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统计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理论探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的分支学科,是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学问题的一门应用课程。本研究从《社会统计学》的课程定位、教学理念及教学目的入手,从宏观上给予《社会统计学》明确的界定,并建构其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社会统计学》 课程定位 教学理念 教学目的
  
  一、导言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的分支学科,也是社会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即用“统计学”为“社会学”服务的一门应用性课程。《社会统计学》可以为社会学专业学生的课题调查和研究提供基础和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可以为学生学好SPSS等统计软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培养合格的统计人才,扩大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总之,在当今社会,社会统计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但是,在我国,作为社会学方法课程的《社会统计学》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课程体系也不甚完善,因此,《社会统计学》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性的改革,但作为其理论基础,教学实施的主导思想尤为重要,只有将主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才能够以此为基础,指导教学内容、手段等具体方面的改革。我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调查、研究,尝试性地完成这项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社会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二、当今《社会统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社会统计学》教育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理论内容“大而全”,不论是各高校的课程大纲还是教材都显示出:《社会统计学》的理论内容普遍偏多、偏难、主次不分。文科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若要求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大量庞杂、深奥的统计原理,学习会过于吃力,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有学生说:作为文科生,潜意识中没有“理科自信心”,在学习上,稍微碰上一点难度较高的统计知识,积极性马上就没了,这门课的目标也成了“考试混及格就成”。翻翻几本常用的社会统计学教材也会发现,内容非常全面,无论是社会学学生能用到的还是不能用到的内容都有涉及,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理论如微积分、概率的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占了一定的比重。教材的针对性还不甚清晰,这在我国的统计教育中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国外已经比较重视这一问题,北大袁卫教授曾经在论文中说过,“我们翻译的15本国外优秀著作和教材中,绝大多数是为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编的。而刚刚影印的7本英文原版教材中,也都注明了教材的使用对象。为不同的对象编好不同的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1]。
  三、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的探讨
  不论是授课内容的选择,还是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实践的开展,其偏离社会及学生自身都需要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许多学校和教师没有真正认清《社会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其学科定位、理念、目的是什么?只有弄明白这一基础性的问题,课程实施具体环节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以下我主要将主导思想分解为学科定位、教学理念与教学目三个理论方面来具体分析。
  1.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即其所属的上级学科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它决定了本课程是属于什么专业、为什么专业范围服务及学科的倾向性如何。从《社会统计学》课程来看,它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用统计学的方法”即以统计作为工具、手段或者辅助性方法,而目的是“研究社会现象”,即社会学范畴内的问题。归根到底,这门课程是为社会学服务的,其主要授课对象是社会学专业学生,其学习目的是社会学研究,因此,课程应定位于社会学范围内。我们选择教授内容应本着“能为社会学研究服务的统计方法我们纳入课程体系;与社会学研究毫无关联,或者基本不会用到的统计学内容则予以剔除”。这就区分了《社会统计学》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其他统计相关课程的不同。与其说《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下属课程,不如说它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这才符合它的学科定位、适用对象及开设目的。因此,我们对这门课程内容与方法的安排、设计都要根植于社会学的需要。教学改革的方向也要强调其对“社会学”的服务性和课程本身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目标,以“简明实用”为其根本原则。此外,《社会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这决定了我们应千方百计体现其应用性,尤其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用性作用。
  2.教学目的
  我将《社会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分为长远目的与直接目的。从长远看,《社会统计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及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调查和统计工作打下基础,成为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扩大就业范围和就业选择,增强择业优势。具体目的为《社会统计学》可作为即将要学习的SPSS、STATA等统计软件的理论基础。当今时代,做统计分析几乎都用SPSS等统计软件,使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节省大量笔算的程序和计算,只要操作正确,可使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变得更加快速、简便、准确,是人算所无法比拟的。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各种统计学的人必须掌握至少一种统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因此,我们都要开设统计软件使用的课程,让学生适应学科的发展趋势。但是,单纯的软件操作只能传授我们如何操作和如何输入、输出数据,而对于目标变量的性质、意义,操作方法的比较和选择,数据分析的原理,输出结果的解释,以及如何用其解释社会问题等,如果没有统计学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如果不知道以上这些内容,即使输出结果,也是无意义的,甚至会使操作失去方向和目的性。而这些内容都是《社会统计学》的原理部分,是需要从《社会统计学》课程中学到的,只有在扎实的理论指导下,统计软件的操作才能发挥强大的作用,才能创造实际价值。因此,《社会统计学》最直接的目的即作为统计软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软件的使用。
  3.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教学理念是教学开展的指导思想,也是课程设置的基本价值体现,它决定了课程开展的方向和具体实施。只有树立正确科学的理念,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地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专业学习分为应用导向型学习和知识导向型学习,前者重在应用并解决现实问题,在此类课程的开展中要偏重应用部分,理论为应用服务;而后者则强调理论思辨和思考能力,目的是丰富相关方面的理论,解决理论问题,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中应偏重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对于统计学,姬海丽指出:“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习为应用导向型学习;统计专业的统计学习为知识导向型学习。”[2]社会统计学是非统计专业的学习,因此它应向应用导向型发展。“社会学为体,统计学为用”,这就是《社会统计学》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社会统计学》要遵求“简明实用”的原则,内容简化,重点突出,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充分发挥统计学的工具作用和辅助作用。这一教学理念不但要让教师铭记于心,而且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学习,有的放矢地安排时间与侧重点,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什么需要了解、什么需要记住,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深知教学理念,互相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将“简明实用”的教学理念具体应用于《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即解决《社会统计学》课程内容中理论与实践孰轻孰重的问题。《社会统计学》应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3]这一原则进行安排和整合。统计学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解题能力,而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统计课程,不应过于数学化,也无需搞题海战术”,不能将它当作“思维体操”来学。诚然,《社会统计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理论须控制在社会学范围所需要的界限内,能足够指导社会学实践就足矣。因此,对于《社会统计学》这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类课程要特别强调统计思想、应用和案例教学,着重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社会统计学》应强调其对“社会学”的服务性和课程本身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目标;以“简明实用”为根本原则。高度重视统计思想的培养,统计思想为学生指出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和思路,沿着正确的学习思路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建议任课老师在具体授课前就将总的统计思想介绍给学生,包括学习《社会统计学》的目的、意义、重点、难点,强调其为社会研究服务的本质,提醒学生不要以学数学类课程的方式接受这门课程,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搞题海战术,要特别注重其应用性,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入学习,并使他们知道在学习结束时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其次,教师应在讲解每章具体内容之前,详细说明本章内容所贯穿的统计思想。例如,在教授假设检验时,首先告知学生只有在概率分布上有显著的偏离,才能否定原假设,而在概率上不是显著小的,即使样本统计值与假设值表面上区别很大,也不能否定假设。假设检验是以概率为基础的粗略估计,不同于数学上的精确计算,如某均值的假设值为400,而用于检验假设的样本值为350,如果显著度上不明显,不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仍认为原假设是正确的,即证实了原假设的命题。类似这类情况都要先做一定的解释,以免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
  
  参考文献:
  [1]袁卫,刘畅,张云.我国统计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统计研究,2004,6:55.
  [2]罗晓娟.从社会统计需求看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统计与咨询,2008,4:56-57.
  [3]温品人,陈晓红.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95).
  [4]刘有章.关于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4,(5):185-186.
其他文献
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科开展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40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
近年来,内蒙翁牛特旗工商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小局大所"和"精局强所"的发展战略,坚持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不断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 设.基层工商所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女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故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1]。其病因不清,由于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
社区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的趋势呈现出如下的特点:建设的内容趋向系统化;管理与服务的对象趋向属地化;管理行为趋向民主性和互动性;经济发展趋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