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所致肝细胞损害机制的体外研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所致肝细胞损害的机制,以乳酸脱氢酶(LDH)及噻唑蓝染色(MTT)为细胞毒性指标,利用Wistar大鼠肝细胞进行了LPS及其介质TNF等的肝细胞损害机制研究。结果发现:LPS、TNF-α、IL-1、IL-6等对肝细胞LDH漏出及MTT无显著影响(P>0.05),仅在LPS、LPS/TNF-α加入肝细胞-Kupffer细胞混合培养组后有所变化;经GalN/LPS体内作用后分离的Kupffer细胞与正常肝细胞混合培养,加入LPS、TNF及LPS/TNF-α均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P<0.01),多粘菌素B及抗-TNF能分别完全和部分阻断此效应;经LPS或TNF-α体内作用后抽取的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肝细胞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P<0.01)与MTT显著降低(P<0.05),经56℃灭活后此细胞毒性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提示,LPS及其介质TNF无肝细胞直接毒性作用,而经其活化的Kupffer细胞可能引起一系列瀑布效应,导致肝细胞损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