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带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途径: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大胆创生,放飞想象。
  关键词:意境;诵读;多媒体;品味;想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85-1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觉得带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有以下几个途径: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大胆创生,放飞想象。
  一、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教师可以根据诗词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良好的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最初的几遍诵读中,让学生眼前呈现出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事物。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思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在反复诵读中,诗意渐明,那一种若隐若现的形象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这就是走进诗歌意境的魅力。
  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有些古诗词的抽象概括、精练含蓄会给学生理解上带来困难。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古诗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使原本简单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让诗情画意立体地凸现在课堂中,形成学生学习古诗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学习诗人奇妙的作诗技巧。
  在一位老师在教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用民乐曲子《西湖春晓》开场,那优美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随即,教师展示了多幅西湖的美景,这个时候,学生都惊呼起来,太美了。教师适时推出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如果单纯从字面去体会,学生肯定理解不了诗歌的本意。
  在课堂上,老师用视频来展示两种天气时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意思。不仅懂得了诗意,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还沉浸在西湖那醉人的风景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使西湖仿佛就在学生眼前,而且在最短时间里呈现西湖不同的美,带学生走进苏轼所要描写的绝美意境中。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品味语言,感悟情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学会品诗。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才能真正把握。
  如白居易《忆江南》中“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一个“谙”字,让学生脑海中出现一幅画卷,诗人愉悦在熟知的美景中,什么样的美景呢?诗人所熟悉的是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四、大胆创生,放飞想象,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具有想象丰富隽永、清新自然的特色,其强烈炽热的情感总是借助想象以创造丰富多彩的形象,描绘生机盎然、优美新奇、蕴涵隽永的意境,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活教材。
  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往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的结晶,是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学生不仅要敢想,更要会想。
  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将记忆中所积累的类似经历充实到眼前的画面中,借以拓展画面,达到强化感受的目的。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孟郊的《游子吟》时,抓住一个“密密缝”,让学生想象画面。此时,这位母亲在想些什么?她会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做些什么呢?在放飞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你们也正感受着母爱,享受着母爱。在你的脑海中,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如果此时,妈妈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很自然地入了诗的境,动了真情,理解了母亲“密密缝”的深厚意蕴。至此,学生感恩的心弦被拨动,昏暗的油灯下白发亲娘为儿子缝制行装的形象与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点滴交融在一起,永远存活在了学生的记忆深处。
  对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一幅优美的画卷呈现于眼前: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通过想象,不仅可让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了诗意,还走进了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体会到诗人一份悠然自得的感情。
其他文献
期刊
《园抟规划设计》为园林、园艺、林学类专业所必修,建筑类专业所选修。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深入,如何确保《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迎头赶上教改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
采购管理作为EPC总承包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能否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成败.随着市场升级,在未来的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会涉及更多的当地采购.本文结合
摘要:在农村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九年级数学内容已经具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也十分明显,实施分层教学法,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人学习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村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可以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教学;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
在研究计算机安全时,已经发现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但是,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并没有使计算机病毒的思想和方法得以流传,直到1988年,随着人们对MS-DOS操作系统的深入了解,一个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次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的临床诊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随着信息
随着新预算法、43号文、351号文等一系列重磅文件的出台,地方政府债务的界限日渐清晰,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自2015年推出以来,地方政府债的存量在当年急剧扩张了近3.7万亿元,也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这部分内容概念很抽象,物理量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同学们通常会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导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易出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