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出国门 荣誉满载
2012年7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一场名为“中国之夜”的杂技专场演出正在上演,来自宜宾的12名演员为观众送上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全场座无虚席,不时掌声雷动。早在这之前,宜宾杂技团2004年就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把宜宾杂技表演送到了苏丹,“演出太精彩了,感谢中国向苏丹派出如此高水平的杂技团!”苏丹文化部文艺团体司司长穆罕默德·谢赫在观看了中国四川省宜宾杂技团在苏丹的演出后,赞不绝口。
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成立于1989年。在长期发展中,会员从30名发展到72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0名,省级会员39名)。协会会员们多年来努力创新,积极开拓,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宣传宜宾文化,拓展宜宾杂技艺术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吴红2011年被评为中国杂技家协会第六次德艺双馨会员;2013年被选为四川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2015年10月参加中国杂技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16年参加中国文联第二期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研修班。
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先后多次被市文联考核为先进协会,协会的创新节目《空中花碟》《白塔之夜》《星夢之旅·吊环》《花语嫣然·女子柔术》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分别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金奖。2010年5月,协会参与“走进‘汶川大地震’灾区”大型杂技专场演出活动,节目《坛技》深受灾区观众喜爱。2016年参加四川省文联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名艺术家采风创作惠民演出,表演的节目《青花韵·双人顶碗》受到省文联及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市杂技艺术家协会老中青三代杂技人的不懈努力,宜宾杂技慢慢沉淀出自身特色,形成了技艺精湛的杂技艺术专业团队——宜宾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拥有了《柔术》《转碟》《钻桶》《坛技》《顶碗》《独轮车》《魔术》等形式多样、技艺过硬、不断创新的一批杂技节目。宜宾杂技凭借出色的技艺,国内外的演出邀请连年不断。从1990年至2016年间,我市杂技团先后赴巴西、美国迈阿密、奥兰多、拉斯维加斯、墨西哥、法国、韩国、埃及、毛里塔尼亚、苏丹、土耳其、安塔利亚、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外国朋友欢迎,为推动中国杂技艺术走上国际舞台,促进宜宾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几经历练 梅花香自苦寒
2016年1月21日早上,气温6℃,在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的练功大厅里,演员们早早地就开始练起了基本功,活动开身后演员们就开始和各自的搭档一起练习柔术技巧。为了保证动作的标准度,演员们甚至卷起了裤腿,看着小姑娘们光裸着的小腿,我们心里有心疼,但更多的是佩服与感动。
李童10岁开始学习杂技,主要擅长柔术、车技。谈及“入行”原因,这个腼腆的小姑娘说道,“因为邻居是学这个的,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就来了。”“基本功的练习,很单调,刚开始练的时候,还会很痛。但是当我站在舞台上,听到观众一次次给予的雷鸣般的掌声时,我觉得,一切苦和累都值得了。”谈及自己的杂技生活,身材娇小的李童声音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坚毅。李健君算是团里的大哥哥了,已经18岁的他从7岁开始学杂技,起因是:“看到电视里面的杂技演员可以飞起来,觉得像英雄,所以也想实现自己的英雄梦。”但真正步入杂技殿堂,他才知道杂技给世人所展示的非凡魅力背后,必然是坚持不懈的付出。痛过、哭过,现在的他是《草帽》《车技》《水碗》《地圈》等节目的主要演员。“虽然与英雄梦有差距,但从未后悔,因为我是从内心深处喜欢杂技的!”李健君的语气中有着不容置疑。在孩子们练习时,身为老师的王菊一直在一旁督促、鼓劲,不时纠正训练中不到位的姿势,给胆气不足的孩子壮胆。“搞杂技一辈子,离不开了。看到孩子们从不会到会,再到精,就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看到他们的成长,特别欣慰。”
为弘扬宜宾本土文化,近年来,市杂技艺术家协会每年完成各种演出任务120场以上,其中“三下乡”演出不少于30场,所到之处,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就是这群孩子,用他们一个个精湛的动作,给观众展示杂技艺术的惊、奇、险、美,在弘扬宜宾本土文化的同时,也把一颗颗杂技艺术的种子,播撒到了宜宾的大地之上。
几番创新 老树发新枝
柔情绰态,妩媚身姿。动作间,如同翩若轻云出岫,无限妖娆的花样年华在春风物语中静静地盛放。2016年1月16日,南岸酒都剧场杂技专场演出中,节目《花语嫣然·女子柔术》不仅把现场气氛带至高潮,更是让观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一次次感受到东方杂技的柔雅和艺术之美。“从来不知道,宜宾杂技的水平如此之高!今天这场演出,太值了!不得不为我们宜宾的杂技团队点赞!”看完整场表演的市民张先生激动地说道。
宜宾的杂技艺术的确是值得点赞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市杂技团创演的《踩球扛竿》《坛技》《钻桶》《顶碗》《晃板》《女子柔术》《平衡蹬人》等节目就在全国第二、三、四届杂技西南片区预选赛中分别获得金、银、铜奖;198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西南区预选赛,节目《坛技》获得一等奖;推出的国内首创杂技节目《踩球扛竿》获二等奖;1992年参加墨西哥民族艺术节,节目《双人钻桶》获特别奖;2001年为李鹏委员长表演杂技,他亲自接见了宜宾市杂技团的演员们,并一起合影留念;2015年市杂技团小演员陈思洋和遂宁杂技团合作表演的节目《青花瓷·顶碗》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2015年《花语嫣然·女子柔术》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杂技类金奖。
宜宾杂技,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绚丽多姿的传统节目,独特鲜明的地方编排风格,在博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喜爱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他们不断追求超越自身的努力。“杂技讲究的是惊、奇、险、美,而且现代化的灯光、舞美也对传统杂技表演提出了更唯美的要求,所以下一步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补短,如何创新,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今年我们邀请了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的老师来给我们授课,还准备创排高空节目。”市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吴红对杂技未来的发展侃侃而谈。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协会主席的吴红经常思考,市场化之后,观众会喜欢怎样的杂技表演,“儿童剧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效果很不错。杂技市场化后,创新才有出路。接下来,我们的节目除了保证惊、奇、险、美外,会更多地考虑加入故事情节,加入本土文化元素,更好地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有技术,有创新,贴近百姓,宜宾杂技的未来,无限宽广!
2012年7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一场名为“中国之夜”的杂技专场演出正在上演,来自宜宾的12名演员为观众送上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全场座无虚席,不时掌声雷动。早在这之前,宜宾杂技团2004年就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把宜宾杂技表演送到了苏丹,“演出太精彩了,感谢中国向苏丹派出如此高水平的杂技团!”苏丹文化部文艺团体司司长穆罕默德·谢赫在观看了中国四川省宜宾杂技团在苏丹的演出后,赞不绝口。
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成立于1989年。在长期发展中,会员从30名发展到72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0名,省级会员39名)。协会会员们多年来努力创新,积极开拓,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宣传宜宾文化,拓展宜宾杂技艺术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吴红2011年被评为中国杂技家协会第六次德艺双馨会员;2013年被选为四川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2015年10月参加中国杂技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16年参加中国文联第二期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研修班。
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先后多次被市文联考核为先进协会,协会的创新节目《空中花碟》《白塔之夜》《星夢之旅·吊环》《花语嫣然·女子柔术》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分别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金奖。2010年5月,协会参与“走进‘汶川大地震’灾区”大型杂技专场演出活动,节目《坛技》深受灾区观众喜爱。2016年参加四川省文联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名艺术家采风创作惠民演出,表演的节目《青花韵·双人顶碗》受到省文联及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市杂技艺术家协会老中青三代杂技人的不懈努力,宜宾杂技慢慢沉淀出自身特色,形成了技艺精湛的杂技艺术专业团队——宜宾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拥有了《柔术》《转碟》《钻桶》《坛技》《顶碗》《独轮车》《魔术》等形式多样、技艺过硬、不断创新的一批杂技节目。宜宾杂技凭借出色的技艺,国内外的演出邀请连年不断。从1990年至2016年间,我市杂技团先后赴巴西、美国迈阿密、奥兰多、拉斯维加斯、墨西哥、法国、韩国、埃及、毛里塔尼亚、苏丹、土耳其、安塔利亚、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外国朋友欢迎,为推动中国杂技艺术走上国际舞台,促进宜宾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几经历练 梅花香自苦寒
2016年1月21日早上,气温6℃,在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的练功大厅里,演员们早早地就开始练起了基本功,活动开身后演员们就开始和各自的搭档一起练习柔术技巧。为了保证动作的标准度,演员们甚至卷起了裤腿,看着小姑娘们光裸着的小腿,我们心里有心疼,但更多的是佩服与感动。
李童10岁开始学习杂技,主要擅长柔术、车技。谈及“入行”原因,这个腼腆的小姑娘说道,“因为邻居是学这个的,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就来了。”“基本功的练习,很单调,刚开始练的时候,还会很痛。但是当我站在舞台上,听到观众一次次给予的雷鸣般的掌声时,我觉得,一切苦和累都值得了。”谈及自己的杂技生活,身材娇小的李童声音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坚毅。李健君算是团里的大哥哥了,已经18岁的他从7岁开始学杂技,起因是:“看到电视里面的杂技演员可以飞起来,觉得像英雄,所以也想实现自己的英雄梦。”但真正步入杂技殿堂,他才知道杂技给世人所展示的非凡魅力背后,必然是坚持不懈的付出。痛过、哭过,现在的他是《草帽》《车技》《水碗》《地圈》等节目的主要演员。“虽然与英雄梦有差距,但从未后悔,因为我是从内心深处喜欢杂技的!”李健君的语气中有着不容置疑。在孩子们练习时,身为老师的王菊一直在一旁督促、鼓劲,不时纠正训练中不到位的姿势,给胆气不足的孩子壮胆。“搞杂技一辈子,离不开了。看到孩子们从不会到会,再到精,就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看到他们的成长,特别欣慰。”
为弘扬宜宾本土文化,近年来,市杂技艺术家协会每年完成各种演出任务120场以上,其中“三下乡”演出不少于30场,所到之处,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就是这群孩子,用他们一个个精湛的动作,给观众展示杂技艺术的惊、奇、险、美,在弘扬宜宾本土文化的同时,也把一颗颗杂技艺术的种子,播撒到了宜宾的大地之上。
几番创新 老树发新枝
柔情绰态,妩媚身姿。动作间,如同翩若轻云出岫,无限妖娆的花样年华在春风物语中静静地盛放。2016年1月16日,南岸酒都剧场杂技专场演出中,节目《花语嫣然·女子柔术》不仅把现场气氛带至高潮,更是让观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一次次感受到东方杂技的柔雅和艺术之美。“从来不知道,宜宾杂技的水平如此之高!今天这场演出,太值了!不得不为我们宜宾的杂技团队点赞!”看完整场表演的市民张先生激动地说道。
宜宾的杂技艺术的确是值得点赞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市杂技团创演的《踩球扛竿》《坛技》《钻桶》《顶碗》《晃板》《女子柔术》《平衡蹬人》等节目就在全国第二、三、四届杂技西南片区预选赛中分别获得金、银、铜奖;198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西南区预选赛,节目《坛技》获得一等奖;推出的国内首创杂技节目《踩球扛竿》获二等奖;1992年参加墨西哥民族艺术节,节目《双人钻桶》获特别奖;2001年为李鹏委员长表演杂技,他亲自接见了宜宾市杂技团的演员们,并一起合影留念;2015年市杂技团小演员陈思洋和遂宁杂技团合作表演的节目《青花瓷·顶碗》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2015年《花语嫣然·女子柔术》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杂技类金奖。
宜宾杂技,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绚丽多姿的传统节目,独特鲜明的地方编排风格,在博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喜爱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他们不断追求超越自身的努力。“杂技讲究的是惊、奇、险、美,而且现代化的灯光、舞美也对传统杂技表演提出了更唯美的要求,所以下一步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补短,如何创新,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今年我们邀请了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的老师来给我们授课,还准备创排高空节目。”市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吴红对杂技未来的发展侃侃而谈。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协会主席的吴红经常思考,市场化之后,观众会喜欢怎样的杂技表演,“儿童剧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效果很不错。杂技市场化后,创新才有出路。接下来,我们的节目除了保证惊、奇、险、美外,会更多地考虑加入故事情节,加入本土文化元素,更好地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有技术,有创新,贴近百姓,宜宾杂技的未来,无限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