡的芳香;他的一把口琴;她摘抄给他的俄罗斯诗歌,应该是从许多诗人的诗歌中杂乱无章地挑选出来的。不知何故,并未寄出。
  (作者系福建省协和医院血液科研究生)
其他文献
[案例]    方芳是个漂亮的姑娘,追求的人很多,她几经筛选仍然有两个小伙子难以取舍。一个是外企的业务经理,高大帅气,事业有成;一个是方芳的同事,在IT部门干技术活,精明干练,前途无量。可是,由于两次“加班事件”,两个人都被方芳踹了!  第一次是外企经理周末要加班,打来电话向方芳请假。方芳一口回绝:“不行!说好要去逛街看电影的!”  外企经理苦苦哀求:“这笔业务很重要,老板说了,这笔业务成了就给我
期刊
最近收到了不少读者发来的邮件和明信片,提议借我们杂志的平台广交天下好友。这种另类的交际方式虽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小编我还是会满足大家的要求,专门开辟“交友留言板”。老朋友大朋友小朋友们都可以写信或发邮件至partyjj@sina.com,任何“疑难杂症”都会得到快速解决哦。    派对如律令派对交际中女士应遵守的四大准则    ■适度赞美  女人吝啬对女人的赞美,在派对场合中也很难与“同类”交际
期刊
等一个晴天,风尘仆仆地临窗而坐。你很难想象,对面笑容温和的大男孩王莼栋,竟曾连续两年被微软授予“全球最杰出软件工程师”;而如今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白领的王莼栋,令人更加难以预料的是,他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若干年。  25岁,生命绽放最耀眼的季节,你可以选择逍遥人生,抑或血泪奋斗。而王莼栋,则自嘲打从十几年前“结识”电脑起,就注定是个“天生劳碌命”。在这些看似简单的“0”和“1”组成的世界里
期刊
原文作者为Asoka Selvarajah,一位来自印度的作家和心理学博士,也是活跃在人类个性发展及潜能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Asoka Selvarajah自始至终在帮助人们发掘并实现自身最大的潜能,加深他们对精神世界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如何寻找灵魂深处真正的快乐。  本篇译文是他众多演讲作品之一,用巧妙的比喻来阐述“坚持”和“放弃”的重要意义,给听众们更;的是理解和反思。  [编者注]  从伦敦搬
期刊
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年时最初的人生体验,已经不知不觉、深深印在了我们记忆当中,它好像一张地图,指引着我们去寻找与重温。比如,妈妈的怀抱带来的温暖、爸爸宽厚的臂膀带来的安全、老师的表扬带来的满足、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带来的轻松愉悦……而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和社交关系的发展,我们又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而升学、搬迁、移居等等生活中的空间变化,又让我们疏淡甚至失去了与老友的联络,让我们越来越渴望找到一个心理上的安
期刊
刘德华的疯狂粉丝杨丽娟的行为,不能不说是中国某些“粉丝”族的一大悲剧,杨丽娟就是这些悲剧的代表人物。她的人生闹剧,在追星族起了一个警示作用。类似杨丽娟的单相思,在生活里也不少见。本以为社会开放了,恋爱自由了,单相思应该绝迹了,想不到,仍然“相思成灾”!    一、水性杨花的“念头”    个案:小君在电话那头,怯怯地问我:一年中变换3个单恋情人,是不是有点问题?从16岁开始,小君就开始“暗暗喜欢”
期刊
作者简介: 男,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湖南湘潭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在校即发表文章,毕业后在江西省崇仁县中华山煤矿(5年,秘书、技术员)、崇仁县广播电台(2个月,编辑、记者)、崇仁县委宣传部(5年,新闻干事,负责当地对外宣传,期间自学过哈佛商学院MBA教程)、江西南昌《家庭百事通》杂志(2个月,编辑)、江苏《昆山日报》社(近3年,跑农业条线的记者)工作,2005年6月调昆山市农业局任党政办
期刊
六年前,我考取了京城一所梦寐以求的著名大学,在那里邂逅了我心爱的姑娘小灵,我们相知、相爱。转眼就大学毕业了,命运之手却把我们分开了,小灵回了她的家乡南京,我却来到了深圳。  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两年半的恋爱并不算很长。朋友们都对我说别相信学校里的初恋,那是真正的爱情吗?可能只是一时的激情吧,而激情过后却又留下什么呢?留下的只有“无奈”。但我相信小灵是真的爱我,而我的付出也一定会有回报,她给我的誓言
期刊
蒙曼,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因主讲“武则天系列”而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蒙曼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解读唐史,评说武则天,不仅激发了广大听众对一代女皇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人们对唐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和认识。蒙曼讲解历史,精彩纷呈;评说人物,妙语连珠,充分展示了一位学者和教师的独特史观和高超口才。    一、设问——精确的导入语    蒙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会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去讲
期刊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就言传给了我们关于友情尺度的哲学:谦谦君子讲求距离产生美,友情多是“神交”,远离人间烟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小人之交就像酒酿一样甜美,却只是及时行乐,关键时刻很有些靠不住的意思。不过从现实中复杂多变的人际角度出发,单纯的“君子之间”和“小人之交”还不足以涵盖我们对朋友的定义。我们需要喝酒吃饭起哄的泛泛之交,是纬线,更需要好得起腻的闺中密友,是经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