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软件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来源 :中国信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29224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上市数量
  
  
  自1996年5月我国第一家软件公司东大阿尔派(2001年更名为东软股份)上市以来,截至2003年3月底止,深沪两市共有软件上市公司1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1%(截止到2003年3月,深沪两市共有软件上市公司1232家),其中通过IPO方式上市的有7家,通过买壳上市的有7家。可见我国软件上市公司数量太少,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1%,这与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地位极不相称,而且半数为买壳上市,说明软件公司上市依然很难,软件产业发展对资本市场这个重要的资源利用得还远远不够。但从深沪股市发展来看,我国软件公司上市数量将越来越多,逐步与整个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趋势相一致。软件上市公司的情况将逐渐反映软件行业整体状况,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晴雨表。融资额
  
  二、融资额
  
   14家软件上市公司从深沪两市共融资近44亿元,其中通过IPO融资30.8亿多元,通过增发或酉己月殳鬲虫资13十乙多元。最大融资额为托普软件9.5亿元,最低融资额为信雅达近2.4亿元,平均募集资金3亿多,基本符合软件类项目投资的规模要求。通过证券市场募集到适度的资金,投入于真正有投资价值的项目,推动软件企业进一步发展,但也有募集资金过度情形,反而对公司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比较典型的是用友软件,上市后加快从传统的财务软件向管理软件转型,同时横向并购相关软件公司,经过整合后目前用友公司在国内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领域市场排名均为第一,这是其发挥上市融资的优势之处,但同时用友公司也出现有资金无项目的尴尬处境,大量募集资金投向国债,重新返回资本市场,上市仅半年多即出现大比例现金分红,造成很多投资者怀疑发起人有利用上市套现和圈钱的动机,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而且用友公司在主营业务利润率高达90%的情形下,居然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仅仅5%左右。净资产利用效率太低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募集资金。
  但其中买壳上市的7家公司中仅仅托普软件和创智科技实现融资,其余5家浪潮软件、宝信软件、青鸟天桥、ST龙科和新太科技均未得到融资,说明买壳上市的后遗症比较严重,未达到上市规模的软件企业是否寻求买壳上市之路值得三思。其中比较典型的是ST龙科(原科利华),1999年科利华买壳阿城钢铁实现上市,但阿城钢铁股本较大,并不适合科利华这样快速增长的企业,而且阿城钢铁与集团公司之间有巨额的债权债务关系,造成科利华一上市便背负了很沉重的包袱,仅仅3年一支高科技股票便沦落到被特别处理的地;
  
  三、公司规模
  
   软件公司的规模小一直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非常影响软件公司的发展。例如由于规模小造成软件公司很多对外业务无法承揽(外方一般对外包公司规模有一定要求,对规模以下公司生产及开发能力有怀疑)。到2002年8月,我国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为4200家,销售额超亿元有十几家,而11家软件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最高的天大天财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6亿元。14家公司平均资产达到12.8亿元,平均总股本达到1.8亿股,远远高于软件行业平均水平,软件公司通过上市实现了股本、资产和业务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初步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和产品品牌。
  但同时应当看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2家,大部分软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还在5亿元以下。因此,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还有待于软件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好募集资金,提高研发能力,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快自身积累的进程,同时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兼并、收购等各种工具等进行快速的横向扩张。
   四、盈利能力
  11家软件上市公司平均EPS和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达到0.342元和7.7%,远高于沪深股市平均水平,两市2001年平均EPS和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0.174元和5.3%。14家软件公司平均毛利率接近40%,这在整体上市公司中是非常突出的,尤其用友软件毛利率达90%以上,充分体现了软件产品极低的复制成本和较高的边际收益优势。由此可见,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真正以软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强,是很有成长潜力的一个板块。
  但和2001年纵向对比,尽管11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平均上升11.4%,但EPS和净资产利润率平均下降19.22%和26.64%,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微增不到3个百分点,实际上仅有4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在上升,总体来看,软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下降。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导致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行业调整,尤其软件需求大户电信行业的调整,导致行业软件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五、政策环境的影响
  
  2000年出台的18号文件给软件企业带来很多优惠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软件企业获得实惠较多。增值税方面,用友软件2002年中期收到的增值税返还达1781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44%,东软股份2002年中期收到的增值税返还达1066万元, 占当期净利润的22%。所得税方面,根据规定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用友公司2003年1月发布公告,2002年用友公司将享受该项政策,所得税由15%调整为10%。已发布年报的5家公司中,东软股份和浪潮软件也是按10%征收所得税,这对其净利润影响是很大的,剔除相关优惠,软件上市公司的利润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因此这是软件公司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对软件公司上市和软件上市公司提出几点建议。
  1.选择适合的上市战略
  上市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对我国众多面临规模瓶颈制约的软件企业来说,上市之情尤其迫切,在239家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名单中,有35家是软件企业,超过15%。但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上市战略,可以选择在沪深A板上市,也可以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可以选择IPO方式上市,也可以寻找有价值的壳资源实施买壳上市。
  2.注重公司经营
  上市仅仅是一种手段,做大主营业务,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上市成功后,当然利用强大资金优势进行并购等资本运作是公司快速扩张的途径,但更重要的是注重公司经营,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利用宝贵的募集资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真正发挥出软件产品的竞争优势,形成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中国的软件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市场集中度很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形下。用友公司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其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市场第一的地位,固然与其找准时机和目标进行并购扩张的资本运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其产品研发和销售非常成功,在很多软件企业业绩滑坡时,其产品毛利率达到90%,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软件上市公司较2002年相比整体增长放缓、利润下降,注重公司经营显得尤为迫切。
  3.合理利用相关政策
  优惠政策对软件产业有扶持和促进作用,软件公司既要充分利用好政策以促进公司发展,又要尽快开发出获利能力较高的产品,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摆脱对政策的依赖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