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绘画中的水乡济南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时的济南府,纯朴、安静、淡然,那时的济南人,过着一种简单、古老的中国式传统生活。
  水乡济南,是当时对于济南的一个美称,尤其是日本人,对于济南的泉水生活赞誉颇多。本文所配图片均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所绘的济南风景,以大明湖风光为主,兼有济南城墙、郊区等处景色,绘画者为长濑义郎、小椋繁治、小野田元、大野隆德、大泽昌助等。
  从这些旧时绘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时的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迷人风韵。
  民国旧书中载:“大明湖上的景色四季不同,因为它的水源是泉流的缘故,因此四时不涸,入冬不冰。在春季里,湖上的一抹绿柳,轻染着淡烟,远望去,好像一位垂帘的佳人,淡淡的施着新妆。艳阳普照着湖水,暖洋洋地令人感着懒意。入夏后,湖滨的荷花都盛开着,田田的荷叶长得满湖,清舟在荷浪中逐过去,一缕沁人的香味,袭人心肺。到秋季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堤边的芦苇,探出雪白的须缨,把湖上点缀成素白一片。在那个时候,如果停舟在芦丛的旁边,静听着秋风吹来,芦叶会发出一阵深长的叹息,那是很够诗意的。秋尽冬来,湖上边渐渐地萧索起来,树枝剩了一个赤胳膊,草儿枯了,湖滨的堤上,都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这时候,一湖清冽的水,却显得格外可爱,水面上发出熏蒸的热气来,这使人们差不多会忘掉了严冬的可畏。湖面上景色显得格外平远而清淡,好像倪高士的山水画一般。济南人曾把大明湖的四时景色列为四个景目,为春色杨烟、夏挹荷浪、秋容芦雪、冬泛冰天。”
  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明湖的各季、各个主要景点的景色。有身着长衫者立于湖边,旁边停泊着画舫。远处山色斑斓,近处水波不兴,一派幽静的田园景色。
  那我们就来看看那时的画舫是什么样的,据民国书籍中描述:“画舫的式样,很像南京秦淮河和苏州的‘灯船’,而内部的布置却又胜于灯船。每一支画舫的容积很大,可以坐二三十个游人,船身很是广阔,而且也很长,仿佛是水上亭阁一般。船头是平正的方形,前面有一个轩敞的弧形棚盖,在那栏杆间是雕染着金色的花纹,棚前有一块横匾,匾上有名人手笔的题字,就是这画舫的名字,两旁悬着硬板对联,好像人家的水阁似的。从前棚进去,中央有一个画屏挡着,那画屏上面用曲折的木条构成图案,中间有几个博览框里嵌着几幅没骨花卉,画屏左右有两个门框,可以通到内舱,这内舱的布置便很精致了。在舱房的四周,全是玻璃窗,仿佛像一间照相室,又像一座花房。”另外还有描绘李公祠、北极庙、历下亭等处景色的画面,也都如田园诗一般,静谧、秀美。
  还有济南近郊的景色,杨柳依依,山色水光间,牧童放牧的好似不是水牛,而是猪,具有独特的趣味。
  还有济南的城墙,高大雄伟,墙下护城河畔,鳞次栉比的房屋显示出一种民间生活的味道。
  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济南的两道城墙还基本完好地矗立着。所谓两道城墙,其实是一道城墙和一道圩子墙围着。城墙比较高大坚固;圩子墙就窄矮一些。区域的划分是:城墙以内叫“城里”(也叫城内);城墙以外至圩子墙之间叫“城关”,又分为东关、西关、南关、北关。
  欣赏这些旧时济南府的绘画,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今日难得的安静、淡然,是一种慢生活中的纯净味道!(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要是在一百多年前,从浦东到浦西,横跨黄浦江唯一的方式只有渡轮。从浦东上船,经过约莫五分钟的摆渡,便可抵达浦西的十六铺码头。外滩到了,上海也就到了。  在那些描写旧上海的老胶片电影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渡轮上的人儿,踩着滔滔江水,踮起脚跟,远远眺望对岸的十六铺码头。这时,电影中会响起悠扬的蒸汽渡轮的鸣笛声。镜头忽然一转,不远处低矮的平房丛中,董家渡天主堂高耸入云的十字架清晰可见。船客下了船,沿
期刊
1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志》新闻发布会并举行赠书仪式。新闻发布会上,“十艺节志”编纂委员会向省档案馆、省图书馆等单位赠书。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了“十艺节志”编纂出版的重大意义。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史志办主任刘爱军介绍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志》的编纂情况。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志》全志分为上下两册,计202万字,近1100幅图照,全面、系统、客
期刊
记者从山东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于2015年8月23日至29日在山东济南举行。这是素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自1990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本次会议将有希望成为自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办以来参与人数最多、参与学者国别最多的一次会议。  201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正式确定本届会议落户中国。而其举办地并未选择北京、
期刊
1月15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亭南煤业公司主井绞车房内,绞车司机张春洪满脸笑容地操作着设备。原来,前几天,她高兴地接到了西安火车站售票中心工作人员亲手送来的春节返乡车票。春节顺畅回家,对她来讲已不是梦。  伴随春节的临近,如何回家过年,成为众多在外务工人员热议的话题。亭南煤业公司是淄矿集团走出齐鲁,在三秦大地投资建设的第一家煤矿企业,投产已经8年多。该公司现拥有员工1300余人,其中山东籍员工有80
期刊
大约三四年前的光景,张怡微在初次踏访台中逢甲后对宝岛上的年轻人有如是的描述:“许多大陆生到了台湾以后发现,与同年级生相比较起来,他们远比台湾学生来得世故……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高度发展,令他们有更为充裕的时间去做年轻人喜欢做的事,谈恋爱、搞派对、打工挣钱出国玩,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忧虑房价、生活费、无薪实习、低就业率、出国旅行的各种抵押证明与繁琐的签证。” (《都是遗风在醉人·华丽岛流水》)  不难发现,
期刊
1月29日下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等部门在京联合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数字化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重大理论研究”第一批四个项目设计方案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
期刊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或许狄更斯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全民摄影时代”最好的注解。摄影器材的普及和一代代的数码革命催生了全民摄影,这是硬件的力量,更是时代的力量,它以不由分说的姿态拍打着“摄影”这个行业,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摄影师”曾经是精英行业的代名词,在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里面蕴含了技术、艺术、审美以及其他有关光影的奥秘。这奥秘曾经是让人可望而
期刊
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营造了一个记忆中回味无穷的故乡,而由此衍生出来的乡情,也深切地刺激着我的神经。  我看到了自己的故乡——它在我的心中,亦在远方……  黄利平, 1959年生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八大组”(今垦利县永安镇)  山东东营市文联副主席,东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高级记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齐鲁杰出摄影师  2014年 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2014年 获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典
期刊
他们那看似漫无目的的闲逛,其实是在展开一场在都市丛林中的视觉冒险。他们忠实地记录生活,却总能挖掘出一些让人叫绝的亮点,成为让人拍案叫绝的会心之作。  街头,代表着“野生”,代表着“自在”,甚或代表着“江湖”。在一个崇尚自由呼吸的开放年代,任何东西以“街头”冠名都有了野蛮生长的气魄,比如街头演讲、街头篮球,还有风靡一时的街舞。终于,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街头摄影师也被推到了时代视野的面前。  
期刊
采访著名书法家蒋延庆老先生是从观赏他挥毫泼墨开始的。那天下午,他立于案前,笔走龙蛇,恰似行云流水。  “江山多娇!”蒋延庆老先生仔细地端详着刚刚写下的这四个苍劲有力的舒体字,兴奋地念道。  1930年11月,蒋延庆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熟悉蒋延庆或者欣赏过他书法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六十多年如一日,学写舒同字体,从不间断。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他已经走过的八十多年的生命旅程中,书法究竟占据着怎样一个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