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把点头、微笑等小动作称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教师口语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它可以传送极其丰富的信息,表达非常细腻的感情,发挥言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的非言语形式有五种。
1.副言语。我们说话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怎么说,用什么音调,强调什么词,说得响不响,说得快与慢。这些声音效果被称作“副言语”。副言语伴随着语言,帮助表达,特别有助于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声音洪亮,情绪饱满,就有助于激发感染学生,反之音调平淡,声音较小,就容易使学生倦怠。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如果大声赞扬“非常正确”,学生就会处于亢奋的状态;如果无论对错,教师给出评价的语调都一致,要么是一声“正确”,要么是一声“错误”,流露不出任何的感情色彩,这样怎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呢?
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有意识地运用副言语,用情去教学,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语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强调不同的地方,那么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面部表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如果能传达热忱、欣赏、赞许等信息,就有可能起到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反之教师面部表情若传达出厌恶、烦恼、放弃的信息,就可能导致学生不良的行为发生。
3.眼神。眼神是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人的瞳孔往往不能自主控制,人内心的秘密可以透过眼神流露出来。因此对教师来说,运用眼神与学生进行沟通,常常能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沟通技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真诚的眼神与之接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用眼神警示学生时,需要掌握眼神接触的时间、程度,以便正确传达不同的信息,这会比直接的语言更有效果。
4.体姿。很多指向他人的态度是通过体姿来表现的。当人们的体姿略微倾向对方时(伴着微笑、眼神等),是在表现热情和兴趣。教师在和学生说话时,如果注意自己的体姿,身体略微向学生一方倾斜,会让学生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无形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谈话取得更好的效果。受到重视与接纳的学生往往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教师的尊重。
5.动作。当一个人说话时,他的手、身体和头部往往也在不停运动,这些运动与他所讲的话语密切相关,而且成为人际沟通的一部分。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有效地利用动作来补充语言的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轻微的点头来肯定学生的回答,以鼓励学生继续讲下去,而用摇头来否定学生的答案,并鼓励他再想想。这样无论回答对错,学生都不会感到压力,从而有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责 编 涵 冰
教师可以运用的非言语形式有五种。
1.副言语。我们说话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怎么说,用什么音调,强调什么词,说得响不响,说得快与慢。这些声音效果被称作“副言语”。副言语伴随着语言,帮助表达,特别有助于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声音洪亮,情绪饱满,就有助于激发感染学生,反之音调平淡,声音较小,就容易使学生倦怠。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如果大声赞扬“非常正确”,学生就会处于亢奋的状态;如果无论对错,教师给出评价的语调都一致,要么是一声“正确”,要么是一声“错误”,流露不出任何的感情色彩,这样怎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呢?
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有意识地运用副言语,用情去教学,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语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强调不同的地方,那么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面部表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如果能传达热忱、欣赏、赞许等信息,就有可能起到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反之教师面部表情若传达出厌恶、烦恼、放弃的信息,就可能导致学生不良的行为发生。
3.眼神。眼神是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人的瞳孔往往不能自主控制,人内心的秘密可以透过眼神流露出来。因此对教师来说,运用眼神与学生进行沟通,常常能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沟通技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真诚的眼神与之接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用眼神警示学生时,需要掌握眼神接触的时间、程度,以便正确传达不同的信息,这会比直接的语言更有效果。
4.体姿。很多指向他人的态度是通过体姿来表现的。当人们的体姿略微倾向对方时(伴着微笑、眼神等),是在表现热情和兴趣。教师在和学生说话时,如果注意自己的体姿,身体略微向学生一方倾斜,会让学生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无形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谈话取得更好的效果。受到重视与接纳的学生往往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教师的尊重。
5.动作。当一个人说话时,他的手、身体和头部往往也在不停运动,这些运动与他所讲的话语密切相关,而且成为人际沟通的一部分。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有效地利用动作来补充语言的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轻微的点头来肯定学生的回答,以鼓励学生继续讲下去,而用摇头来否定学生的答案,并鼓励他再想想。这样无论回答对错,学生都不会感到压力,从而有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责 编 涵 冰