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生活着这样一对夫妻:男的是泥瓦匠,有一手好手艺,成天乐呵呵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妻子是个红脸膛的高个子女人,没有工作,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收拾房间,做一桌热乎乎的饭菜,小跑着将两个跑远了的调皮孩子拉回身边来。
谁都以为这家人平淡温馨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可是,黑夜突然来临了。
1953年的冬天,泥瓦匠的两个孩子相继感染肺炎去世了。听到噩耗的泥瓦匠,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一条腿,暗无天日地躺了3个月。
再爬起来的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瘸腿酒鬼。妻子哭了整整3个月,瘦成窄窄的一条,整个人显得愈发高了,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披了衣服的木棍立在那里。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女人肯定很快就会离开泥瓦匠。尤其是那年冬天,醉酒的泥瓦匠碰倒了马灯,让他们仅有的3间房子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冰天雪地里,人们看到那个刚刚赶回来的妻子,号啕着将安然无恙的丈夫紧紧抱在怀中。房子没有了,还可以再盖;如果他没有了,这个世界她的希望也就彻底消失了。
教堂的神父看这对夫妻可怜,将看门人的小房间让出来。没过两个月,春天来了,大蓬的风信子香喷喷地开在教堂外的栏杆上。神父看到,泥瓦匠横躺在长椅上喝酒,在他身边,妻子正在任劳任怨地浆洗衣物。教堂门前,绿色的酒瓶子堆积得越来越高,来教堂祈祷的人,不得不强忍着巨大的酒气冲过去。
神父的耐心到了尽头,他随便找了个理由驱逐了这对夫妻。
他们搬家的那天早晨,全村的人都在教堂做弥撒。等人们出来才赫然发现,原本堆满乱酒瓶的教堂门前,已经干净如初了。渐渐地,村子中的人几乎忘记了这对夫妻。
直到万圣节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飞快跑回家告诉爸爸,村西的旷野中,有一座美丽的玻璃房子。
人们奔走相告地跑去看,赫然发现:平坦的旷野上,灿烂的阳光下,一座用玻璃瓶子搭成的屋子正光芒四射地立在那里。
玻璃屋子的一侧,那个红脸膛的女人从一座矮矮的玻璃瓶墙壁上站起身来。人们这才知道,这座房子,竟全部是她用丈夫扔掉的废酒瓶搭建的。17000个瓶子,建成了一座房子。
那个女人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再给他生孩子了,那就再送给他一个家吧。”她笑嘻嘻地看着睡在摇椅上的男人,亲昵地将破旧的毛衫搭在他身上。人们蓦然发现,虽然她的腰更弯了,可快乐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脸上。
村西的旷野渐渐拥挤起来,泥瓦匠的老婆似乎搭玻璃房子上了瘾。从1953年到1978年,25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完成了13座完整的建筑,其中包括人行道、教堂和许愿井。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家似乎不够了,妻子梦想着还要送给丈夫一个村庄。于是,没过多久,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开始住到这个瓶子村庄来。
“瓶子村庄”成为一个传奇,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将“瓶子村庄”列为官方标志性建筑,1981年更将“瓶子村庄”列为历史性标志建筑。
一个记者赶来报道这个故事时,泥瓦匠已经去世了。他的妻子正在用玻璃瓶搭建此生的最后一个建筑——瓶子坟墓。她看着隽刻在墓碑上的那个名字。轻轻笑道:“孩子死了之后,他的心就成了一座没有窗户的黑屋子。为了重新让他看到光明,我用那些玻璃瓶搭建房屋,就是希望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让他时刻看到光明。感谢上帝,他终于看到了。”
将最后一个瓶子放到墓碑上,老妇人转身离去。瓶子村庄完成了,她的传奇也结束了。可全世界的人都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特蕾萨·普瑞斯布蕾——世界上第一个为了驱逐黑暗而建立瓶子村庄的女人。■
(摘自《家庭》)(责编 子衿)
谁都以为这家人平淡温馨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可是,黑夜突然来临了。
1953年的冬天,泥瓦匠的两个孩子相继感染肺炎去世了。听到噩耗的泥瓦匠,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一条腿,暗无天日地躺了3个月。
再爬起来的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瘸腿酒鬼。妻子哭了整整3个月,瘦成窄窄的一条,整个人显得愈发高了,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披了衣服的木棍立在那里。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女人肯定很快就会离开泥瓦匠。尤其是那年冬天,醉酒的泥瓦匠碰倒了马灯,让他们仅有的3间房子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冰天雪地里,人们看到那个刚刚赶回来的妻子,号啕着将安然无恙的丈夫紧紧抱在怀中。房子没有了,还可以再盖;如果他没有了,这个世界她的希望也就彻底消失了。
教堂的神父看这对夫妻可怜,将看门人的小房间让出来。没过两个月,春天来了,大蓬的风信子香喷喷地开在教堂外的栏杆上。神父看到,泥瓦匠横躺在长椅上喝酒,在他身边,妻子正在任劳任怨地浆洗衣物。教堂门前,绿色的酒瓶子堆积得越来越高,来教堂祈祷的人,不得不强忍着巨大的酒气冲过去。
神父的耐心到了尽头,他随便找了个理由驱逐了这对夫妻。
他们搬家的那天早晨,全村的人都在教堂做弥撒。等人们出来才赫然发现,原本堆满乱酒瓶的教堂门前,已经干净如初了。渐渐地,村子中的人几乎忘记了这对夫妻。
直到万圣节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飞快跑回家告诉爸爸,村西的旷野中,有一座美丽的玻璃房子。
人们奔走相告地跑去看,赫然发现:平坦的旷野上,灿烂的阳光下,一座用玻璃瓶子搭成的屋子正光芒四射地立在那里。
玻璃屋子的一侧,那个红脸膛的女人从一座矮矮的玻璃瓶墙壁上站起身来。人们这才知道,这座房子,竟全部是她用丈夫扔掉的废酒瓶搭建的。17000个瓶子,建成了一座房子。
那个女人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再给他生孩子了,那就再送给他一个家吧。”她笑嘻嘻地看着睡在摇椅上的男人,亲昵地将破旧的毛衫搭在他身上。人们蓦然发现,虽然她的腰更弯了,可快乐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脸上。
村西的旷野渐渐拥挤起来,泥瓦匠的老婆似乎搭玻璃房子上了瘾。从1953年到1978年,25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完成了13座完整的建筑,其中包括人行道、教堂和许愿井。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家似乎不够了,妻子梦想着还要送给丈夫一个村庄。于是,没过多久,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开始住到这个瓶子村庄来。
“瓶子村庄”成为一个传奇,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将“瓶子村庄”列为官方标志性建筑,1981年更将“瓶子村庄”列为历史性标志建筑。
一个记者赶来报道这个故事时,泥瓦匠已经去世了。他的妻子正在用玻璃瓶搭建此生的最后一个建筑——瓶子坟墓。她看着隽刻在墓碑上的那个名字。轻轻笑道:“孩子死了之后,他的心就成了一座没有窗户的黑屋子。为了重新让他看到光明,我用那些玻璃瓶搭建房屋,就是希望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让他时刻看到光明。感谢上帝,他终于看到了。”
将最后一个瓶子放到墓碑上,老妇人转身离去。瓶子村庄完成了,她的传奇也结束了。可全世界的人都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特蕾萨·普瑞斯布蕾——世界上第一个为了驱逐黑暗而建立瓶子村庄的女人。■
(摘自《家庭》)(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