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cy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系统论视角主要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和方法的整合性。系统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要求在为案主提供服务时注重案主本人与社工、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整体性,尤其是环境与案主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以对流浪儿童Y的救助实施经验为依据,探讨如何将社会工作的方法整合起来,将与流浪儿童有关的系统要素及资源整合起来,完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预防其反复流浪。
  关键词 系统论 流浪儿童 救助 社会工作介入
  基金项目:本文章系太原科技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流浪儿童救助困境与对策——对太原市救助管理站的个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3016。
  作者简介:郭变红,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社會工作;张芳芳,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184-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流浪儿童作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国内外在流浪儿童的救助方式方面有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但这些措施和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暂时安置流浪儿童的临时救助机构的完善或者失依儿童的安置,而大量的返家儿童由于没有妥善的安置,出现了重复流浪的现象。在如何妥善安置流浪儿童,避免重复流浪方面,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本文结合对流浪儿童Y的救助实施,来探讨在系统论的视角下,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将与流浪儿童生存、生活有关的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等系统要素结合起来,解决致使儿童流浪的诸多因素,预防其反复流浪。
  一、流浪儿童Y的基本情况
  Y,男,12岁,小学六年级。4岁时父母离异,后又各自成家,且各自有了一个女儿,Y和父亲一起生活。据Y陈述,继母对Y漠不关心,每天不给Y做饭,上学、放学都是自己做饭吃。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见不上几次,此次离家出走就是为了来太原寻找父亲,被民警发现后送到救助站。经救助站人员调查发现,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离家出走了。2011年7月份,学校放暑假后,他就自己到过太原,后被太原市救助站护送回家,刚回家几个月,继母对其态度有所好转,几个月之后,又和以前一样,不闻不问,Y再次离家流浪。
  在与案主Y以及救助管理站的相关工作人员交流中,我们发现,目前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主要是联系其家人,护送回家,劝导家人做到监护人的职责,在生活上保证孩子的安全,不要让孩子外出流浪。但是,儿童外出流浪,原因是多方面的,50%因为家庭贫困、20%因为厌学贪玩、10%因父母离异无人照料、10%被拐卖(何道岚,2010)。不仅是由于衣食住行等生活物资的缺乏,造成孩子的被动流浪,更有着因为家庭关系不良或者父母教育方式错误而造成孩子的主动流浪,在救助中,就不能以护送回家就结束,而是要根治造成儿童外出流浪的诸多因素和障碍,才能彻底解决儿童的外出流浪和反复流浪问题。
  在多次会谈后,我们发现造成其外出流浪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关系不良。案主Y和父亲、继母关系不良,甚至是恶劣。父亲外出打工,经常不在家里,只有继母和妹妹、一起自己生活,继母可能存在对Y的忽视和照料不足。父亲每次回家,听到继母对Y的比如不写作业、逃学、不听话等倾诉后,往往会用打骂的方式教育。
  第二,学习成绩较差。案主Y在学校,已经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逃学、不做作业是常事,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老师很头疼,现在对他的期望就是:只要不打架、不惹事就好了。
  第三,社会支持不足。在家庭方面,因为不在一个村子,且父母很早就离异,案主和亲生母亲以及姥姥、舅舅等关系非常淡薄。在和继母发生任何冲突都不会也没有得到来自母亲家族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在学校方面,因为案主成绩差,成绩好的同学们都看不起他,不和他交往。又因为经常打架,逃学等行为问题,也没几个好朋友。
  二、系统论视角下对案主Y的干预
  系统论指导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主张将案主设置于系统之中全面考虑,在环境与个人之间寻找可利用资源,帮助案主解决自身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系统范围包括案主的认知、感知、情感、价值、目标、动机、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过去的经历以及案主的种族、民族、社会地位、阶级、宗教等等,还包括亲戚、邻里、朋友和同事等社会关系,以及工作机构、学校、社区这些较大规模的社会系统(林胜义,2011)。
  针对案主Y,对其系统环境进行梳理,决定从以下几个发面进行相应的干预:
  (一)家庭系统
  在Y的家庭系统中,我们充分接触了案主Y、案主的父亲、继母和爷爷奶奶,在案主的生活照料、情感关怀、家庭教育等方面做了一些辅导。首先,由于案主继母打算和案主父亲一起外出打工,所以,商量之后决定由案主的爷爷奶奶来照顾案主,负责案主的起居饮食,但是案主父亲和继母要负担案主的所有生活和学习费用,经商量后其父母每月给爷爷奶奶600元,包括饮食、学习、衣物等费用。若果Y能继续升学,其父亲和继母承诺会一直给予经济的支持。其次,在会谈中发现其父亲的教育方式非常粗暴,孩子不听话只会打骂,不给吃饭,或是关到门外不让进门,这也造成了案主的叛逆,我们为其父亲开展了学习控制情绪的辅导。要求其在外出打工的时候,每周都要给Y打一次电话,寒暑假一定要和Y一起生活,要给Y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再次,由于其生母另组家庭时间较长,且相隔较远,未能联系上。而案主继母则觉得自己身份特殊,在面对孩子教育上,不能多说,不能动手,所以有什么事情都是告诉案主父亲,让他来教育,加之案主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反而使得案主觉得继母居心叵测,挑唆其父亲去伤害案主,从而对其产生了厌恶和反感。我们通过与其继母的会谈,帮助其学习了合理的沟通和表达技巧,建议其继母通过给案主购买衣物、食物等生活用品的方式来表达其对案主Y的关心,并且和Y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要总是通过案主父亲来教育孩子。   (二)案主本人
  在与案主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父母的离异,多年与继母的关系不良给案主造成了较大的心理障碍。他比较恨自己的亲生母亲,认为她抛弃了自己,连带恨他母亲的娘家人,并发誓永不往来;继母对他来说和邻居没什么差别,虽说不太关心,但也没有虐待;而且他觉得自己天生就很笨,不是学习的料,打算初中毕业就和父亲一样外出打工,所以对学习没有积极性。针对案主的这些非理性信念,我们和他一起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引导他讨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力图使他谅解父母的行为;通过会谈引导他树立自主自决的独立意识;结合他的情况,给他分析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薪酬、社会地位等情况;引导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进行文化课程的辅导,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三)学校系统
  在学校里,对案主来说,有老师和同学两个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和Y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希望他在课堂上多关注Y,能多对Y进行鼓励,让Y感受来自老师的支持和关怀;其次,社会工作者利用周五下午放学早的特点,在学校领导同意,班主任配合的前提下,以“团结协作”、“发现优点”为主题,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拓展类小组活动,在小组中使同学们看到了Y的勇敢、善良、关爱他人等性格特点,并在小组中,帮助Y和其他几位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使Y感受到来自同辈群体的关怀和支持,能够逐渐地融入到班级生活中。
  三、对干预方式和干预效果的总结与反思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跟进服务,我们对案主、案主家长、老师以及案主同学,进行了相应的会谈,以做结案评估。我们发现案主的改变是明显的。
  首先,案主改变了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想法,而是决定朝向考上高中的目标努力。案主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了,课下也会问老师问题,课后作业都能保证完成,尽管其作业会有很多错误,成绩也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其在期中考试中已经各门课程都能及格了,相对于以前不做作业、考试门门不及格的现象,有了明显的进步。
  其次,案主对其继母和父亲以及其亲生母亲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当他亲生母亲来看望他的时候,他愿意去见面了,尽管不怎么说话,但是会接纳母亲给他买的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了;父亲每周都给他打电话,不再像以前一样老是指责他的顽皮淘气,而是嘱咐他添加衣物、注意吃饭之类的,使他感受到父亲的关心;还有更重要的是案主回家会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打扫院子、帮忙喂鸡等简单的家务,家人和邻居都觉得孩子懂事了。
  再次,在同伴关系方面。案主和与之相邻的几个同学经常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作业,有了几个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的同伴,相较于以前常和同学打架、独来独往的情况,其性格和情绪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从评估过程中,我们发现,案主外部的环境系统不仅对案主产生重要影响,每个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进行着资源和情感的交流。以前因为案主的教养问题,曾经导致案主奶奶和继母的争吵,双方关系恶劣,现在伴随着案主的父亲和继母与爷爷奶奶的交流的增多,以及对案主自身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爷爷奶奶和父亲继母的关系也变得缓和起来。继母在给案主买衣服的时候也给奶奶买了件衣服,家庭关系日益呈现出和睦的气氛。我们在帮助案主调和与老师、同学关系的时候,做了几次主题性小组,不仅案主学会了沟通和表达的技巧、学会了宽容与合作,班里原来和案主有相似问题的一些学生,在这些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改善。班级里积极学习的气氛空前高涨,男生打架、逃学等事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令老师头疼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流浪儿童的救助,要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当事人生活系统的特征,不仅要帮助他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危机,还要帮助他建设与系统内其它要素良好互动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其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杜绝反复流浪的现象。并为其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帮助其掌握驾驭和协调这些资源的能力,以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并得到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道岚.广州倾力救助流浪儿童加强"追究"监护责任.广州日报.2010-01-29.
  [2]林胜义.社区工作.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1.
  [3]Buckly W:《 Sociology and Modern Systems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1967.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自由与秩序毫无疑问是人类关注的核心价值坐标。保守主义哲学秉持多元、传统、务实的基本信念,对自由和秩序的平衡有着更为现实和理性的考量。当下中国处于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利益矛盾呈现复杂化的历史激荡期,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面临一些理念陷井。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公共权力的行使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和博弈,法治社会的推
摘 要 商标法是调整因商标的注册、使用、保护以及管理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但是,现行商标法只是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商标注册人对侵害商标专用权的侵权行为可以依据商标法的规定提起诉讼,而对于特殊情况中受到损害的商标使用者而言,商标法却没有提供直接的法律救济依据。本文以“王老吉”商标之争为案例,分析保护商标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合法性和重要性。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商标注册人与商标使用者出
摘 要 巴林顿·摩尔在《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中通过横向的国别比较,根据地主和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出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民主、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三条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摩尔论述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合理地认识路径类型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开放性的看待三条现代化路徑和未来的现代化趋势,重新认识走向现代的道路。  关键词 现代化 复杂性 专制 民主 社会起源
摘 要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永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是重要的资源输出地。然而,资源的过度开发不仅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使政府、企业、居民出现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矿产开发极易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协调資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建立矿区水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才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矿产开发 水环境 环境保护 博弈  作者简介:曾鹏,三峡大学法学与
摘 要 职工代表大会是基层央行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推动自身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和谐央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高度重视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抓管理、抓细节、抓落实、抓长效、抓创新,全力推动职代会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并以此为载体,强化了领导干部的民主决策意识,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全局意识,促进了单位履职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管理科学 基
摘 要 我国对不动产实行的是行政登记的方法,目前不动产抵押登记模式才刚刚发展,由于受到传统法律的影响,对于此制度的行政法研究还不是很充分。不动产抵押登记过程是一种行政行为,应该有相关的行政法律效力。本文主要以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为中心,按照政府和地方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不动产的抵押登记做出简单的分析研究,希望能解决登记的行政责任,让不动产交易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 不动产 抵押登记 登记条例  作
摘 要 《西游记》中有一个经典而又精彩绝伦的故事——“三打白骨精”。每每看到,就会痛斥唐僧有眼不识妖怪、心疼孙悟空被赶。心情平复之后,不禁要问:唐僧为何就不相信孙悟空呢?为何非要认定眼前的“人”就是人呢?不难发现,孙悟空和唐僧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只不过一个看到的是现象,一个是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换言之,在刑法解释论中,孙悟空是实质解释论者,唐僧是形式解释论者。那么,孙悟空打的是
摘 要 本文以会计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专业这个层面来研究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的现状及路径选择。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获取一手资料,综合分析发现通过大学期间专业学习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有一定的效果,专业课老师、两课老师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養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多数同学希望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或伦理方面的课程。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会计学专业立德树人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 专业
摘 要 高校的安全稳定对社会稳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在校生规模急剧增加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日益成为困扰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和安全管理的重大难题之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由于其主体的特定性,发生的不规则性和责任认定的复杂性,也成为妥善处理大学生伤害事故的难点。本文运用法理学思维对以上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和阐述,以期为我国
摘 要 根据相关报道,《电子商务法(草案)》(正文中以下简称《草案》)将于今年8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其将进一步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促进与规范。在这一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对《电子商务法(草案)》中所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进行梳理,探讨其得失并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相衔接,从而提出有关于增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力求在对相关内容加以梳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