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大学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优质教育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的主要特征,而生活节奏的加快让生活步入了微时代,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多元化、碎片化、开放和共享,使教育也进入了新型学习潮流。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以其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得到了广大中小学以及某些高校的青睐,引发了微课教学热潮。文章将微课教学引入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中,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Photoshop教学出现的困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个别化教学,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数字图像处理》课程;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33-05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微课的高速发展,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已经对其高度关注。微课满足了学习者微型学习、针对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的各种学习需求,由此全国各地引发了微课资源的开发热潮。[1]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具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其围绕某个知识点、例题习题、现象、教学环节、案例而展开教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个性化、碎片化学习创造了条件,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2]
  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计算机在相当多的领域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相应的一些计算机软件也日益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并发挥出它们独特的作用。Photoshop软件是一款处理图像的专业性软件,目前是市场上使用范围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最畅销的图像处理软件。对于设计专业和摄影专业的学生,Photoshop软件在学习和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项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课程。由于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功能操作体系,在传统课堂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该软件的各项操作功能,对软件的认识面过窄,这样阻碍了学生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没有体现出开设这门课程本身的意义。[3]从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与《数字图像处理》相似的课程教学内容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仍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给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因此,探讨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对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深化至关重要。
  二、相关概念分析
  1.微课的定义
  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 现今热议的微课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4]国内首次提出微课概念的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微课,其本质是面向学生学习的微小课程。黎加厚教授在文章《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里给出了“微课程”简明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都对微课进行了定义,有黎加厚、焦建利、胡铁生、张一春、郑小军等。[5]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李玉平认为微课程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宗旨是“5 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 秒经历一次思考”;此外,张静然对微课程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姚正东对微课程的设计做了初步的探讨。
  综上所述,“微”不仅在于时间上短小,更在于其内容上的微观和简明。而课程,不仅是面向学生学习为宗旨的最好诠释,更是脱离创造者而独立存在的统一体。[6]视频为微课的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将整个课程切割为若干知识点,将其组织系统化,进行微课录制,便于学生学习时对整门课程系统的掌握。微课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界的教育改革潮,视频公开课、翻转课堂、MOOC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流方式。[7]在教育改革潮流的引领下,笔者认为应该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法,以此提高课程教学的高效性。
  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主要讲授利用Photoshop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与技巧,在广大高校媒体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显著的位置,也是当前计算机教学的一个热点。开展《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其关键在于“技术”和“细节”,即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掌握Photoshop软件的操作细节和处理技巧,并自如地应用该软件开展相关的作业和工作,这才是教学关键点。[8]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完整地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掌握多媒体素材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数字图像处理的一般方法,能够使用Photoshop实现数字图像的艺术创造和再加工,在制作教学软件和教学网页中使用完美的图像,同时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实践能力,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技术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并重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微课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分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主要讲授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与技巧,本课程的侧重点是方法和技巧,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门课程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自己动手操作,发挥创造力,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升华。这要求教师设计课程时需要精心准备案例,案例应涵盖软件的基础应用与综合应用,且要符合时代的特点,迎合学生们的需要。而微课辅助教学适应于操作性强、复杂的专业知识,能满足《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需要。本门课程为计算机操作课程,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微课学习材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10月19日,“互联网 教育上市公司”主题论坛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本论坛是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5)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论坛邀请在美股、A股、新三板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高管,解读“互联网 教育上市公司”的秘密、展望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海淀区副区长李宏,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创业与社会发展办公室主任邓智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科技发展处处长付晓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但随着教育领域改革朝着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区域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谈谈以资源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资源的“共建”及“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在课堂,最终的信息化成果也是通过课堂的变化来体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最核心的业务。信息化在这个环节中最为
摘 要: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环境下,建设适合医学院校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平台,实现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将医学院校的数据库课程与医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寻求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可实现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定义时间和步调来学习,并在项
摘 要:本文以冬天的乐趣为例,阐述了乡村小学利用张掖教育空间为主的web2.0网络平台开展综合活动课的做法,实现了综合活动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整合,提出了乡村小学利用乡村优势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综合活动;张掖教育空间;冬天的乐趣;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51-02  一、背景  乡村小学具有优良的自然环
摘 要: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是关键。杭州市西湖区通过实施录播教室建设,借助一键录播的功能,实现了无干扰的课堂教学实录,对于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强化集体研磨,提高教学技能具有极强的辅助效能。通过实施区域录播系统部署,有效汇集了各校的优秀教育教学视频资源,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借助这一平台,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为西湖区“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和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摘 要:《Flash程序设计》是浙江省高职高专优势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对综合培养学生的逻辑设计与艺术感知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文章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程序设计;Flash游戏;案例教学  
摘 要:针对中小学成绩管理的现实需求,本文探讨了基于Access查询对象和VBA编程进行成绩查询与通知单打印管理的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案,并重点介绍了采用VBA ADO方法连接和读写数据库的实现原理,以及基于交叉表查询和VBA编程的成绩单打印原理。  关键词:Access;ADO;成绩查询;批量打印;邮件合并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更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地处西北的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及七里河区西站小学的课堂教学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教师们大胆创新、灵活高效地使用IT设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真正让西部地区的孩子们接触到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感受到了城市课堂同样的魅力。  走进名校课堂数学课不再枯燥单调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创建于19
摘 要:PowerPoint以其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等优点成为各级学校教师制作课件的首选。然而PowerPoint课件中的交互问题一直以来都广为诟病。文章通过选择题实例的研究,分析了用ActiveX控件和VBA实现交互的方法,旨在给广大课件制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PowerPoint课件;ActiveX控件;VBA;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
10月23-24日,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信息化促进区域发展”作为其中的主题论坛,与会专家、区域教育主管、企業代表围绕主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主持。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三 作了题为《教育信息化与区域教育创新》的报告。他指出,在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概念,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要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