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白血病患儿所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父母心理的影响,并探讨其心理应激障碍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的白血病儿童父母和一般性疾病儿童父母为受试样本,分析经济和精神负担,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结果 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明显大于一般性疾病儿童的父母(P<0.01);在总应激反应强度、闯入、警觉及焦虑水平上,白血病儿童父母也明显高于一般性疾病儿童父母(P<0.05).结论 面对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白血病儿童父母出现了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闯入、警觉及焦虑症状.在心理护理中,应减少应激源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促进患儿父母的适应性行为。

其他文献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过调控不同种类T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参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病.mTOR抑制剂作用于mTOR信号
目的 提高鼻咽癌病人的放疗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和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正确及时处理,30例鼻咽癌病人顺利地完成放疗计划.结论 密切观察病人在放疗期间的病情变化,尽早做好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病人心理和身体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完成放疗计划的关键。
目的 探讨LncRNA TCF7通过调控miR-29和激活JAK/STAT2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qPCR检测TCF7和miR-29在肺癌组织和不同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分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侵袭性真菌病(IFD)发病率较高,其中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以及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者最为常见。IFD是影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病诊断困难、疗效差,抗真菌治疗始于预防。目前,关于IFD化学预防的临床指征、药物、给药时间及疗效等仍存在争议。笔者拟就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在评估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
目的 探究微小RNA-101 (miR-101)过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miR-101转染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