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54-01
摘要:
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知识传播工具。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图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的管理也表现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以前的许多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工作既要传承传统的工作模式,又要在当下积极创新,以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求。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图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提出图书管理中的新措施,保障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图书管理; 问题; 对策
【前言】图书管理工作是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管理在我国图书管理工作担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形势下,许许多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观念不断出现,做好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工作更值得我们深思。
1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工作
1.1加强图书管理的意义
1.1.1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良好的图书管理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这有利于减少图书管理人员操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保证图书资源在最佳的状态下发挥最大的效用,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
1.1.2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
图书是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经济方面,图书丰富的图文信息资源及专业的信息服务可以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科研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参与社会文化经济建设,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1.2图书管理现状
1.2.1管理制度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管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现有的图书管理制度滞后,缺乏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存在着定位不清、内部机制不灵活、工作效益不高等诸多弊病。
1.2.2整体素质不均。
我国的图书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是,从整体上看,图书管理工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现在存在着一些没有受过图书管理专业训,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图书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人员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因而势必缺乏图书馆方面专业知识,只能承担简单的、专业性不强的工作,不利于图书管理的良性发展。
1.2.3责任意识不强。
当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图书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认为图书管理人员不外乎是负责图书的借人和借出、把图书整理整齐的机械的工作。在这种认识下,有的图书管理工作者就松懈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影响正常的工作。
1.2.4高级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图书管理中高级专业人才数量不多,这给图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高新技术的人才,致使多数图书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滞后,先进设备的效率发挥不足,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开发程度较低等现象。
2新时期图书管理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者要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就必须具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水平,切实做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以及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四项基本素质。
2.1先进的思想理论水平。
图书管理者必须始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世界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继承革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 制腐朽文化。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思想理论水平保障图书管理的正确方向。
2.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学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他们现在都包含人们的精神和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正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
2.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图书管理者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界境,使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不守陈规,不断探索图书管理工作新方法,切实保证图书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意愿,使图书管理工作切实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
2.4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专业,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是保证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高效运转的基本条件。图书管理工作包括图书的采购、摆放、编录、查对、借阅、存贮等都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作为管理者,如果不懂专业知识,必然会在管理过程中造成决策失误,给图书管理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是保障图书管理高效运行的保障。
3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
3.1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图书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这一理念正逐步为大众群体所认同,新时期的图书管理要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感受文化,使文化成果的受益面进一步拓展。根据社会的需要可以开放相关的书刊资料,向社会读者发放证件,凭借读者的身份证明,建立读者数据库。通过简单的读者注册让其享受到平等的服务,让图书管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读者群体中充分体现。同时,可以和社会上的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如可以和科研院所等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开展专题性的咨询服务等,做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
3.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要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实施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能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同时,在原有的激励机制上不断创新,形成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动力和压力相平衡的运行机制,做到公平、公正。与此同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水平。
3.3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管理人员被喻为知识领航员和智力咨询师。新世纪的到来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到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具备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加强对高新技术和新学科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具有超前意识及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真正担当起领航和咨询的重任。
4总结
新形势下,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图书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不断完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浅谈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王红娟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期
[2]浅谈图书管理工作 王素琴; 李俊敏; 谷玉生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 [J]职业 2012-03-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54-01
摘要:
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知识传播工具。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图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的管理也表现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以前的许多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工作既要传承传统的工作模式,又要在当下积极创新,以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求。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图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提出图书管理中的新措施,保障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图书管理; 问题; 对策
【前言】图书管理工作是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管理在我国图书管理工作担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形势下,许许多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观念不断出现,做好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工作更值得我们深思。
1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工作
1.1加强图书管理的意义
1.1.1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良好的图书管理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这有利于减少图书管理人员操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保证图书资源在最佳的状态下发挥最大的效用,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
1.1.2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
图书是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经济方面,图书丰富的图文信息资源及专业的信息服务可以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科研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参与社会文化经济建设,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1.2图书管理现状
1.2.1管理制度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管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现有的图书管理制度滞后,缺乏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存在着定位不清、内部机制不灵活、工作效益不高等诸多弊病。
1.2.2整体素质不均。
我国的图书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是,从整体上看,图书管理工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现在存在着一些没有受过图书管理专业训,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图书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人员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因而势必缺乏图书馆方面专业知识,只能承担简单的、专业性不强的工作,不利于图书管理的良性发展。
1.2.3责任意识不强。
当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图书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认为图书管理人员不外乎是负责图书的借人和借出、把图书整理整齐的机械的工作。在这种认识下,有的图书管理工作者就松懈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影响正常的工作。
1.2.4高级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图书管理中高级专业人才数量不多,这给图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高新技术的人才,致使多数图书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滞后,先进设备的效率发挥不足,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开发程度较低等现象。
2新时期图书管理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者要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就必须具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水平,切实做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以及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四项基本素质。
2.1先进的思想理论水平。
图书管理者必须始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世界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继承革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 制腐朽文化。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思想理论水平保障图书管理的正确方向。
2.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学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他们现在都包含人们的精神和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正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
2.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图书管理者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界境,使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不守陈规,不断探索图书管理工作新方法,切实保证图书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意愿,使图书管理工作切实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
2.4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专业,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是保证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高效运转的基本条件。图书管理工作包括图书的采购、摆放、编录、查对、借阅、存贮等都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作为管理者,如果不懂专业知识,必然会在管理过程中造成决策失误,给图书管理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是保障图书管理高效运行的保障。
3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
3.1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图书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这一理念正逐步为大众群体所认同,新时期的图书管理要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感受文化,使文化成果的受益面进一步拓展。根据社会的需要可以开放相关的书刊资料,向社会读者发放证件,凭借读者的身份证明,建立读者数据库。通过简单的读者注册让其享受到平等的服务,让图书管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读者群体中充分体现。同时,可以和社会上的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如可以和科研院所等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开展专题性的咨询服务等,做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
3.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要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实施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能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同时,在原有的激励机制上不断创新,形成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动力和压力相平衡的运行机制,做到公平、公正。与此同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水平。
3.3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管理人员被喻为知识领航员和智力咨询师。新世纪的到来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到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具备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加强对高新技术和新学科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具有超前意识及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真正担当起领航和咨询的重任。
4总结
新形势下,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图书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不断完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浅谈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王红娟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期
[2]浅谈图书管理工作 王素琴; 李俊敏; 谷玉生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 [J]职业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