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针极肌电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针极肌电图的表现。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行双侧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双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肌电图检查,其中30例为临床确诊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另外20例非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波波幅、潜伏期及自发肌电活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组比较,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组患侧上肢运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非 RSD 组为13.2mV±4.6 mV;RSD 组8.6 mV±2.9 mV);患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自发电位发生率(RSD 组为100%;非 RSD 组为65%)及自发电位数量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侧上肢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患侧上肢远端运动神经纤维存在部分轴突变性,原因可能与中枢损伤后继发的周围神经损伤有关。
其他文献
种子经营是市、县种子公司工作的中心环节。种子市场开放后,实行多渠道经营,市、县种子公司经营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经营种子的目的,应该能促进农业生产,为广大农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开始追求在感官、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审美景观需求,因而城市越来越注重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景点,打造特色的旅游标签,但由于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