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之缺憾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1],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文库"丛书的开篇,使广大读者有机会再次见到秦老的大作,实在是一件幸事,但有二书未被收入,实属缺憾.1.《辨证论治纲要》未被收入早在1932年.秦伯未作《治疗新律》一书,提出风、寒、暑、湿、燥、火、疫、痰、食、虫、气、血、虚"十三纲辨证".1959年,秦老在《治疗新律》十三纲五十六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为"七十二法",收入《中医入门》中.1961年,又删掉虚纲,增补精、神两纲,以《辨证论治纲要》为题发表在首期《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上;随后又以《中医辨证论治纲要》为题,作为第一作者与李英麟、殷凤礼、焦树德、康延培、武泽民、耿富恩、廖家桢联合署名,连载于1961年的第1、2、3号《中医杂志》上。

其他文献
1987年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古人堤出土一块署名日“治赤榖方”的汉代木牍,正面记录药物15味,诸药后附有剂量,反面记有简要的药物加工法。目前学界对“治赤榖方”方名所持的2种观点都不足以使人信服。“治”应作“治疗”解,“赤榖”应该是一种古病名,是一种具有恶寒身热、头项强痛、骨节不利、咳逆气喘等症,或有脘腹冷痛、下利泄泻等兼症的伤寒病证。“赤”当是一个标志伤寒发热貌的摹状词。
期刊
刘草窗,明代医家,名溥,字元博,因喜爱周敦颐"缘满窗前草不除"诗句,故以草窗为号.刘草窗家世业医,曾于明景泰间任太医院吏目.因刘草窗不喜为医,故其医名不显.今日习用之"痛泻要方"即为其所创.赵有臣及张一群曾考证刘氏生平,但未及其医著.今就文献所见,简述于下。
期刊
医学史,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医史学,则是对医学发展客观过程的记述、阐释和评议.医史学,即医学历史学,由于语言表达习惯而常被称为医学史.就学科属性而言,医史学属于历史学而不是医学,可以借鉴历史科学,划分为以客观医学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医史学”、为具体医史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的“医学史料学”、以医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史学学”。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病证名词有其特殊性,本研究采用:①词条名汉语拼音;②汉文词条名;③在《纲目》中的使用频次;④释义;⑤文献备考等5项内容来表达.其中,汉文名词的选择,经过纸质文本通读普选(约18 000)、分类精选(约6 000),到最后定稿(4 446个).正名主词的选择主要根据同义词在《纲目》中的使用频次而定,其次考虑选择义项单纯,释义明确者作为主词.使用频次的统计,则要注意分离病证名
“九宫八风图”是《黄帝内经太素》中唯一的1幅图.以《灵枢·九针论》中“身形应九野”的记载为线索,可以找到这幅图中有关人体外周划分思想的由来.人体外周划分的原理与考古所见的“神龟占”、“人字图”一致.“九宫八风图”将脏腑、体表组织与八方、八节、八风匹配,使时空与人体相联系,形成了简单的人体论框架。
医药文物种类繁多,医药古籍、医疗用具、中药炮制工具、处方、药碾及杵、药罐、药瓶、砭石、针具、外科器械、制药器具、教学模型、串铃、古代中草药及植物标本、药店匾牌、广告招贴画等,都属于医药文物。
期刊
传说西汉汉文帝年间,湖南郴州出了一位神奇的苏耽,苏母感萍成孕,于白鹿洞诞下他,鹿乳鹤覆,年少遇异人授神仙术,事母以至孝,后跨鹤成仙,并留下中医药史上著名的“橘井泉香”典故.年代久远,苏耽其人的详切信息与事迹已无从考证,但他不仅是道家神仙故事中的虚幻人物,故事中蕴含着历史的真切感与合理性,橘井泉香的典故对中医药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远古时期,人们对飞禽走兽不同姿态的模仿,为五禽戏奠定了基础.东汉医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唐宋之际,五禽戏广泛流传,此时的文学家也多在其诗词中提及五禽戏.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开始对五禽戏进行整理,除了文字描述之外,更配以图像,以求图文并貌.到了21世纪初,鉴于五禽戏在流传中形成多种不同的流派,为了更好地发扬五禽,国家体育总局对五禽戏进行整理规范,并加以推广。
《中医药通报》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之一,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
期刊
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直接关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委副院长刘保延的大力支持下,“修订《中国医学通史》(4卷)”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科研项目即将启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李经纬、王振瑞任项目负责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