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家园》的服装造型设计理念

来源 :演艺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秦腔《家园》服装造型设计的初衷和设计理念,探讨现代戏曲服装的视觉美学观念:表现主义手法、非写实语汇的运用,对重要场景的捕捉、提炼和放大,服装体现的视觉流动性和隐喻性等。
  【关键词】服装造型设计;《家园》;秦腔;戏曲;视觉美学
  1引言
  2016年的一个阴郁的冬日,我和秦腔《家园》的各位主创站在陕南安康的一个曾经遭受泥石流重灾的大山窝里,那片原本青山绿水的土地如今黄黄杂草丛生、凄凄碎石满地。风萧萧吹,水潺潺流,一阵阵乍寒从身边隐隐掠过。大家手捧菊花神情肃穆,听着当年的救人英雄讲述曾经的悲凄往事。那情那景,我的腿有点颤抖,脚底有些发麻,这片土地下面,有多少被突然暴发的泥石流和飞扑而来的巨石瞬间无情埋葬的曾经鲜活而美丽的生命!我心里顿觉刺骨的凉意。灾难面前,生命多么脆弱,多么无辜,又那么无助!我抬眼望山,大山铿锵巍峨,但如被利斧劈砍,断壁残垣!我凝神注目残石的纹理和色泽,石块棱角分明,纹理粗粝,玄褐泥黄,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当年发生泥石流时留下的狰狞的泥浆!
  这又是一次在实地找寻创作灵感有效且生动的体验!这里需要没有雕琢、没有做作、没有修饰的强力表达!只有将不堪回首的灾难强烈地艺术化表现,大家才更会珍惜、感恩现在国家为受灾百姓重建新家园的真正的喜悦!那么,就让我们的每一块粗质的布料、每一道扭曲皱褶的肌理、每一寸干巴泥土的色泽、每一片红得发黑的泥血、每一片姜黄湿漉的泥浆、每一笔凝重的勾勒、每一处强烈的渲染,去告慰那些已经悄无声息消逝的灵魂吧!
  2《家园》的服装创作理念
  秦腔《家园》的故事情节、导演多元化思维及结合电影超写实风格的大手笔创作理念,为这部戏的新视觉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空间。
  传统戏曲和戏曲现代戏的历史造型理论中的视觉形象非常讲究唯美性,讲究或繁或简的装饰化并且大量运用鲜艳的色彩。达官显贵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文武百将要装饰化的美、工整的美、理想化的细节美;穷困潦倒的贫民乞丐也要装饰性的理想化的落魄美。比如一块补丁,也要很工整细致;比如贫民百姓的服装也不乏崭新整洁,难找一丝皱褶。而上述传统、唯美的审美理念,在秦腔《家园》这样宏大、铿锵、悲壮的题材中会很难表现灾难的真切感、质感以及灾难后的悲壮感,如此,舞台上的人物形象就既不易感人、也不够生动,在视觉上观者很难对灾难感引起强烈的共鸣。
  2.1思考一:现代戏曲的视觉美学观念可以有更丰富的语汇,更情绪化的表达,运用更强烈的表现主义手段
  《家园》在服装造型上分为三大块:一是受难的灾民,其中又分灾民群众和受灾的主演角色,这部分运用了大写意的手法;二是救灾的医生、护士以及武警官兵;三是各位赶来救灾的领导们。后两部分是以相对写实为主体,这三部分以泥为连接元素,全剧服装造型在整体氛围中融为一体。
  《家园》开场的灾难感更适合残酷、虐心地摧毁式表现,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视觉上避免程式化、僵硬化。服装上竖纹的褶皱里流淌着的黑黄的泥水和红黑的血水,以及干巴的泥浆、如巨石残垣的褶皱等超写实的粗砺质感,融入整体统一的凝重色调,成为了灾难开场服装造型的重要语汇,表现性地增强了服装造型视觉上的灾难感,增强了风格化、整体化,使服装造型直接帮助舞台整体视觉的呈现和表达,推动和强化剧情,使服装造型在剧中更加有理念、有寓意、有感情、有血肉地去表现。如此,也打破了以往戏曲服装造型设计以帮助演员塑造人物个体形象为第一主导的创作思维。
  2.2思考二:抽离细碎纷杂的写实性,寻找非写实的语汇
  我特别喜欢普希金说过的一句话:戏剧艺术的本身在于不同真的一样。我以为这部戏非常适合在纷繁细碎的现实中寻找非写实性、以原型为基础进行有高度的艺术再创造。
  生活在陕南灾区的原村民非常质朴,他们并不是穿着我们熟知的陕北服装,反而着装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地域特色,款式基本都是背心、T恤、衬衫、长裤。这些纯生活的服裝根本不足以强烈地表达剧中的灾难及灾民们灾后的内心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用艺术化的眼光,抽离现实中生活服装的细节,去创造整合一种既能体现陕南人的质朴无华,又能体现灾难深重的感受,还能有视觉感染力的服装造型。
  他们的着装有一个特点:在下雨天一般都要卷起裤腿,裤子相对肥大;把大批受灾群众的服装款式归纳在背心和T恤的基本款型上,并且加肥加大加厚,可以增强体积感,加强凝重感,同时也强化了群众作为一个群体的整体感,增强灾难感。
  2.3思考三:捕捉、提炼、概括、放大有情感有力度的部分,强化夸张的超写实语汇
  想象一下人们灾难过后从黄黑的泥水里爬出来是什么样子?落汤泥人。有幸存活着下来的是什么状态?多半轻重有伤!泥血交加!于是,流淌的鲜血和黄黑的泥水成为了开场灾难中服装造型特点的重要语汇。质朴的受灾群众服装质感粗粝,色调凝重,服装上竖纹的褶皱里犹如流淌着黑黄泥和红黑的血水,宽大的裤子下摆的纤维被狠狠撕裂,人们的头发蓬乱,满脸脏泥,抓狂而惊恐地从泥石血水和倒塌的家具中逃生。
  当他们带着一种仪式感缓缓地站在废墟上时,就像是一尊尊带着流淌着的黄泥和血水的雕塑,也像可以移动的带着泥水的山石,他们如泥石流般在整个舞台上铺展开来,并与背景影像中倾泻而下的泥水山石完全融合,灾难感直击观者的血脉!
  2.4思考四:让服装更具有视觉流动性、叙述性和隐喻性
  灾民开场的服装是脏泥黑血效果,表现灾民们在泥石流中的悲惨境遇;接着到灾难7天后灾民服装更加夸大面料肌理质感、加大加强服装干泥巴的效果,进一步夸大A字型造型的朴实感和雕塑感,隐喻灾后人们失去亲人的内心绝望和干裂碎心的痛苦和事实,增强仪式感。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灾难的恐惧、内心的挣扎、心里的阴影和灾民的坚强。半年后,灾民们面对重建新家园从不情愿离开故土到接受、感恩政府精准扶贫的变化,服装明显变新变蓝,蓝色代表希望,那是他们对亲人的怀念,服装上隐约的泥土是他们不忘旧家园的印记。最后,新家园的建成,原来的灾民终于将要拥有自己的新家园了!他们披上了七彩巾一起来庆贺!从此往后,他们将过上有尊严、有希望、有色彩的新生活!
  如此,服装造型形成一种连贯、丰富、隐喻、夸张强烈和细腻刻画共存的服装造型语汇,并且贯穿全剧。
其他文献
【摘 要】阐述舞台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及相关安全因素,详细分析“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给舞台机械及舞台表演人员安全带来的影响,为剧场舞台机械操作与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舞台安全;舞台机械;设备关联;运行程序;操作规范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stage machinery will appear all sorts of se
期刊
1月17日,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與利亚德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北特圣迪董事长刘长荣、总经理温庆林,利亚德集团副总裁、集团首席运营官姜毅出席签约仪式。  本次双方合作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幸福城市建设合作:双方在文化、演艺、娱乐、舞台机械、VR/AR/MR等领域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展全面合作和探索,共同推广和建设甲方提出的幸福城市战略,共同推动中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产业。市场合作:双方在文化科技融合
期刊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全新创意舞台秀《梁祝》取材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合自身整体集成的强大实力,运用真人表演、全息技术、互动魔方舞台、灯光和音乐等相结合的演绎方式,为观众带来一场耳目一新的创意演出。  初到學堂、乐游学堂、惺惺相惜、长亭惜别、誓死抗婚、为爱殉情、比翼齐飞、梁祝相守等短短的八幕演出,每一幕都令人印象深刻,先进的舞台演艺技术,智能舞台设备与演员的互动演绎,增加了经典剧目的科技
期刊
Allen&Heath推出dLive C Class,包含新款調音台界面和混音机架,可以更加广泛地应用在音视频集成、固定安装和现场演出中。  dLive C Class基于XCVI核心,采用DEEP处理架构,在输入和混音通道直接嵌入压缩器和处理模拟仿真。该系列包含3款新的混音机架,CDM32、CDM48和CDM64,以及三款新的调音台界面,19英寸可机架安装的C1500、C2500以及双屏幕的C3
期刊
12月3日~5日,2016第五屆全国乐器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及海外的相关艺术院校、研究机构、剧院、乐团的专家学者,及乐器企业代表共120余人参会。会议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主持。  今年的研讨会主题涉及三个方面,乐器声音分析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乐器制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乐器结构与自然生态的关联性;活动形式包括主题发言、圆桌讨论、参观考察。学术规格、参会人数均为历届之最
期刊
11月21日,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东莞市三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剧场音响系统设计与调试高级培训班”在武汉开课。本次培训采用授课与实操、互动教学形式,来自业内制造企业、工程企业及剧场、剧院方的19位一线技術人员参加。  此次培训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专业音响分会副主任、国家一级音响师马昕主讲,他曾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音响总设计/音响总指挥;2010
期刊
【摘 要】通过对VL4000 BeamWash的检测,详尽剖析和评价该HID电脑灯的构成、功能及其性能和特点。  【关键词】测评;电脑灯;多用途灯具;Vari-Lite  【Abstract】Through the VL4000 BeamWash detection, detaile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HID amount of structure,
期刊
12月12日,“演艺装备数据平台搭建和开放模式研究”座谈会在上海举行。《演艺科技》杂志社社长熊英,副主编杜青、柳得安,上海戏剧学院刘志新,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刘洋,华东建筑设计院声学所杨志刚,上海舞台技术研究所薛懿华,上海歌舞团史汇荣,上海大剧院刘豪,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总裁高华,上海东润工程公司周春志,BOSE专业系统大中华区经理封志刚,上海广远公司总经理曹益群等上海地區专家、企业家共聚一堂,进
期刊
12月12日,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第五(上海)分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副理事长周春志、熊英,副秘书长黄增光,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赵同华,上海地区专家、企业代表百余人,共同见证专家委员会的诞生。上海文广局科技处处长王学勇、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韩生、上海戲剧学院柳得安等相关机构的领导、专家应邀参加,并发表致辞。  会上,宣读了相关决定,并分别为专
期刊
【摘要】介绍当代舞台美术中对舞台机械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展现舞台技术的多维跨界与视觉融合。  【关键词】舞台美术;舞台技术;舞台机械;跨界;融合;虚拟现实  1序言  清代张怡在《由新盘路而下》诗曰:“下临绝壑无疆界,仰视诸峰自纵横”,在诗中,无疆界是一种高度自由的状态,是艺术家跨越藩篱、超脱自然的一种心境。而在当代的戏剧或其他演出艺术和活动中,舞台美术的“跨语境”表达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