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苏颖的忧郁症状谈起
苏颖如约来到诊室。她是位中年女性,从她的守约、举止、穿着和那梳理得极好的头发,我隐隐还能感受到这位昔日驰骋商场的女经理形象。苏颖当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国营大商场,转眼已20多年。由于出色的工作,她担任了多年大部门的经理,工作一直非常忙碌。去年机构大换班,由于她已有45岁而且学历偏低,便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了。苏颖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觉得越来越不开心,很压抑,还常失眠,以往令我兴味盎然的种种事情,现在我都失去了兴趣。有人说这是因为地位的落差所致,可说真的,我早就不想再做领导,因为实在太疲劳了,何况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应酬的人。也有人说我是更年期,但我的月经正常,也没有医生所说的自主神经症状。我曾看过几位心理医生,抗忧郁药物也用了几种,但没有大的改变。难道说忧郁症真的那么难治么?”
忧郁症的病因,有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两方面。对苏颖进行详细检查后,我认为她的病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这或许便是苏颖转换几种抗忧郁药但作用不明显的原因。
忧郁的原因是对自身正常需要的否认
是什么导致苏颖陷入忧郁?是她对自己本身正常需要的误解与否认。当苏颖讲述她的童年、她多年忙碌的生活时,无不透露着一种欲望,即希望与家人建立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就现在来说,她主要是希望与丈夫达到更深层的内心交流,就是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困惑可以向对方讲,对方有什么心事也会与自己共同探讨,这种需要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但是多年来,苏颖夫妻间并没有形成这样深度的交流,这些年他们夫妻间极少讨论自己内心的体验。现在回过头检查一下,各自工作太忙固然是一个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苏颖有一个观念,认为女性应当自强自立,不希望成为一个依赖男性的女人。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乞求丈夫的帮助似乎有违这样的宗旨。至于为何近年强烈感受到交流方面的不足,总感到一种压抑的孤独,苏颖认为是因为自己越来越有依赖性,能力越来越差所致。这两年她极力地掩饰、压抑着自己,却无法将这种需要抹杀。最后导致沮丧和失败感,在矛盾心理的胁迫下,出现了种种忧郁症状。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勇敢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拥有健康的亲密交往,包括内心深层的交流、理解和相互的支持,是成年人成熟与健康的一个标准。苏颖的要求本来很正常。能够做到这一点有助于夫妻关系的巩固,也有益于个人心理的健康。现代生活中,不少人因为繁忙的工作和家务的压力忽视了这个问题,更多的人如苏颖一样,错误地认为女性的独立是独自面对所有的压力,将人类需要深层的交流和相互的支持当作是软弱的表现。因为这种观念的影响,苏颖将自己正常的需求过滤了,让它压抑在意识深处。当人到中年,尤其在生活安定而工作压力减少之后,常会不自主地反省自己的前半生,这欲望便又挣扎、长大。欲望与压抑的长期碰撞和矛盾便成了导致忧郁的心理社会因素。
令人高兴的是,苏颖很快理解了自己忧郁的原因。那她下一步又当如何做呢?我的建议是:①接受自己的这种需要,消除不必要的自责。②反省自己是否还有其他自我挫败的想法,如果有,可以和心理医生好好讨论一下。③知道这种需要是正常的,应当主动与丈夫进行交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这种需要。④主动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向对方倾述,不论工作怎样忙碌,都不可让彼此的婚姻生活停止发展。⑤丰富自己的生活,交几个知心的朋友。这样不但可以在夫妻生活中发展交流的亲密关系,也能和其他朋友一起拥有健康的交往,包括深层的交流、理解和相互的支持。⑥警惕中年人的一种危机。很多人到了中年,因为时不再来的紧迫感,以及或多或少的不尽如人意的经历,因为种种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奈,他们会将周围世界包括自己都涂上一层压抑的灰色,也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挫败感。
结果和启发
苏颖是个聪明人,她明确表示,她会这样去做。她停服了所有的药物,结果是,她完全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压制自己正常的需要;相反,尽可能满足自己正当的需要常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苏颖如约来到诊室。她是位中年女性,从她的守约、举止、穿着和那梳理得极好的头发,我隐隐还能感受到这位昔日驰骋商场的女经理形象。苏颖当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国营大商场,转眼已20多年。由于出色的工作,她担任了多年大部门的经理,工作一直非常忙碌。去年机构大换班,由于她已有45岁而且学历偏低,便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了。苏颖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觉得越来越不开心,很压抑,还常失眠,以往令我兴味盎然的种种事情,现在我都失去了兴趣。有人说这是因为地位的落差所致,可说真的,我早就不想再做领导,因为实在太疲劳了,何况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应酬的人。也有人说我是更年期,但我的月经正常,也没有医生所说的自主神经症状。我曾看过几位心理医生,抗忧郁药物也用了几种,但没有大的改变。难道说忧郁症真的那么难治么?”
忧郁症的病因,有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两方面。对苏颖进行详细检查后,我认为她的病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这或许便是苏颖转换几种抗忧郁药但作用不明显的原因。
忧郁的原因是对自身正常需要的否认
是什么导致苏颖陷入忧郁?是她对自己本身正常需要的误解与否认。当苏颖讲述她的童年、她多年忙碌的生活时,无不透露着一种欲望,即希望与家人建立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就现在来说,她主要是希望与丈夫达到更深层的内心交流,就是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困惑可以向对方讲,对方有什么心事也会与自己共同探讨,这种需要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但是多年来,苏颖夫妻间并没有形成这样深度的交流,这些年他们夫妻间极少讨论自己内心的体验。现在回过头检查一下,各自工作太忙固然是一个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苏颖有一个观念,认为女性应当自强自立,不希望成为一个依赖男性的女人。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乞求丈夫的帮助似乎有违这样的宗旨。至于为何近年强烈感受到交流方面的不足,总感到一种压抑的孤独,苏颖认为是因为自己越来越有依赖性,能力越来越差所致。这两年她极力地掩饰、压抑着自己,却无法将这种需要抹杀。最后导致沮丧和失败感,在矛盾心理的胁迫下,出现了种种忧郁症状。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勇敢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拥有健康的亲密交往,包括内心深层的交流、理解和相互的支持,是成年人成熟与健康的一个标准。苏颖的要求本来很正常。能够做到这一点有助于夫妻关系的巩固,也有益于个人心理的健康。现代生活中,不少人因为繁忙的工作和家务的压力忽视了这个问题,更多的人如苏颖一样,错误地认为女性的独立是独自面对所有的压力,将人类需要深层的交流和相互的支持当作是软弱的表现。因为这种观念的影响,苏颖将自己正常的需求过滤了,让它压抑在意识深处。当人到中年,尤其在生活安定而工作压力减少之后,常会不自主地反省自己的前半生,这欲望便又挣扎、长大。欲望与压抑的长期碰撞和矛盾便成了导致忧郁的心理社会因素。
令人高兴的是,苏颖很快理解了自己忧郁的原因。那她下一步又当如何做呢?我的建议是:①接受自己的这种需要,消除不必要的自责。②反省自己是否还有其他自我挫败的想法,如果有,可以和心理医生好好讨论一下。③知道这种需要是正常的,应当主动与丈夫进行交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这种需要。④主动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向对方倾述,不论工作怎样忙碌,都不可让彼此的婚姻生活停止发展。⑤丰富自己的生活,交几个知心的朋友。这样不但可以在夫妻生活中发展交流的亲密关系,也能和其他朋友一起拥有健康的交往,包括深层的交流、理解和相互的支持。⑥警惕中年人的一种危机。很多人到了中年,因为时不再来的紧迫感,以及或多或少的不尽如人意的经历,因为种种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奈,他们会将周围世界包括自己都涂上一层压抑的灰色,也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挫败感。
结果和启发
苏颖是个聪明人,她明确表示,她会这样去做。她停服了所有的药物,结果是,她完全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压制自己正常的需要;相反,尽可能满足自己正当的需要常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