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现象的现实表征与社会背景探讨r——关于当下国民心理素养热门话题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青年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和深度转型对国民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严峻挑战,由心理压力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巨婴”现象就是其表现之一.对近年来互联网热议的三个“巨婴”案例分析发现,“巨婴”有惯于依赖、自私自利、任性肆意等心理和行为特征,其养成与包办代替的家庭养育环境、过度强调竞争的教育和社会氛围、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社会文化有关.要培养和提升国民心理素养,可从青少年教育入手,加强德育和劳动教育,塑造新时代家庭养育文化;倡导合作学习,树立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进而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其他文献
文学与建筑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异质文本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的共通.罗兰·巴特提出的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源于文本理论的艺术哲思,为文学与建筑的
澳门中西药局于晚清时期由孙中山先生在澳门开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现存的孙中山革命活动遗址.该建筑在面临拆除时,澳门文化局收到市民的告知,并开展建筑的收购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