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杆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真菌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异常增殖引起的女性常见的第二大外阴阴道炎症疾病,常伴有阴道菌群失调和微环境的改变,尤其在妊娠期间,VVC的发病率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传统针对VVC的治疗一直以抗真菌药物为主,但并未修复受损的阴道微生态系统,目前乳杆菌制剂被认为可通过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物群来重建阴道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治疗女性阴道炎症疾病,因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乳杆菌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以下就国内外乳杆菌制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VVC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乳杆菌制剂在VVC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F-NET)2013年中国48家综合医院收集的1562株酵母菌进行流行病学分布及唑类耐药性分析,为临床侵袭性酵母菌的唑类用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收集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48家医院共1562株酵母菌菌株及其原始信息,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 M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结合核糖体DNA测序明确菌种鉴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M44-A2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敏感性.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酵母菌15
目的 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ITS区及细菌16S rDNA V3-V4区PCR扩增,分析微生物群构成,并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Simper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构成与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存在差异.患者病甲的真菌菌群的丰富度高于对侧健甲.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
目的 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h内的G试验结果.结果 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29.2%),其次是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