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高会艳(1976—),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研究。
  摘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双重培养。基于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和深入的市场调研,通过有效的层次分析方法,筛选出必要的、适合的“一体化”的课程,构建出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层次分析方法;就业与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146-01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1]也就是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各高职院在规划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却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索之处。
  针对高职院校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对如何筛选出本专业必要的、适合的一体化课程,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识别体系进行专门的研判,有利于加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构建强化“典型岗位”核心能力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典型岗位”核心能力的基本界定
  所谓的“典型岗位”就是指本地区(省域内)本专业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专业核心课是指“典型岗位”中提炼出岗位核心能力对应的课程。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一套识别系统,识别出本专业的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岗位”进而提炼出“典型岗位”所需要的核心专业技能。从而确定出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建立面向“典型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二)“典型岗位”核心能力的确定
  1.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夯实基础
  依托行业办学,学院先后与省内外100余家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很多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华润、万科、北方建筑等知名企业。同时建立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聘请80余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行业指导和校企双向参与为科学地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用层次分析方法识别出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岗位”及对应的专业技能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充分依托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单位和辽宁省建筑设备行业协会参与、省内知名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通过行业指导和校企双向参与完成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岗位”识别。对沈阳华维工程有限公司、新加坡联合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辽阳分公司、沈阳浑南热力公司等十多家有代表性的本专业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形成了四类主要数据:一是企业的经理、技术负责、各企业的人事管理者以及在企业内工作的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二是在企业内兼职的专业教师的比较总结;三是在院内任课的企业兼职工程师的建议;四是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座谈。将该四项内容按照3:2:2:3的权重进行数据处理,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本专业的“典型岗位”及对应的专业技能,最后得出我院建筑设备专业的典型岗位有施工员、测量员、质检员、预算员、绘图员。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打分、能工巧匠建设性方案、专业骨干教师及毕业生调查结论四者按(3:2:3:2)权重处理,最后确定出建筑设备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设备施工技术4门课程。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保证实施是关键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建设与核心专业课程配套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成集建筑设备工程安装、建筑设备产品设计生产、建筑设备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安装企业及物业管理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智能楼宇管理师执业资格鉴定等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为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全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施创新学分,鼓励学生结合“一体化”课程积极参与专业社团活动,选择性的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部分生产经营活动,为就业或者创业做铺垫。学院与企业合作的部分项目可让学生参与完成,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技能,也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丰富了经验。
  (三)建立多维度全过程评价体系
  目前,一体化教学的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制定考核方案时不宜复杂、指标要可量化、可操作,容易实施。在注重加深加细考核过程评价的同时,强化单项技能竞赛。如:空调设备组装比赛、地热加热管的盘管连接比赛、CAD绘图比赛等等。比赛的成绩可作为相应课程的加分项,在国家级知识竞赛或院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相关成果的,经学院认定可以抵冲部分选修课学分。通过这些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参与愿望,将课堂教学评价向课外延伸,全过程评价“一体化”教学效果。(作者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关于构建强化“典型岗位”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LZY15530)
  参考文献:
  [1]唐晓明,许冰冰.高职“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13.
  [2]杨圣敏,张海文,韩敏琦,杨林林.高职水利专业“以岗导学,教产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1-23.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外籍教师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多,关于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也开始颇受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影响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相应因素,提出几点提高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管理策略  外籍教师对于我国的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外籍教师在中国的生活仍然存在着跨文化适应方面的一些
摘 要:因为父母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的道德养成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留守状态下的儿童需要一个“家”的地方呵护幼小的心灵,需要用他们喜爱的形式养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有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留守儿童:活动干预:激励向上:道德成长  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