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6月1日,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以及德国六国外长会议在维也纳举行,商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途径。会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解决伊朗核计划危机的建议。建议说,在伊朗保证不制造核武器的前提下,有关各方将与伊朗开展一系列经济和技术合作,各方向伊朗提供安全保证,帮助伊朗建造核电站以及核燃料贮存设施并确保提供至少5年的燃料供应。美国务卿赖斯表示,只要伊朗中止浓缩铀活动,就给予其贸易、安全和技术优惠。美国白宫发言人诺斯说:“我们应有耐心,多给伊朗一点时间,让他们能更好地研究方案中有利和不利的条件。”6月5日,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抵达德黑兰,向伊朗递交6国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告诫伊朗总统内贾德“要仔细研究新方案”。6月6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拉里贾尼表示:“新提案包含一些积极措施,但同时也有模糊不清之处需要澄清。”对伊朗的积极反应,美国总统布什表示了谨慎的欢迎。他说:“只要伊朗愿意通过一种能够查实的方式停止铀浓缩活动,美国就会同他们坐下来谈。”
会谈可以,但不中止铀浓缩
6月12日,伊朗政府发言人伊尔哈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伊朗“不会中止铀浓缩,这是一个不容谈判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不会对固有的权利进行谈判”。他只字不提伊朗政府何时对六国新方案做出答复,但对于中止铀浓缩的谈判条件却表示了否定的答复。
伊朗核问题的矛盾焦点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允不允许伊朗拥有开发浓缩铀技术的权利。美国和伊朗长期以来互不相让,双方态度都很强硬。由于美国频频发难和欧盟步步紧逼,导致伊朗核问题步步升级,以至于使问题的解决几乎陷入了僵局。六国外长关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提案虽然为美国与伊朗直接对话提供了转机,但是美伊双方各自的立场却截然不同。新方案中关于欧盟帮助伊朗建设一座轻水反应堆的建议,依然以伊朗同意停止铀浓缩活动为前提,对此,伊朗断然不会同意。伊朗总统内贾德把它比作“用巧克力换4岁小孩手里的金子”。他说:“我们不需要好处,别试图愚弄我们。”他指出:“伊朗不会被咬两次。2003年伊朗曾信任地对待欧盟,暂停核活动以示愿意在核问题上对话,换来的却是欧盟要求伊朗永远地放弃。”有媒体指出,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坚持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不赞成安理会决议制裁伊朗,然而伊朗有一种危机感,如果不停止铀浓缩活动,将面临“制裁措施”。在和平利用核能和维护核不扩散条约规定的原则上,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这样留给伊朗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少。如果伊朗不接受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的联合提案,美国就很可能鼓动安理会决议制裁伊朗。
以核实破回应美国的核威胁
2006年4月11日晚,伊朗副总统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席阿加扎德陪同内贾德总统,来到伊朗东北部省会城市马什哈德,在拉扎维科技大学图书馆大厅,向等候在那里的人们宣布:“我们在4月9日晚成功地生产出了丰度为3.5%的浓缩铀!未来之路已经铺平。我们将努力在年底前安装运行3000台铀浓缩离心机。”内贾德总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说:“伊朗已经是核国家!”他批评美国“储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打破世界政治、文化和经济平衡,这是冷战思维。”他说:“伊朗不需要从核武库中汲取力量,但将继续生产工业规模的核燃料。”他还说:“伊朗的敌人已经明白,政治高压和恫吓手段无法剥夺伊朗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我们不怕某些国家发出的威胁,在核问题上伊朗寸步不让!”西方媒体在报导伊朗取得了核突破的消息时评论说:“在白宫认真考虑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时,伊朗的声明就是对它的回应。”4月12日,伊朗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席赛义德在国家电视台宣布:“在2006年底完成制造3000台离心机后,伊朗还准备将离心机的数量提高到5.4万台。”国际政治观察家认为,面对伊朗的强硬立场和雄心勃勃的核计划,美国的政治立场有点尴尬。《纽约时报》分析说:“伊朗内贾德总统反复说,发展核技术只是为了国家的工业,实际上他已经把发展核技术当成了政治性武器。”
开发核技术是伊朗的既定方针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亲美的巴列维政府向美国要求帮助建设核电站同时进行核开发。此后,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核援助。20世纪70年代初,伊朗与德国达成协议,由德国帮助伊朗建造核电站,1974年在布什尔动工。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美伊交恶,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被迫中止了与伊朗的核开发合作。1991年后,伊朗的核开发转向求助于俄罗斯,双方开始合作。1995年俄伊签订核合作协定,布什尔核电站继续动工。美国认为,伊朗靠自身的能力搞不出核武器,但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研制核武器就只是时间问题。多年来,美国千方百计地施压破坏俄伊核合作,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发展核武器”。虽然伊朗反复申明只和平利用核能不发展核武器,然而,核技术既可于民用也可于军用,只要掌握了核技术,伊朗就拥有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手段。印度和巴基斯坦逆国际舆论压力,最终成为了核国家,而国际社会只能默认他们的核存在,让伊朗看到了榜样。面对美国长期以来施加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尤其是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更加感觉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恢复大国地位,为了抵御强权,伊朗决心像印度和巴基斯坦那样发展自己的核能力,最终也成为核国家。十几年来,围绕核问题,伊朗与美国与西方进行了艰难的较量,即使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也不屈服。
展示军事实力,捍卫核开发的权利
伊朗总统内贾德反复强调“伊朗不需要核武器,从事核开发是不可剥夺的权利。”正当美国等西方媒体散布美国已制定出了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计划的传言时,伊朗迅即做出反应。伊朗新闻发言人警告美国不要“玩火”攻击其核设施。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说:“波斯湾不是可以发动战争的地方,伊朗也不是被一些国家进行冒险的国家。”伊朗政府高级官员频繁表示强硬立场,不畏惧美国可能发动的进攻,同时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积极备战。伊朗武装力量主要由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组成,总兵力51.8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部队40万人。陆军是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34.8万人,主战坦克1500辆、火炮4000门,中程、近程地对地导弹更是“撒手锏”式的武器。海军兵力1.8万人,各型舰艇200余艘。空军兵力3万人,飞机300余架。另有12支地空导弹中队。 12万人的革命卫队是另外一支精锐的军事力量。
今年4月,伊朗举行了代名为“神圣先知”海上大演习,共有1.7万人参加,出动舰船百余艘,飞机数十架。这是伊朗有史以来动用先进武器最多、规模最大、实战背景最强、目的最为明确的军事演习。伊朗在敏感的时间和敏感的波斯湾海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毫无疑问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西方媒体不相信伊朗宣传的“超级武器”的真实性,更怀疑伊朗的军工生产能力。媒体认为,伊朗展示“超级武器”的真实用意,“除了鼓舞士气之外,就是要显示与美国决一死战的决心,目的是防止美国可能的军事打击,仅就演习而言已经向美国发出了危险信号。”
加紧做好防范美军进攻的准备
美国曾扬言要对伊朗动武,攻击伊朗的核设施,现今虽然不再喧嚷,但是它一直没有放弃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计划。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美国可能发动的武装进攻甚至动用核武器的图谋。据英国《先驱报》5月16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如果外交努力失败,美国将对伊朗实施应急作战计划,对伊朗境内约400个目标进行连续5天的轰炸。
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媒体关于美可能对伊朗采取武装进攻的传言,伊朗政府一面进行舆论动员,一面采取措施应对美军可能的军事行动。
为了应对战争初期可能发生的急风暴雨式的空袭,伊朗政府下令所有地下设施限期在今年7月完工。美国和以色列的突袭武器能穿透6米厚的钢筋水泥或30米厚的泥土层,伊朗地下设施大多建在地下30米以下。据称有些地下工程设施深度在地下400米。因此,这些地下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关键目标的安全。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反映,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的阿巴斯,阿巴德地区已秘密建成了供伊朗各政府机构使用的地下建筑群,一旦局势紧张,这里将成为伊朗领导人的地下总部。伊朗国防部地下指挥部有地道与政府机关相连,美国的侦察卫星根本无法探测到内部活动情况。
为了防御美国或以色列对伊朗核工业的空中攻击,特别是抵御类似于1981年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那种轰炸行动,伊军调集了半数的空军航空作战中队和全部的12支地空导弹部队,部署在纳坦兹铀浓缩工厂、伊斯法罕的铀冶炼厂和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工地的防空圈上。防空雷达警戒部队已进入高等级戒备状态,特别是监视来自海上的可疑目标。各部队还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操演,演练在各种实战条件下的战术动作。
会谈可以,但不中止铀浓缩
6月12日,伊朗政府发言人伊尔哈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伊朗“不会中止铀浓缩,这是一个不容谈判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不会对固有的权利进行谈判”。他只字不提伊朗政府何时对六国新方案做出答复,但对于中止铀浓缩的谈判条件却表示了否定的答复。
伊朗核问题的矛盾焦点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允不允许伊朗拥有开发浓缩铀技术的权利。美国和伊朗长期以来互不相让,双方态度都很强硬。由于美国频频发难和欧盟步步紧逼,导致伊朗核问题步步升级,以至于使问题的解决几乎陷入了僵局。六国外长关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提案虽然为美国与伊朗直接对话提供了转机,但是美伊双方各自的立场却截然不同。新方案中关于欧盟帮助伊朗建设一座轻水反应堆的建议,依然以伊朗同意停止铀浓缩活动为前提,对此,伊朗断然不会同意。伊朗总统内贾德把它比作“用巧克力换4岁小孩手里的金子”。他说:“我们不需要好处,别试图愚弄我们。”他指出:“伊朗不会被咬两次。2003年伊朗曾信任地对待欧盟,暂停核活动以示愿意在核问题上对话,换来的却是欧盟要求伊朗永远地放弃。”有媒体指出,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坚持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不赞成安理会决议制裁伊朗,然而伊朗有一种危机感,如果不停止铀浓缩活动,将面临“制裁措施”。在和平利用核能和维护核不扩散条约规定的原则上,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这样留给伊朗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少。如果伊朗不接受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的联合提案,美国就很可能鼓动安理会决议制裁伊朗。
以核实破回应美国的核威胁
2006年4月11日晚,伊朗副总统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席阿加扎德陪同内贾德总统,来到伊朗东北部省会城市马什哈德,在拉扎维科技大学图书馆大厅,向等候在那里的人们宣布:“我们在4月9日晚成功地生产出了丰度为3.5%的浓缩铀!未来之路已经铺平。我们将努力在年底前安装运行3000台铀浓缩离心机。”内贾德总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说:“伊朗已经是核国家!”他批评美国“储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打破世界政治、文化和经济平衡,这是冷战思维。”他说:“伊朗不需要从核武库中汲取力量,但将继续生产工业规模的核燃料。”他还说:“伊朗的敌人已经明白,政治高压和恫吓手段无法剥夺伊朗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我们不怕某些国家发出的威胁,在核问题上伊朗寸步不让!”西方媒体在报导伊朗取得了核突破的消息时评论说:“在白宫认真考虑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时,伊朗的声明就是对它的回应。”4月12日,伊朗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席赛义德在国家电视台宣布:“在2006年底完成制造3000台离心机后,伊朗还准备将离心机的数量提高到5.4万台。”国际政治观察家认为,面对伊朗的强硬立场和雄心勃勃的核计划,美国的政治立场有点尴尬。《纽约时报》分析说:“伊朗内贾德总统反复说,发展核技术只是为了国家的工业,实际上他已经把发展核技术当成了政治性武器。”
开发核技术是伊朗的既定方针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亲美的巴列维政府向美国要求帮助建设核电站同时进行核开发。此后,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核援助。20世纪70年代初,伊朗与德国达成协议,由德国帮助伊朗建造核电站,1974年在布什尔动工。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美伊交恶,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被迫中止了与伊朗的核开发合作。1991年后,伊朗的核开发转向求助于俄罗斯,双方开始合作。1995年俄伊签订核合作协定,布什尔核电站继续动工。美国认为,伊朗靠自身的能力搞不出核武器,但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研制核武器就只是时间问题。多年来,美国千方百计地施压破坏俄伊核合作,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发展核武器”。虽然伊朗反复申明只和平利用核能不发展核武器,然而,核技术既可于民用也可于军用,只要掌握了核技术,伊朗就拥有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手段。印度和巴基斯坦逆国际舆论压力,最终成为了核国家,而国际社会只能默认他们的核存在,让伊朗看到了榜样。面对美国长期以来施加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尤其是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更加感觉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恢复大国地位,为了抵御强权,伊朗决心像印度和巴基斯坦那样发展自己的核能力,最终也成为核国家。十几年来,围绕核问题,伊朗与美国与西方进行了艰难的较量,即使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也不屈服。
展示军事实力,捍卫核开发的权利
伊朗总统内贾德反复强调“伊朗不需要核武器,从事核开发是不可剥夺的权利。”正当美国等西方媒体散布美国已制定出了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计划的传言时,伊朗迅即做出反应。伊朗新闻发言人警告美国不要“玩火”攻击其核设施。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说:“波斯湾不是可以发动战争的地方,伊朗也不是被一些国家进行冒险的国家。”伊朗政府高级官员频繁表示强硬立场,不畏惧美国可能发动的进攻,同时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积极备战。伊朗武装力量主要由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组成,总兵力51.8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部队40万人。陆军是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34.8万人,主战坦克1500辆、火炮4000门,中程、近程地对地导弹更是“撒手锏”式的武器。海军兵力1.8万人,各型舰艇200余艘。空军兵力3万人,飞机300余架。另有12支地空导弹中队。 12万人的革命卫队是另外一支精锐的军事力量。
今年4月,伊朗举行了代名为“神圣先知”海上大演习,共有1.7万人参加,出动舰船百余艘,飞机数十架。这是伊朗有史以来动用先进武器最多、规模最大、实战背景最强、目的最为明确的军事演习。伊朗在敏感的时间和敏感的波斯湾海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毫无疑问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西方媒体不相信伊朗宣传的“超级武器”的真实性,更怀疑伊朗的军工生产能力。媒体认为,伊朗展示“超级武器”的真实用意,“除了鼓舞士气之外,就是要显示与美国决一死战的决心,目的是防止美国可能的军事打击,仅就演习而言已经向美国发出了危险信号。”
加紧做好防范美军进攻的准备
美国曾扬言要对伊朗动武,攻击伊朗的核设施,现今虽然不再喧嚷,但是它一直没有放弃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计划。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美国可能发动的武装进攻甚至动用核武器的图谋。据英国《先驱报》5月16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如果外交努力失败,美国将对伊朗实施应急作战计划,对伊朗境内约400个目标进行连续5天的轰炸。
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媒体关于美可能对伊朗采取武装进攻的传言,伊朗政府一面进行舆论动员,一面采取措施应对美军可能的军事行动。
为了应对战争初期可能发生的急风暴雨式的空袭,伊朗政府下令所有地下设施限期在今年7月完工。美国和以色列的突袭武器能穿透6米厚的钢筋水泥或30米厚的泥土层,伊朗地下设施大多建在地下30米以下。据称有些地下工程设施深度在地下400米。因此,这些地下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关键目标的安全。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反映,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的阿巴斯,阿巴德地区已秘密建成了供伊朗各政府机构使用的地下建筑群,一旦局势紧张,这里将成为伊朗领导人的地下总部。伊朗国防部地下指挥部有地道与政府机关相连,美国的侦察卫星根本无法探测到内部活动情况。
为了防御美国或以色列对伊朗核工业的空中攻击,特别是抵御类似于1981年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那种轰炸行动,伊军调集了半数的空军航空作战中队和全部的12支地空导弹部队,部署在纳坦兹铀浓缩工厂、伊斯法罕的铀冶炼厂和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工地的防空圈上。防空雷达警戒部队已进入高等级戒备状态,特别是监视来自海上的可疑目标。各部队还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操演,演练在各种实战条件下的战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