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授课不足”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许老师的课时,经常被许老师与众不同的课堂深深吸引,感叹许老师的魅力与智慧,听课过程中也总是入迷到来不及写听课记录。一节课听完,总觉得都是好的,要挑出点毛病,除了很难外,还是很难,只有鸡蛋里挑骨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再完美的课堂也会存在些许瑕疵。我把我发现的不足之处和大家讨论一下:
  1.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许老师借班上课,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前都会和学生进行互动以及充分沟通。然而这节课前时间有限,许老师只是和学生们打了招呼就进行教学。在课中,当许教师说“恭喜你答对了”,学生应比手势并大声说“耶”!然而学生在课中反应不过来,许老师又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便影响到教学的流畅。特别是前8分钟的教学受此影响较大。
  2.教学中个别提问不够具体明确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否则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失去目的性以及针对性,造成学生不能作答。比如,在导入环节,许老师出示了“姚明高”“小朋友矮”的例子后,问小朋友身高和笔、话筒、文具盒等比较,也矮吗?然后接着问你有什么思考呢?学生在这个地方被难住了。要是把“你有什么思考?”换为“只说姚明高”或者“只说小朋友矮”,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这样提问把问题具体化一些,有指向性一些,学生的思维就找到了方向,效果会更好些。
  3.课件中存在一些小問题
  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方便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既然如此,课件所传递的内容应该准确无误。本课所使用的课件中有一处内容有所遗漏,教师课前还是应该再多花些精力检查课件内容。
  我们的课堂虽不能做到最好,却可以做得更好。有关研究表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进行反思,发现授课的不足,然后将不足加以改进,课堂便会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在明中后期日渐浓厚的商业环境中,书画因具有特殊的雅文化意义,在文人的引导下成为新富商人追逐的流行消费品,商人对书画作品的购藏活动亦使得书画的商品属性显现出来.失意文人开始寻找仕途之外的有效谋生手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山人"文化.当书画技艺成为扬名与取利的治生手段后,"山人"的行为与心态皆发生改变.明代中后期"山人"的书画治生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景观,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商业环境对文人阶层生存理念和思想观念的冲击.
今天我们继续用莱顿瓶做一个实验——制作静电风车。  一、材料工具  易拉罐、尺子、剪刀、自行车辐条、铁氟龙管(内径4mm,外径6mm),自行车辐条(长12cm,直径3mm),以及热熔胶枪、钢锉、莱顿瓶、电钻、钉子。  二、实验过程  1.将易拉罐的曲面剪下来,并压平。2.将压平的易拉罐曲面制成如图1所示的图形(以下称为风车叶)。  (1)风车叶背面中心要有一个小凹槽,用钉子尖端轻轻地压一下即可;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材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首先从姚明的身高引入,再到学生自己说的小朋友身高与笔、尺子的高度之间的对比,寻找参照点,明白比谁
移植等待者和接受者罹患疫苗可预防性的感染性疾病风险增加。应尽一切努力确保移植等待者及其家庭成员在移植前已完成建议接种的全部疫苗。由于器官衰竭时对许多疫苗的反应减弱,移植等待者应该在病程早期接种疫苗。最新的美国移植学会传染性疾病实践团体(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lantation Infectious Diseases Community of Practice,AST IDCOP)指南回顾了实体器官移植等待者和接受者的疫苗接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