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定量研究公路对气温观测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1—5月在陕西省开展的两组公路观测试验的逐分钟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合阳县国道和渭蒲高速公路在不同季节
【机 构】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海省气象台,陕西省气象局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49)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定量研究公路对气温观测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1—5月在陕西省开展的两组公路观测试验的逐分钟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合阳县国道和渭蒲高速公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空状况以及不同背景风速条件下对周围环境气温观测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距离。试验结果表明:公路对周围的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增温影响,合阳国道对环境温度的增温影响至75m,增温效应达0.25~0.4℃。高速公路的增温影响至125m,增温效应达0.2~0.4℃。冬季,两条公路白天增温效应较夜间明显,春季,高速公路夜间增温更明显。晴天、多云天气比阴天、降雨天气增温程度大。公路对气温的增温影响存在风速阈值,当风速小于对应阈值时,增温效应明显。公路上来往车流量对气温有一定的叠加增温影响,合阳国道白天车流量150~350辆,叠加增温效应0.05~0.1℃,蒲渭高速白天车流量2000~3500辆,叠加增温效应0.16℃。
其他文献
本文以滨州市为例,分析了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构建滨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和重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以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能源和资源、生态环境、城乡二元结构、健康挑战;随后提出了六次产业划分理论,并重点分析了第四产业和第五产业特点以及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是一种既包含物理实体又包含软件实体、融合物理过程与计算过程的混合系统,它已经成为当今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并将最终改变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方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
文章阐述了电力电子(PE)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改进汽车性能、提高行驶安全、节约能源及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
钻孔灌注桩是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成桩质量对工程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钻孔灌注桩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如何在各个施工环节中充分重视、精心施工、加强质量管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