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塘生态养殖黄颡鱼改进技术

来源 :江西水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小山塘要求、鱼种放养、饲养管理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山塘型水库生态养殖黄颡鱼技术。
  关键词:黄颡鱼;生态养殖;小山塘
  中图分类号:S965.199   文献标识码:C
  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它属于底层鱼类,适应性很强,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分布很广,许多天然水域都有它的踪迹。安福县处于山区丘陵,小山塘较多,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非常适应黄颡鱼养殖。多年来,我县利用小山塘高效养殖黄颡鱼取得了较好效果,年产量在700-800吨,具有一定经验,养殖技术不断改进,其主要技术如下;
  1  山塘型水库要求
  1.1  小山塘的自然条件
  山塘水库面积一般10~35亩,水深1.5~5 m,但水深应保持在1.5 m以上。小山塘淤泥不宜过厚,使池底的於泥保留10cm左右厚,以泥沙质底为佳。山塘水库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
  1.2  小山塘清塘消毒
  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25~150 kg,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1.3  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溶氧量5 mg/L以上, pH值7~8,透明30 cm以上。
  2  鱼种放养
  2.1  前期准备
  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注新水,以后水位逐步增加到1.5 m以上。并在放养前7天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以培育水质,用量为200 kg∕亩。
  2.2  放养时间
  黄颡鱼鱼种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前后投放,搭配的白鲢鱼种在黄颡鱼入池后半个月再投放,以利于黄颡鱼生长。放养时温差不超过3℃。
  2.3  放养密度和规格
  由于大规格商品鱼深受市场欢迎,投放的黄颡鱼苗种规格尽量大些。鱼种放养量可根据水库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规格为15~30 g/尾的黄颡鱼种放养密度为3000~4500尾/亩左右,每亩搭配200 g/尾的白鲢100尾左右以净化水质。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3%~5%食盐水浸洗10分钟,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不建议放入花鲢,因为它会抢吃黄颡鱼的粉状或浮性饲料;也不宜有鲤、鲫、罗非鱼等杂食性的底层鱼类,这些鱼类生活习性与黄颡鱼大致相当,会跟黄颡鱼争夺饵料和栖息环境,影响黄颡鱼的生长。
  3  饲养管理
  3.1  投放饲料
  3.1.1  饲料投喂及管理
  可用纯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小虾、蚯蚓等。也可用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脂肪7%~8%,另加维生素。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由于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此,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人工饲料。
  3.1.2  投食方法
  先用鱼糜沿食台池边泼散,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喂。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即可投喂,10℃~15℃,日投饵为体重的1.5%左右;15℃~20℃时为1.5%~2.5%;20℃~30℃时,4%~5%。
  3.2  水质管理
  为防止水体老化,在5、6月份各注水1次,每次换人新水20 cm;7月~9月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30 cm左右,保持水深在1.5 m以上。坚持定期消毒,每月使用10 kg/m.亩浓度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净化、消毒水质。
  3.3  日常管理
  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 cm以上,放养密度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定期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 kg/m.亩。
  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长期投饲,水库水质会逐渐变化呈弱酸性,这对黄颡鱼生长不利,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药物,调节池水使pH值在7.0~8.5之间。
  养殖期间严格做到“四定”投饲:一是定点;使鱼群到固定地点集中抢食。饲料要投喂在食台上,不要满塘投喂,也不要随鱼群变动位置。二是定时;每天9:00~10:00喂日饵量的1/3,16:00~17:00喂2/3,每次喂30分钟,避免养分流失。三是定量;日饵量随水温变化和鱼的生长适时调整,日投饲率为3%~8%,一般以投饲1小时后,大部分鱼吃饱离开食台为度。四是定质;确保饲料新鲜不变质,在价格合理前提下,选择蛋白含量高、营养均衡、适口性和稳定性好的饲料,饵料系数一般为2.0左右。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微孔增氧与增氧机等设备,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每升以上。
  4  鱼病防治
  4.1  鱼病预防
  黄颡鱼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水质好、饲料足生长迅速,体质好,不易发病。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准确诊断,精确用药进行治疗。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水产药物忍受能力不及四大家鱼,所以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用药中毒死亡。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要慎用。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每天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氧气充足。
  4.2  常見鱼病及治疗
  4.2.1  细菌性肠炎
  全池泼洒0.3 g/m3强氯精或0.5 g/m3二氯海因。投喂土霉素药饵,每kg饵料加土霉素0.05 g,连用10d。
  4.2.2  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体色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投喂四环素药饵,每kg饵料加入0.7 g四环素,连用1周。加大换水量,定期用生石灰15~20 g/m3消毒。
  4.2.3  水霉病
  病鱼游动缓慢,体表有棉絮状附着物,鱼体消瘦衰弱而死。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由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防治方法: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谨慎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全池遍洒水霉净0.3 g/m3。
  4.2.4  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
  由车轮虫或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苗种。病鱼焦躁不安,在水上层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转。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或斜管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上。采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其他文献
当前,"三困生"日益成为高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三困生"帮扶引导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三全育人"机制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机统一,为进行"三困生"帮扶指明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用于颅脑手术全身麻醉催醒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全身麻醉下颅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静脉滴注催醒药物盐酸纳美芬0.2μg/k
攀枝花市的芒果和早春蔬菜产业是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支柱性的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是建设“农业物联网”最佳的切入点和载体。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蔬菜、芒果基地物联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E患者80例和肝硬化患者80例,常规检测血生化
矿山采选业虽然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但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尤其是露天开采,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在开采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地表土壤以及污染了自然植被,鉴于此本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