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河南油田经济建设的发展,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民小区的文化活动也日益拓展。在推进小区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提升小区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为构建和谐居民小区提供精神支柱,是当前做好居民小区工作需要研究的课题。现结合五一村实际情况,和小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问题及思考几方面作一点探讨。
一、五一村小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
五一村始建于70年代初期,经过三十多年的规划建设,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安全有序、生活便捷的“石油工人的家园”。小区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围绕勘探局“四大工程”建设,构建和谐小区的内在需要。一是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二是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绿色温馨”和谐小区的需要。三是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2.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展现小区精神风貌的大舞台。一是倡导学习精神。围绕勘探局“繁荣工程、环境工程、平安工程、素质工程”的建设目标,加强学习型小区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健康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空间。二是倡导自律精神。大力开展以“我与北京2008同行,做可爱的河南油田人”、深入开展“树立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管委会要做好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小区评、文明居民等活动评比项目。三是倡导奉献精神。针对河南油田职工来自四面八方的实际情况,以小区服务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的帮困结对、邻里互助等活动。
3.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探索小区工作机制的实践基地。一是建立小区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了12个管委会,各管委会都成立了小区文艺宣传队、居民健身点,绿地公共运动场和小区信息网。各小区还建立了老年活动室;河南油田成立以来,陆续建造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5大公共服务中心。二是建立社会化参与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目前五一村现有各类群众性文体团队10个,其中不乏“老年门球协会、老年柔力球协会”等在全国石油企业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民间组织。在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上,我们抓住五一社区成立文化体育活动试点机遇,进行宣传在两个单项项目中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把一些热爱公益事业活动的居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去开展小区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得到了小区内各单位、幼儿园的支持配合,联手搞好小区文化。 三是建立激励考评机制。结合文明小区、文明楼栋创建,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十件好事”等评比表彰活动,发动广大居民参与测评,弘扬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新风。
二、小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小区文化建设的硬设施、环境建设起点较低,缺乏组织力保障。五一村小区现有常住人口2056户,其中外来流动人口达500多户,居民来源有油田职工、地方企业职工、农村来油田探亲访友人员还有一些外地来油田做生意的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了一部分居民在文化素养、认知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与河南油田居民的文明素质尚存在一定差距。
2.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小区文化发展空间受限,缺乏财力支撑。五一社区虽然也在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但由于小区居民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等“先天不足”,有限的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造成小区文艺团队成长壮大的后劲不足,文化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局限。
3.硬件设施质量有待提高,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一村生活着2056户居民,近8000于口人,但辖区内没有一座达标的小区文化中心和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大型专业文化设施,管委会缺少标准化的老年活动室。
4.小区文化活动的参与面需进一步扩大,专业性还需增强。首先,小区老年人较多,参与小区文化活动的居民一直以“老与少”两类群体居多,文化活动的居民参与面窄,“上班族”及在本小区工作或生活的外来人员还不能被广泛吸纳进来。其次,小区文化工作者缺乏专业性,造成从事小区文化的人员缺乏专业水准。
5.小区文化与区域内其他文化样式的融合氛围不够浓厚。五一村小区文化的兼容性与互补性还不强,小区住宅单位和幼儿园参与小区文化建设方式仍以被动接纳居多,主动参与的较少。
三、发展小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和设想
1.拔高起点,加强和改善五一社区党委对小区文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小区管委会党总支、党支部、非在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胆探索在“两新”组织和小区新兴阶层中建立文化战线新阵地、拓展文化建设新渠道,促进“社会人”向“组织人”的转化,增强党对基层文化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组织力;提高文化管理能力,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基层居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小区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确保小区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构建和谐居民小区服务。
2.找准支撑点,充分发挥文化团队平台载体的力量和作用。管委会在制定小区文化活动计划时,往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工作或重大节庆活动的内容来安排,常常是应时应景,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工作精力不够集中,为此应通过文化管理重心的下移,充分发挥文化团队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制订相关的管理政策,配合具体的业务指导,为其发展壮大铺路搭桥,从而构建多层面的文化活动格局和人人参与的群众基础。
3.攻克难点,加大对小区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的投入。结合各小区的实际特点,在注重对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加大财政投入,有计划地推进小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区文化网络。
4.突出重点,夯实小区文化建设的软件基础。有关部门要本着小区文化软、硬件要素同步发展的原则,让专业文化人才“沉下去”,不断充实文化管理部门力量。
5.聚焦热点,增强“四大工程”理念对小区文化建设的渗透。在五一村小区分布的幼儿园、企业、“两新”组织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是我们结合小区实际,深化“四大工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要紧密结合五一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推动五一村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以教育资源向小区开放为突破口,加快辖区活动室、活动场所等设施的建设,打造具有五一村特色的小区文化阵地。
一、五一村小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
五一村始建于70年代初期,经过三十多年的规划建设,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安全有序、生活便捷的“石油工人的家园”。小区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围绕勘探局“四大工程”建设,构建和谐小区的内在需要。一是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二是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绿色温馨”和谐小区的需要。三是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2.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展现小区精神风貌的大舞台。一是倡导学习精神。围绕勘探局“繁荣工程、环境工程、平安工程、素质工程”的建设目标,加强学习型小区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健康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空间。二是倡导自律精神。大力开展以“我与北京2008同行,做可爱的河南油田人”、深入开展“树立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管委会要做好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小区评、文明居民等活动评比项目。三是倡导奉献精神。针对河南油田职工来自四面八方的实际情况,以小区服务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的帮困结对、邻里互助等活动。
3.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探索小区工作机制的实践基地。一是建立小区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了12个管委会,各管委会都成立了小区文艺宣传队、居民健身点,绿地公共运动场和小区信息网。各小区还建立了老年活动室;河南油田成立以来,陆续建造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5大公共服务中心。二是建立社会化参与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目前五一村现有各类群众性文体团队10个,其中不乏“老年门球协会、老年柔力球协会”等在全国石油企业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民间组织。在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上,我们抓住五一社区成立文化体育活动试点机遇,进行宣传在两个单项项目中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把一些热爱公益事业活动的居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去开展小区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得到了小区内各单位、幼儿园的支持配合,联手搞好小区文化。 三是建立激励考评机制。结合文明小区、文明楼栋创建,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十件好事”等评比表彰活动,发动广大居民参与测评,弘扬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新风。
二、小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小区文化建设的硬设施、环境建设起点较低,缺乏组织力保障。五一村小区现有常住人口2056户,其中外来流动人口达500多户,居民来源有油田职工、地方企业职工、农村来油田探亲访友人员还有一些外地来油田做生意的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了一部分居民在文化素养、认知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与河南油田居民的文明素质尚存在一定差距。
2.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小区文化发展空间受限,缺乏财力支撑。五一社区虽然也在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但由于小区居民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等“先天不足”,有限的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造成小区文艺团队成长壮大的后劲不足,文化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局限。
3.硬件设施质量有待提高,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一村生活着2056户居民,近8000于口人,但辖区内没有一座达标的小区文化中心和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大型专业文化设施,管委会缺少标准化的老年活动室。
4.小区文化活动的参与面需进一步扩大,专业性还需增强。首先,小区老年人较多,参与小区文化活动的居民一直以“老与少”两类群体居多,文化活动的居民参与面窄,“上班族”及在本小区工作或生活的外来人员还不能被广泛吸纳进来。其次,小区文化工作者缺乏专业性,造成从事小区文化的人员缺乏专业水准。
5.小区文化与区域内其他文化样式的融合氛围不够浓厚。五一村小区文化的兼容性与互补性还不强,小区住宅单位和幼儿园参与小区文化建设方式仍以被动接纳居多,主动参与的较少。
三、发展小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和设想
1.拔高起点,加强和改善五一社区党委对小区文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小区管委会党总支、党支部、非在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胆探索在“两新”组织和小区新兴阶层中建立文化战线新阵地、拓展文化建设新渠道,促进“社会人”向“组织人”的转化,增强党对基层文化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组织力;提高文化管理能力,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基层居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小区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确保小区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构建和谐居民小区服务。
2.找准支撑点,充分发挥文化团队平台载体的力量和作用。管委会在制定小区文化活动计划时,往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工作或重大节庆活动的内容来安排,常常是应时应景,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工作精力不够集中,为此应通过文化管理重心的下移,充分发挥文化团队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制订相关的管理政策,配合具体的业务指导,为其发展壮大铺路搭桥,从而构建多层面的文化活动格局和人人参与的群众基础。
3.攻克难点,加大对小区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的投入。结合各小区的实际特点,在注重对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加大财政投入,有计划地推进小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区文化网络。
4.突出重点,夯实小区文化建设的软件基础。有关部门要本着小区文化软、硬件要素同步发展的原则,让专业文化人才“沉下去”,不断充实文化管理部门力量。
5.聚焦热点,增强“四大工程”理念对小区文化建设的渗透。在五一村小区分布的幼儿园、企业、“两新”组织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是我们结合小区实际,深化“四大工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要紧密结合五一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推动五一村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以教育资源向小区开放为突破口,加快辖区活动室、活动场所等设施的建设,打造具有五一村特色的小区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