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享一窗的秋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在工作的间隙,抬起头,欣赏一窗的秋。
  有时候,外面阳光明媚,天空是一片蔚蓝,偶尔白云会悄悄飘过,也只是蓝色天幕上携纱曼舞的舞娘,是最美妙的点缀。远处的两座山,呈圆润的弧线,匐在平坦的大地上。山上还是一片绿色盎然。山凹里,有隐隐的村落,仿佛可以看到袅袅炊烟。近处,是美丽的校园。广场上,有几行梧桐整齐排列,宽阔的树叶已是金黄,只是不见了落叶,有些遗憾。实际上,飘飞的落叶在地上翻转,也是一种很美的风景。清石板铺就的广场,有几块方格状的绿地,还有几处花坛。里面依旧是翠绿,几种晚开的花,在秋风中依然摇曳。三三两两的学子,漫步其中,是广场最生动的景致。对面的文体中心,造型独特,远处的人工湖,水波不兴。每到休息时间,在装饰着草坪的各种造型独特的小音箱里,会淙淙流泻出丁冬的乐曲。这样的阳光下的一窗秋色,实在是很美的享受。
  经常的,这里却是薄雾迷漫。于是,远山就朦胧起来。天边是灰蒙蒙的,颜色比较浅淡,山也就是天边两笔不同深色的灰痕。村落是看不见了。太阳隐隐地,似露不露,只是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整个校园,似笼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一般情况下,到了中午,雾气就散了,于是,又可以赏到明媚的一窗秋色。
  偶尔,突出的屋檐会滴答些细雨,这时候远山就几乎不见了,校园里少有人走动,广场上湿漉漉的,一如读秋人的心情。这时候,往往会想起李清照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想到她,点点滴滴细雨,仿佛是落到她的心中,仿佛让她无语到天明,仿佛看到她拿起酒杯欲抵晚来风寒的颤抖的枯手……更想起于寒蝉凄切声中不忍分别的柳永,执手相看,无语,惟有泪千行……“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最好别下雨,秋雨伤人心。
  窗外,云起云飞,风景依然美丽。美丽的风景来自于读秋人的眼睛,也源自于读秋人的心灵。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基础部)
其他文献
记忆是秋天泛黄的山峦,在你所忽视的边角里,总有那么一丝令人欢喜的绿意。  五岁时,我第一次踏入爷爷的书房,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画卷,飘散着若有若无清新淡雅的香气。爷爷领我到书桌前,桌上布满了纸张,还有毛笔等各种用具,爷爷拿出一块黝黑的石头,又加入了少量清水,然后用小石块垂直打圈儿,不一会儿,原本澄清的水变成了浓黑色。爷爷一边教我研磨一边解释道:“写字最重要的就是墨汁,记住再累也要将墨汁磨好,墨汁纯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英语教材评价的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英语教材评价理论进行了评介与比较,指出科学、合理教材评价所应有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的教材评价标准体系应根据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不同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变。最后,本文对英语教材评价体系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构建一个更为系统的涵盖各个层次与类型的教材评价体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英语教材评价 英语教材评价理论 指导原则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抱怨和不满:抱怨天气不好,抱怨人生不幸,抱怨社会不公,抱怨机会远离,抱怨金钱太少……仿佛这个世界什么都与他过不去,什么都不合他的意,给予他的只有伤害,尽管他面对的一切也许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 :境由心造。  一代文豪苏轼,也曾有过犯浑的时候。一次苏轼与一位叫佛印的高僧一起参禅、打坐。苏轼问佛印:您看我象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
手中的画笔艰涩地在纸上留下了一片黑与白,光影与明暗交错的世界。听着笔尖在纸上欢快愉悦而发出的“沙沙”声,我心生感动。这样的声音,让我重新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自小我便喜爱涂涂抹抹,妈妈瞧我对绘画有一份天赋,便将我送去学素描。初接触,展现在我眼前的便是一个崭新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支简单的铅笔,却能塑造出那么强烈的光线感。从线条的粗细、轻重,从毛绒玩具、立方体、瓶瓶罐罐到多种物体的组合,一点点学起,
内容摘要:在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近十年来,语篇教学在对泰汉语领域中已经迈开历史性的一步,但其相关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本文从2006年至2016年发表的与泰国学生汉语语篇相关的论文进行分析做综述,同时结合她们的内容指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第二语言 语篇研究 偏误  一.语篇偏误研究内容  (一)中心内容  林雪凤在其《泰国初级汉语学习者叙
内容摘要: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们终身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教师在为学生们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也要教会学生们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有主动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习习惯 培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