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写好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处网络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会通过电子邮件、微博或是表情符号接触到“@”。但你知道吗?“@”这个符号绝非伴随着电子邮件或网络时代的兴起而产生的,而是古已有之。
  @本是计量单位
  历史学者乔治·罗曼斯发现1448年西班牙的一份文书中含有@的符号,这普遍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作为商业符号的最早文献。文书是关于从卡斯提尔向阿拉贡运送小麦的内容,其中@表示的应该就是重量单位arroba。在西班牙,arroba是一个很早就开始使用的重量单位,1 arroba约为11.5千克。
  意大利学者在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一位佛罗伦萨商人写于1536年的信件,信中提到他发往西班牙的船货,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积的地方,都是用@表示的。
  专家们对中世纪的容器,酒价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当时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是amphora,而1@约合114加仑。直到今天,amph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
  @成了at的替身
  除了以上的研究发现,关于@的起源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美国手写体研究专家和古文字学家威廉·奥尔曼曾在文章中指出,关于@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期活字印刷技术还没有传至欧洲,僧侣们在誊写拉丁语的经文时碰到大量的拉丁文的前置词ad。ad用在很多地方,在英文里的意思有at、on、towards、after等十多种常见的用法。为了省事,他们就把手写体a的尾巴与d向后弯曲的起笔结合起来,创造了字符@。另有人认为@来自法文。法文的à相当于英文的at,把à上面的小点与手写体a的尾巴连起来,书写方便了不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a和e的合体,表示each at。这种观点与认为@表示at the price/rate of 的说法其实是十分接近的。而实际上在中世纪的欧洲,@就是用来标注物品单价的,这种标示方法至今在很多地方还在沿用。例如“12 pens @ $1.”表示的就是12支钢笔,每支1美元,共12美元。
  电子邮件的标志性符号
  直到1971,@才成为电子邮件的标志性符号。当时互联网还只限于不同研究机构的主机之间通讯,而且要借助于电话线路和电传打字机。当时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络还在草创阶段,不同地方的研究人员可以互通信息,但是无法区分究竟是发给谁。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想到为了将信息送到指定的计算机主机的特定用户手中,应该在发送信息的时候标明收件人及其所在的主机,而且需要选用一个不会引起混淆的比较少见的字符将收件人的名字与其使用的计算机分隔开。而当时位于汤姆林森所使用的33型电传打字机键盘的字母P的上方的@符号被选中,并开启了一个@的时代。
  如今,电子邮件中的@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可谓当今网络时代最为标志性的符号。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与设计部甚至在2010年正式收藏了这个符号,他们指出,@符号原有的形态没有改变,但在现代社会却被人们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堪称引领未来的艺术典范。
  (摘自《奥秘》2015年05期)
其他文献
假期中,与“无线电”的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只有那些奋斗着、拼搏着的快乐才是真实的。  “乐”是紧张充实的训练,“乐”是团队配合的默契。每天的训练从早上七点半就开始了。同学们先自由地在操场上绕操场跑5圈,经过太阳烘烤后,拽着沉重的脚步进入训练厅,开始紧张有序的练习。老师会播放不同速度的摩尔斯电码,让我们一步步熟练。许多字母的电码极其相似,在一定速度下的长音和短音也很容易被混淆。因此,训练时必须做到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说起我与无线电的情缘,还真像这首歌里所唱的一样。  哥哥是校无线电社团的前辈,他给我提供了不少有关无线电的训练、比赛的内容。那时的我,对那些酷酷的机器、神奇的电码、有趣的对讲充满了向往。于是,便有了这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  刚开始的训练可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我们需要理解并背诵字母解释法和摩尔斯电码,并且还要能准确地抓抄。记得当时的训练,一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