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与我国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因而,对其质量的管理应格外严苛。在涵洞混凝土施工前,要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对混凝土的配制进行准确把握,对混凝土离析现象进行防范,同时,规范浇灌操作,選择合适的振捣方法。除此以外,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要采取既经济,效果又明显的方法进行养护。
【关键词】水利工程;涵洞;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73-01
涵洞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涵洞内在结构及外部形态密切相关,若涵洞混凝土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保障,涵洞老化速率将显著加快。而涵洞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由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决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如何能持续享受水资源的馈赠,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下文中,我们将探讨涵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一、涵洞混凝土结构
在秉持安全原则的前提下,应对混凝土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需经受住内在和外部等多重客观因素的考验,在地理改变,环境转化的同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也应相应作出调整,不但要达到抗震和抗冻的级别,而且要承受住水荷载的冲刷与腐蚀。
二、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查。水泥、砂石骨料等原材料在水利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盖因如此,在材料入库前,要严格检查原材料质量。若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便投入使用,无法保证所配制成的混凝土达到符合涵洞结构的高强度,继而导致坍塌等不幸事故发生。关于砂石骨料,可检查其孔隙率、压碎强度以及吸水性;关于水泥,可检查其强度和凝固时间以及稳定性。
混凝土配制。混凝土通过合理的配比,在保障高强度的基础上,需达到三项标准,第一项标准为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搅拌物在本身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产生流动,能均匀密实流满模板的性能,它反映了混凝土搅拌物的稀稠程度及充满模板的能力;第二项标准为混凝土粘聚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种组成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粘聚力,能保持成分的均匀性,在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过程中不发生离析、分层现象。它反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第三项标准为混凝土保水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的能力,不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保水性也可理解为水泥、砂、石子与水之间的粘聚性。保水性差的混凝土,会造成水的泌出,影响水泥的水化;会使混凝土表层疏松,同时泌水通道会形成混凝土的连通孔隙而降低其耐久性。它反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同时,适当降低砂石所占的比重,可有效避免裂缝产生;调节给水量,可加速混凝土凝固;混凝土配制前,制定好骨料、水泥以及粉煤灰的配合比,搅拌均匀后,立即使用,以免混凝土凝固。按照施工特点,必要时可添加一定量的减水剂及粉煤灰,另外,还需添加适当的骨料。以上所有操作均要按照我国关于混凝土配制的相关流程进行配制。配制完成后,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并与理论情况进行对比。
三、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离析的防范策略。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到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因此,在进行直接倾卸过程中,严格控制倾落高度,最好应≤2m;若倾落高度>2m,可采取串筒和溜管进行下落;若倾落高度>10m时,则可配备减速装置。
有序浇筑。有序浇筑是指逐层进行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浇筑结束的同时,下一层混凝土进入初凝时间。若上下两层的浇筑距离>1.5m,则可采取两层一并浇筑。由低逐步上升进行浇筑,同时在水平程度上浇筑一致,应在倾斜面上完成。
振捣。振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振动器振捣,另一种为人工振捣。但多数情况下,应采用振动器振捣。同时,在振动器振捣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移动距离,保证其移动距离在振动器操作半径的1.5倍以下,界定与侧模之间的间隔在50-100mm之间,且50-100mm为振动器置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范围。
四、混凝土养护
养护的作用是促使水泥水化完全,避免水泥出现老化,产生裂缝。水和水泥在一定的配合比下,搅拌7h,并添加缓凝剂,采用保鲜膜进行遮盖,起保湿作用;搭建保温棚或者在混凝土表面抛洒保温物质,起保温作用,但从降低成本以及作用程度等方面考虑,建议采取在混凝土表面抛洒保温物质的保温方法。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与我国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对相关工程的安全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对水利工程的涵洞混凝土施工,不但要在技术层面层层把关,还要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其在施工工程中,牢牢地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总而言之,对水利工程中涵洞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应格外严苛,材料管理人员要在涵洞混凝土施工前,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的配制进行准确把握,对混凝土离析现象进行防范,同时,规范浇灌操作,选择合适的振捣方法。除此以外,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要采取既经济,效果又明显的方法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1]张广盛.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5).
[2]何培文.探析水利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4).
[3]尹振羽.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科技资讯,2007(32).
[4]沈子微,周明.水利工程中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J].山西科技,2013(05).
[5]刘凯,丁凯.某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
【关键词】水利工程;涵洞;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73-01
涵洞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涵洞内在结构及外部形态密切相关,若涵洞混凝土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保障,涵洞老化速率将显著加快。而涵洞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由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决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如何能持续享受水资源的馈赠,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下文中,我们将探讨涵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一、涵洞混凝土结构
在秉持安全原则的前提下,应对混凝土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需经受住内在和外部等多重客观因素的考验,在地理改变,环境转化的同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也应相应作出调整,不但要达到抗震和抗冻的级别,而且要承受住水荷载的冲刷与腐蚀。
二、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查。水泥、砂石骨料等原材料在水利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盖因如此,在材料入库前,要严格检查原材料质量。若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便投入使用,无法保证所配制成的混凝土达到符合涵洞结构的高强度,继而导致坍塌等不幸事故发生。关于砂石骨料,可检查其孔隙率、压碎强度以及吸水性;关于水泥,可检查其强度和凝固时间以及稳定性。
混凝土配制。混凝土通过合理的配比,在保障高强度的基础上,需达到三项标准,第一项标准为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搅拌物在本身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产生流动,能均匀密实流满模板的性能,它反映了混凝土搅拌物的稀稠程度及充满模板的能力;第二项标准为混凝土粘聚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种组成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粘聚力,能保持成分的均匀性,在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过程中不发生离析、分层现象。它反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第三项标准为混凝土保水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的能力,不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保水性也可理解为水泥、砂、石子与水之间的粘聚性。保水性差的混凝土,会造成水的泌出,影响水泥的水化;会使混凝土表层疏松,同时泌水通道会形成混凝土的连通孔隙而降低其耐久性。它反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同时,适当降低砂石所占的比重,可有效避免裂缝产生;调节给水量,可加速混凝土凝固;混凝土配制前,制定好骨料、水泥以及粉煤灰的配合比,搅拌均匀后,立即使用,以免混凝土凝固。按照施工特点,必要时可添加一定量的减水剂及粉煤灰,另外,还需添加适当的骨料。以上所有操作均要按照我国关于混凝土配制的相关流程进行配制。配制完成后,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并与理论情况进行对比。
三、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离析的防范策略。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到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因此,在进行直接倾卸过程中,严格控制倾落高度,最好应≤2m;若倾落高度>2m,可采取串筒和溜管进行下落;若倾落高度>10m时,则可配备减速装置。
有序浇筑。有序浇筑是指逐层进行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浇筑结束的同时,下一层混凝土进入初凝时间。若上下两层的浇筑距离>1.5m,则可采取两层一并浇筑。由低逐步上升进行浇筑,同时在水平程度上浇筑一致,应在倾斜面上完成。
振捣。振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振动器振捣,另一种为人工振捣。但多数情况下,应采用振动器振捣。同时,在振动器振捣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移动距离,保证其移动距离在振动器操作半径的1.5倍以下,界定与侧模之间的间隔在50-100mm之间,且50-100mm为振动器置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范围。
四、混凝土养护
养护的作用是促使水泥水化完全,避免水泥出现老化,产生裂缝。水和水泥在一定的配合比下,搅拌7h,并添加缓凝剂,采用保鲜膜进行遮盖,起保湿作用;搭建保温棚或者在混凝土表面抛洒保温物质,起保温作用,但从降低成本以及作用程度等方面考虑,建议采取在混凝土表面抛洒保温物质的保温方法。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与我国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对相关工程的安全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对水利工程的涵洞混凝土施工,不但要在技术层面层层把关,还要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其在施工工程中,牢牢地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总而言之,对水利工程中涵洞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应格外严苛,材料管理人员要在涵洞混凝土施工前,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的配制进行准确把握,对混凝土离析现象进行防范,同时,规范浇灌操作,选择合适的振捣方法。除此以外,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要采取既经济,效果又明显的方法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1]张广盛.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5).
[2]何培文.探析水利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4).
[3]尹振羽.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科技资讯,2007(32).
[4]沈子微,周明.水利工程中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J].山西科技,2013(05).
[5]刘凯,丁凯.某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