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蒜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灰霉病、叶枯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和软腐病等。这些病害对大蒜危害大,造成大蒜减产。下面给大家介绍大蒜常见病害的田间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大蒜病毒病
1.田间诊断:该病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其症状不完全相同,主要有四种症状:一是叶片出现黄色条纹;二是叶片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萎缩;三是植株矮小,瘦弱,心叶停止生长,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四是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关系密切,高温、干旱时,蚜虫量大,传毒面广,发病普遍且严重。土壤干燥、肥料缺乏、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重,大蒜与其他葱属作物连(邻)作的田块发病也重。
2.防治关键:
①选择抗(耐)病良种,大力推广脱毒大蒜。
②及时拔除病株,减少毒源。
③避免与葱类、韭菜等葱属作物连(邻)作。
④搞好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
⑤挂银灰色膜条,避蚜防病。
⑥发病初期,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抗毒剂1号水剂200~300倍液等,10天左右防治1次,视病情,连喷2~3次。喷雾与灌根相结合,效果更佳。
二、大蒜灰霉病
1.田间诊断:该病主要危害蒜叶、蒜薹。病斑初期呈水浸状,继而变成白色至浅灰褐色斑点,病斑从叶尖向叶基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后期病斑愈合呈长条形,叶面生稀疏灰色至灰褐色的茸毛状霉层,由下部老叶向上部叶片蔓延,直至整株发病,造成叶鞘甚至蒜头腐烂,而后干枯呈灰白色,易拔起,病部有灰霉及黑色坚硬的菌核。大蒜灰霉病在春季多雨时发病重。
2.防治关键: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搞好水肥管理。沟系配套,以利排水降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采用配方施肥,培育壮苗。
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三、大蒜叶枯病
1.田间诊断:大蒜叶枯病主要危害蒜叶和蒜薹。叶片感病多从叶尖向叶基发展,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初期呈苍白色或灰白色稍凹陷的小圆点,扩大后呈灰白色、灰褐色或浅紫色病斑。潮湿时,长出黑褐色霉层。薹一抽出即染病,且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散生许多粒状小黑点。危害严重时,病叶枯死,蒜薹抽不出来。该病在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在地势低洼、瘠薄的地块,在连茬蒜地、偏施氮肥旺长或缺肥早衰的蒜田发病重。
2.防治关键:
①轮作换茬,一般轮作2~3年。
②采用配方施肥,培育壮苗。
③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④科学管水,水系配套,雨停水止,降湿降渍。
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7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四、大蒜叶斑病
1.田间诊断:大蒜叶斑病只危害叶片。病叶初期呈针尖状的黄白小点,渐渐发展成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成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凹陷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大流行时,病斑向叶片两端迅速扩展或数个病斑愈合连片,使叶片萎蔫枯黄,蒜株枯死。单个病斑扩展至叶缘时,叶片即从病部折断。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墨绿色霉状物,重病田块呈现出一片墨绿色枯死。该病菌喜冷凉高湿,春季高湿、连作、过于密植和偏施氮肥的蒜田发病重。
2.防治关键:
①合理轮作换茬,与葱以外的作物轮作。
②选用抗病品种。
③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④搞好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及时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和微肥。沟系配套,排涝降渍。
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未完待续)(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佘才鼎 邮编:437000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植保站 施仕胜 邮编:437000)
一、大蒜病毒病
1.田间诊断:该病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其症状不完全相同,主要有四种症状:一是叶片出现黄色条纹;二是叶片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萎缩;三是植株矮小,瘦弱,心叶停止生长,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四是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关系密切,高温、干旱时,蚜虫量大,传毒面广,发病普遍且严重。土壤干燥、肥料缺乏、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重,大蒜与其他葱属作物连(邻)作的田块发病也重。
2.防治关键:
①选择抗(耐)病良种,大力推广脱毒大蒜。
②及时拔除病株,减少毒源。
③避免与葱类、韭菜等葱属作物连(邻)作。
④搞好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
⑤挂银灰色膜条,避蚜防病。
⑥发病初期,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抗毒剂1号水剂200~300倍液等,10天左右防治1次,视病情,连喷2~3次。喷雾与灌根相结合,效果更佳。
二、大蒜灰霉病
1.田间诊断:该病主要危害蒜叶、蒜薹。病斑初期呈水浸状,继而变成白色至浅灰褐色斑点,病斑从叶尖向叶基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后期病斑愈合呈长条形,叶面生稀疏灰色至灰褐色的茸毛状霉层,由下部老叶向上部叶片蔓延,直至整株发病,造成叶鞘甚至蒜头腐烂,而后干枯呈灰白色,易拔起,病部有灰霉及黑色坚硬的菌核。大蒜灰霉病在春季多雨时发病重。
2.防治关键: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搞好水肥管理。沟系配套,以利排水降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采用配方施肥,培育壮苗。
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三、大蒜叶枯病
1.田间诊断:大蒜叶枯病主要危害蒜叶和蒜薹。叶片感病多从叶尖向叶基发展,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初期呈苍白色或灰白色稍凹陷的小圆点,扩大后呈灰白色、灰褐色或浅紫色病斑。潮湿时,长出黑褐色霉层。薹一抽出即染病,且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散生许多粒状小黑点。危害严重时,病叶枯死,蒜薹抽不出来。该病在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在地势低洼、瘠薄的地块,在连茬蒜地、偏施氮肥旺长或缺肥早衰的蒜田发病重。
2.防治关键:
①轮作换茬,一般轮作2~3年。
②采用配方施肥,培育壮苗。
③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④科学管水,水系配套,雨停水止,降湿降渍。
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7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四、大蒜叶斑病
1.田间诊断:大蒜叶斑病只危害叶片。病叶初期呈针尖状的黄白小点,渐渐发展成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成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凹陷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大流行时,病斑向叶片两端迅速扩展或数个病斑愈合连片,使叶片萎蔫枯黄,蒜株枯死。单个病斑扩展至叶缘时,叶片即从病部折断。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墨绿色霉状物,重病田块呈现出一片墨绿色枯死。该病菌喜冷凉高湿,春季高湿、连作、过于密植和偏施氮肥的蒜田发病重。
2.防治关键:
①合理轮作换茬,与葱以外的作物轮作。
②选用抗病品种。
③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④搞好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及时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和微肥。沟系配套,排涝降渍。
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未完待续)(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佘才鼎 邮编:437000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植保站 施仕胜 邮编:4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