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计资料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救援系统的60%。由于事故可能引起的破坏程度、发生事故的矿井地质条件等的不同,采用的救援技术和装备也不尽相同,同时救援方案的确定、技术与装备的采用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协调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存在问题;建议
一、从“人”的角度出发
(一)应急救援的组织与管理
应急救援的组织与管理主要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功能设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领导决策是整个应急救援系统的核心部分,煤矿企业负责生产安全的领导研究并制定出应急救援工作的重大方案,对下属部门的应急救援进行监督指导,给出建设性意见。
组织指挥是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协调指挥工作,通过应急救援的综合管理与协调机构监督与检查煤矿及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情况,起草一系列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预案指南和相关政策的督促实施,并负责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相关工作。
功能设定,在有应急救援任务时,会有不同的任务分工,而组织与功能部门就是负责分工和实施的主要力量,煤矿企业应急体系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与公告、应急通信、急抢险、事态监测与评估、现场医疗救护、现场警戒保卫、人员疏散、人员安置、资源保障、应急结束。按照这些不同目的的分工把应急救援工作落实到每一步骤。
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及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指导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
预先制定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方法及措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高效、及时地做出应急反应,有效地减少灾害事故对生命财产以及环境的危害,这是应急救援预案所要达到的目的。统计资料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救援系统的60%。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和完善了应急救援系统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
二、从“机”的角度出发
(一)应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
我国已采用的WebGIS技术,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出了基于浏览器的数字地图抢险救援预案编制技术。WebGIS作为各种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载体和基础平台,实现对各种传统GPS系统数据的相互操作和共享,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基于WebGIS模式构建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事故响应、救灾和应急管理的自动处理功能,实现了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了矿井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了应急响应及时和抢救工作迅速有效,同时有助于煤矿管理和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工人应急反应、逃生的能力。
(二)应急救援通讯系统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KTE2型矿用救灾无线电通讯装置,实现了井上指挥人员、井下指挥人员、教护队长和队员四方相互通话。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还相继开发出KJT95型矿井救灾通讯系统和WLX-1型岩体无缆应急通讯设备,它们在系统功能、产品结构以及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井下大范围内救灾应急通信和调度指挥通信。
三、我国煤矿应急救援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重视,意识谈薄
我国关于煤矿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散见于有关煤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的法规规范,这就容易让部分人们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流于形式,且由于矿难事件发生几率较小,人们往往思想上不够重视并没有真正形成危机意识,多数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自救能力较差,缺乏安全防范和紧急避险常识。
(二)制度不完善,机构简单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在制定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企业只是将应急管理制度挂于墙上,应急救援预案存于柜中,无人问津,无人重视。
(三)费用投入不充分,资金短缺
煤矿企业思想不重视,在应急救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煤矿企业现有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仪器装备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仅仅是设置了井上下消防材料库,配备了灭火器之类的消防材料。
(四)队伍建设不健全,人才匮乏
应急救援队伍不健全,缺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企业的应急救援人员不充足,队伍建设不健全甚至没有,人员相应专业知识不完善,应急应变能力欠缺,导致应急演练不系统"流于形式。在遇见突发事故时不能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保证更多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四、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的实现路径研究
(一)煤矿事故严重影响着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与综合效益,为降低事故损失,先应积极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建立完善的煤矿应急系统。煤矿企业应定期开展矿井救灾演习,开展全员救灾演习,在员工救灾演习过程中,还应重视发挥应急救灾指挥系统职能,通过救灾演习,让工人认识并掌握自救措施与互救技能,提高救灾效率。
(二)在进行救灾演习之前,煤矿企业应对工人与调度指挥人员开展相应培训,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让工人明确认识救灾与避灾方式,掌握避灾路线,演习活动应贴合该煤矿主要灾害类型开展,为提高演习效果及真实性,应在演习之前不通知调度室及工人,在演习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矿井应急救援装备质量直接影响着应急救援效率,如应急救援装置质量较差,无法在事故发生后发挥作用,将会导致事故灾害损失扩大,为此,应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装备质量,及时检测救援装备,对存在质量及时解决,按照安全性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入井之前佩戴自救器等。
(四)为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应优化救护资源,打破常规的煤矿救护分割式布局,应按照区域实际情况,实现救护资源区域化,保证在短时间内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结束语:
我国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经验总结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需持续加快煤炭相关应急救援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及人才队伍培训,进一步增强煤炭行业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并完善从预防到救援的完整应急体系,从而达到煤矿的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1]张勇;张涛;立井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技术研究[J];才智;2012.
[2]冯珍;郝晶星;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评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存在问题;建议
一、从“人”的角度出发
(一)应急救援的组织与管理
应急救援的组织与管理主要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功能设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领导决策是整个应急救援系统的核心部分,煤矿企业负责生产安全的领导研究并制定出应急救援工作的重大方案,对下属部门的应急救援进行监督指导,给出建设性意见。
组织指挥是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协调指挥工作,通过应急救援的综合管理与协调机构监督与检查煤矿及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情况,起草一系列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预案指南和相关政策的督促实施,并负责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相关工作。
功能设定,在有应急救援任务时,会有不同的任务分工,而组织与功能部门就是负责分工和实施的主要力量,煤矿企业应急体系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与公告、应急通信、急抢险、事态监测与评估、现场医疗救护、现场警戒保卫、人员疏散、人员安置、资源保障、应急结束。按照这些不同目的的分工把应急救援工作落实到每一步骤。
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及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指导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
预先制定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方法及措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高效、及时地做出应急反应,有效地减少灾害事故对生命财产以及环境的危害,这是应急救援预案所要达到的目的。统计资料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救援系统的60%。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和完善了应急救援系统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
二、从“机”的角度出发
(一)应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
我国已采用的WebGIS技术,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出了基于浏览器的数字地图抢险救援预案编制技术。WebGIS作为各种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载体和基础平台,实现对各种传统GPS系统数据的相互操作和共享,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基于WebGIS模式构建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事故响应、救灾和应急管理的自动处理功能,实现了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了矿井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了应急响应及时和抢救工作迅速有效,同时有助于煤矿管理和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工人应急反应、逃生的能力。
(二)应急救援通讯系统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KTE2型矿用救灾无线电通讯装置,实现了井上指挥人员、井下指挥人员、教护队长和队员四方相互通话。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还相继开发出KJT95型矿井救灾通讯系统和WLX-1型岩体无缆应急通讯设备,它们在系统功能、产品结构以及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井下大范围内救灾应急通信和调度指挥通信。
三、我国煤矿应急救援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重视,意识谈薄
我国关于煤矿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散见于有关煤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的法规规范,这就容易让部分人们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流于形式,且由于矿难事件发生几率较小,人们往往思想上不够重视并没有真正形成危机意识,多数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自救能力较差,缺乏安全防范和紧急避险常识。
(二)制度不完善,机构简单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在制定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企业只是将应急管理制度挂于墙上,应急救援预案存于柜中,无人问津,无人重视。
(三)费用投入不充分,资金短缺
煤矿企业思想不重视,在应急救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煤矿企业现有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仪器装备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仅仅是设置了井上下消防材料库,配备了灭火器之类的消防材料。
(四)队伍建设不健全,人才匮乏
应急救援队伍不健全,缺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企业的应急救援人员不充足,队伍建设不健全甚至没有,人员相应专业知识不完善,应急应变能力欠缺,导致应急演练不系统"流于形式。在遇见突发事故时不能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保证更多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四、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的实现路径研究
(一)煤矿事故严重影响着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与综合效益,为降低事故损失,先应积极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建立完善的煤矿应急系统。煤矿企业应定期开展矿井救灾演习,开展全员救灾演习,在员工救灾演习过程中,还应重视发挥应急救灾指挥系统职能,通过救灾演习,让工人认识并掌握自救措施与互救技能,提高救灾效率。
(二)在进行救灾演习之前,煤矿企业应对工人与调度指挥人员开展相应培训,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让工人明确认识救灾与避灾方式,掌握避灾路线,演习活动应贴合该煤矿主要灾害类型开展,为提高演习效果及真实性,应在演习之前不通知调度室及工人,在演习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矿井应急救援装备质量直接影响着应急救援效率,如应急救援装置质量较差,无法在事故发生后发挥作用,将会导致事故灾害损失扩大,为此,应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装备质量,及时检测救援装备,对存在质量及时解决,按照安全性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入井之前佩戴自救器等。
(四)为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应优化救护资源,打破常规的煤矿救护分割式布局,应按照区域实际情况,实现救护资源区域化,保证在短时间内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结束语:
我国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经验总结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需持续加快煤炭相关应急救援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及人才队伍培训,进一步增强煤炭行业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并完善从预防到救援的完整应急体系,从而达到煤矿的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1]张勇;张涛;立井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技术研究[J];才智;2012.
[2]冯珍;郝晶星;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评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